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杰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东营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姜杰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东营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坚强政治保证政治保证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战略举措战略举措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成就回眸五年历程回顾•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圆满完成了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76.35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3.7%;地方财政收入135.27亿元,年均增长23%。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地方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70%。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14.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7.3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渔业、畜牧业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提升;节能减排力度明显加大,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二、开发建设实现新突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东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全市上下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开发建设。主体产业区建设快速推进。•三、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中心城建成区面积140平方公里,东城旧区块改造顺利推进,西城改造步伐加快。实施了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新建改建街心绿地和公园70余处,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60.97%。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四、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金融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引进了8家股份制银行,组建了3家村镇银行和3家农村商业银行。土地管理改革顺利展开,在全省率先启动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建设。企业改革深入推进,5家企业成功上市。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5元,分别是2006年的1.6倍和1.9倍。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9.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6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80元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10元以上,农村低保和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060元、42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现全覆盖,基础养老金、缴费补贴、特殊群体补助等财政补助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六、社会文明实现新进步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黄河口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七、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人大和政协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扎实推进。•八、油地军校结合呈现新气象油地军校团结一心,深化合作机制,加快资源整合,共同推进经济科技园区建设和优势产业培育,推进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融合发展。•九、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持续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重大成果。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两评一树”和“三学”活动,基层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必须始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提升思想境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始终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以实施国家战略为统领,抓住关键实施重点突破,全力推进开发建设必须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必须始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力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全力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而奋斗。•——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农牧渔业基地,全省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精细化工基地、新能源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休闲度假胜地和海洋经济新的增长区域,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成效,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构建起生态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开放型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体制机制更具活力。•——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本构筑起森林环抱、湿地相间、水系环绕、绿茵棋布的生态系统,形成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彰显生态城市独特魅力。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心城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进一步提高,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行动蓬勃开展,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建设管理明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推进,人民群众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保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升。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更趋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家庭财富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东营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普遍增强。•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生态文明为发展方向,以实施国家战略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积极改革创新,高效务实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是实施国家战略建设黄蓝经济区的特色定位和目标要求。建设黄蓝经济区,是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根本举措和工作着力点。要全力以赴实施国家战略,使之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的强大引擎。•(一)牢牢抓住项目建设和环境建设两个关键坚定不移抓项目带投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面,每年筛选实施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拉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持续形成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推动大开发大发展的热潮。加大对重大发展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大项目、好项目倾斜。发展环境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要牢固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把改善发展环境作为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全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为项目建设、为企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搞好服务。•(二)充分发挥市属经济和县域经济两大主体的作用市属经济重点打造中心城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三个增长极。县域经济应当在实施黄蓝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以园区为载体,集中培植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要树立跨越发展的高远境界,确立追赶的目标,不断推出大举措,实现新突破。•(三)着力强化民营经济和利用外资两大推动力量民营经济是最活跃的经济成分,要成为开发建设的生力军。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服务力度,建立完善融资、信息、人才、政策等服务平台,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把利用外资摆上战略位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和园区招商,重点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龙头项目,大幅度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突出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绿色高端种植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全面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北方鱼米之乡。•(二)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提升、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基地。着力改造提升石油化工、轮胎、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走规模化、高端化、集约化的路子,推动整合重组,打造生态循环产业链条。•(三)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按照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重点依托东营港和广利港,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文化旅游业,重点抓好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建设,打造知名旅游品牌。现代金融业,引进和培育金融机构,加快组建产权交易中心、产业投资基金,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服务外包业,以园区为载体,扶持发展一批骨干企业,提升层次和水平。•(四)加快发展蓝色产业突出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绿色高端种植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全面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北方鱼米之乡。•(一)全面构筑生态系统加快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实施生态林建设工程,以规划的10大生态林场为基础,建设一批万亩以上森林片区,继续搞好“三网”绿化,打造林海绿洲,构筑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加快百万亩湿地生态修复,规划建设一批湿地公园,打造知名的“东方湿地之城”。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工程,推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改善近海环境质量。深入推进水气污染治理,加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等源头控制,抓好重点流域和化工企业集中区治理,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创建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二)加快建设生态城市按照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定位,大手笔规划,高水平建设,实施生态对接,促进组团发展,拉开城市建设大格局。打造精品亮点。加快东西城改造,高标准高质量抓好骨干道路及沿街立面改造,加快重点区块和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精心打造一批城市综合体和中心商务区、特色商业街,推进集约开发,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天鹅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突出生态、旅游、城市三大主体功能,建设国际湖岛生态旅游胜地。规划建设滨海新城,按照低碳生态、城水相融、城港区联动的原则,科学规划,有序开发,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滨海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改善提升功能。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大剧院、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馆、博物馆、奥体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承载能力。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实施金湖银河生态工程,提升水城景观。实施水系循环和城市绿化工程,贯通城市水系、湖泊、湿地,规划建设滨河绿地、环湖公园和道路绿色风景线,营造河湖相连、城水相依、水绿交融、鱼鸟共生的优美环境。•(三)统筹城乡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机制,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四)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加快推进重大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东营港和广利港扩建、胜利机场配套提升、德大铁路、黄大铁路和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东济高速公路建设,适时启动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