-1-考试重点——提示考试题型一、理论部分的选择题100道,其中60道单选、40道多选。二、实操部分(五道题)两道案例分析题(给出案例);两道方案设计题(给出范围);一道根据自己的公司实际情况自由发挥题。三、论文,3500字四、面试答辩一般题目是错的,然后由学员点评,考察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一般的做法是找出书本中的关键点,先说题目的错误观点;然后把书里的论点来支持正确的观点。表述要有层次、脉络清晰。题目解答技巧1、案例分析1)先肯定案例中好的地方、正确的一面;2)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3)结合上面的第2点提出如何完善的办法和观点考实操部分主要有三条主线1、第一条线1)岗位职务描述、人员素质测评,以人职匹配为主线实操题如P4的案例分析2)设计题,P222人格测试3)P216通过以上案例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案例分析题2、第二条线项目——课程——教材1)项目开发计划:P255项目实施计划:P265、P2712)课程开发方案(课程方案):P60教学大纲:P302教案:P3432、第三条线教学评估、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工作1)评估方案的制定:P375用表格的方式列出评估方案也是不错的选择企业培训师考评论文撰写要求一、论文选题论文采取考生自选题方式。选题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参考培训教程,同时结合考生所在单位或有关行业实际工作的情况自行拟定。二、论文撰写要求-2-1.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侵权、抄袭,或请他人代写。2.如无特殊说明,论文字数原则上职业资格二级不少于3000字。3.论文所需数据、参考书等资料一律自行准备,论文中引用部分须注明出处。4.论文一律采用A4纸打印,一式5份。5.考生应围绕论文主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从事科学实践,得出相关结论,并将研究过程和结论以文字、图表等方式组织到论文之中,形成完整的论文内容。6.论文内容应做到主题明确,逻辑清晰,结构严谨,叙述流畅,理论联系实际。三、论文格式要求1.论文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2.标题即论文的名称,应当能够反映论文的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精炼、醒目和新颖。3.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300字。4.注释是对论文中需要解释的词句加以说明,或是对论文中引用的词句、观点注明来源出处。注释一律采用尾注的方式(即在论文的末尾加注释)。5.论文的末尾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目录。6.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为:(1)图书:按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版次、页码的顺序标注。(2)期刊:按作者、篇名、期刊名称、年份(期号)、页码的顺序标注。(3)报纸:按作者、篇名、报纸名称、年份日期、版次的顺序标注。(4)网页:按作者、篇名、网页、年份日期的顺序标注。论文提交封面格式×××××(职业名称)论文(二号黑体,居中)(国家职业资格×级)(空四字,四号宋体)论文题目:(空四字,四号宋体)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论文撰写格式标题(二号黑体,居中)姓名(四号仿宋体,居中)单位(四号仿宋体,居中)摘要:(摘要正文,四号楷体,行间距固定值22磅)(论文正文,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2磅)注释:(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3-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1)(2)(3)基础知识部分第一章职业道德基本常识1、道德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念、原则、规范、准则等的总和。P4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P43、社会主义道德是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体形式体现的。P44、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P45、职业道德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P5一、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二、调节人际关系和行为三、赢得职业声誉6、职业态度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认识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P87、职业态度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影响。P8一、端正职业态度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前提二、端正职业态度可以促进职业培训工作能力的提高7、职业道德守则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P128、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P13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一、爱岗敬业、恪尽职守1)热爱本职、兢兢业业2)勤奋敬业、任劳任怨3)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二、遵纪守法、为人师表1)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点2)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法律章程三、勤于钻研、精益求精1)勤奋好学、刻苦钻研2)精益求精、积极进取四、以人为本、开拓创新1)提高认识、勇于创新2)积极思考、敢于探索五、提高素质、促进发展1)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和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第二章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解读1、《劳动法》还规定,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P202、企业应当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或者2.5%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P38第三章经济学基本常识1、市场,就是一种商品的买方和卖方相互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P49-4-2、需求,就是消费者购买某种消费品的愿望和能力。P493、影响需求的因素:价格因素、收入因素、相关物品的价格、个人嗜好、消费者的未来预期。P494、供给,是指商家提供某种消费物品的愿望和能力。P505、影响供给的因素:价格因素、投入价格因素、技术因素、预期因素。P506、市场机制解决的三个问题: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P517、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P51一、市场经济的优点:1)突出了自由竞争,优胜劣汰2)资源配置通过市场的选择与评价3)市场经济从本质上倡导自由、平等,提倡公平竞争。二、计划经济手段是对市场经济不足的必要补充8、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可集中表现为以下十一种规律:P53一、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化规律二、互利性的等价交换规律三、资源主体的自主性规律四、反垄断的自由竞争规律五、崇尚优势的优胜劣汰规律:1、效用性标准;2、成本标准六、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规律七、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规律八、维系有序性的法制原则规律九、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规律十、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规律十一、保障弱势的社会保障规律9、市场经济对职业培训的影响:P55一、政府对职业培训的管理职能发生转变二、由培训形式和内容的单一、呆板,向培训形式和内容的灵活多样化转化。三、市场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被引入职业培训工作中。培训的有效性和竞争力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四、宏观管理进一步强化五、企业行业在职业培训、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强化。10、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P59一、劳动力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三、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四、劳动力市场11、现代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P6112、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对其工资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P6113、当市场机制较完善,并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时,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一般较大。P6114、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即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减对工资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P6115、失业,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态,即劳动者失去赖以维持生活的工作岗位。失业分为以下几类。P62摩擦性失业(一段时间处于无工作状态)、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16、就业者(目前或一周以前有偿性工作)、失业者(寻找工作持续四周以上)。劳动力总数=就业者+失业者;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总数)*100%;自然失业率一般控制在5%以内。P6317、信息不对称,指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对商品有关信息了解程度不均等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信息不对称,或称为信息不全。P66-5-18、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P6718、知识经济有以下主要特征:P67一、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二、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三、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第四章教育培训基本常识1、教育又分为普教和职教两大类,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培训。P732、教育的基本特点:P73一、永恒性二、历史性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它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上。3、素质教育培训有以下四个特点:P75一、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劳动者二、促进学生和劳动者全面发展三、贯穿于教育培训活动全过程,并渗透于各个环节之中。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教育培训发展的基本规律:P75(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一、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规律二、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三、与受教育培训者的相互制约的规律5、职业培训的特点:P76一、为劳动就业服务的即时性二、突出技能训练的操作性三、同生产岗位结合的直接性四、隶属于劳动工作的专业性五、侧重职业资格证书的非学历性6、教育与培训的关系:P78一、教育和培训的联系(相同点)二、教育和培训的区别(不同点)三、教育和培训的关系7、教育培训统计大体上可以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P838、统计指标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其数值分别以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9、教育培训统计工作的基本指标:P83一、人力资源预测方面的指标人才预测的数据获得的基本方法有:1)特尔斐法,又称专家调查法。2)趋势外推法3)因果关系法4)投入产出法二、教育培训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工作状态和质量指标三、学员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指标四、人才素质综合测评指标五、教育培训经济效益指标10、企业培训常用的统计台帐有:员工文化技术统计台帐、办学基本条件统计台帐、办学主要成果统计台帐、培训对象统计台帐、专兼职培训教师队伍统计台帐、培训的投入统计台帐等。P86-6-11、统计工作对教育培训工作的作用:P87一、科学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做好教育培训的规划工作二、支持开展教育培训评价三、支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开发和综合素质测评四、支持开展教育培训的科学研究12、培训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给员工带来自信等,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P9013、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P911)教育经济学一般性理论问题2)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和成果3)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4)教育与经济5)教育投资6)教育成本7)教育投资效率8)教育投资经济效益14、企业培训师要特别关注和研究企业培训投资、培训成本、培训投资效率、培训投资经济效益的问题。P9215、培训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依据:P92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经济思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学说、社会再生产理论与教育、劳动价值学说与教育。二是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常识1、人力资源:P101人力资源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的总和,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人力是人的素质得到综合发挥所产生的作用力,包括人的现实劳动能力和潜力。2、人力资源的基本特性:P102十个特性:活动性;可控性;时效性;能动性;变化性;再生性;持续性;独立性;内耗性;资本性3、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P102一是开发职业技能;二是开发职业品质;三是开发职业潜能,促其自我价值实现。技能是解决问题的技能、沟通的技能和应变的技能;品质是职业态度、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4、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工作程序:P103一、需求分析二、制定开发方案包括:开发对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