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马铃薯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陈伊里东北农业大学一、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意义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兼用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增产增收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因其营养丰富,被誉为“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矛盾不可逆转,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农业部将马铃薯确定为第四大粮食作物。为贯彻农业部2006年9号文件“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2007年农业部分别在广西南宁、内蒙古乌兰察布和甘肃定西举办了马铃薯免耕栽培现场会、马铃薯节水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和马铃薯产业发展会议。2008年在全国开展高产创建活动,设立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等,可见国家对马铃薯产业的关注。二、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1.面积产量稳定增加指标十五期间年平均比九五期间增加2006年比1996年增加种植面积(万亩)7105.9787.27523.61919.1增幅(%)-12.64-34.24占粮食总面积(%)--4.75-鲜薯产量(万吨)7019.61076.47435.52135.9增幅(%)-18.11-40.30占粮食总产量(%)--2.99-马铃薯生产分布引自金黎平研究员相关报告2006年各省种植面积(千公顷)-统计数据42.833.651.480.187.490.0113.2120.7152.9186.6229.8252.0299.2319.322.94.20.6592.8589.1567.8539.9347.4348.27.6121.1141.9贵州内蒙古甘肃云南四川重庆黑龙江山西陕西湖北宁夏河北吉林引自金黎平研究员相关报告1103.7995.31630.3869.32413.9845.6983.5674.61381.2538.11227.9819.71248.1578.8902.9869.21151.81285.91063.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甘肃内蒙云南四川贵州重庆山东黑龙江湖北陕西广西山西湖南河北吉林辽宁宁夏青海福建面积(万亩)总产(万吨)亩产(公斤)引自金黎平研究员相关报告地点万亩展示区(公斤/亩)千亩展示区(公斤/亩)百亩展示区(公斤/亩)黑龙江克山县332044674797黑龙江望奎县230425333034云南省玉龙县21002500云南省会泽县30783554甘肃5县3460湖北2000湖南21202230陕西榆林夏马铃薯3792陕西榆林秋马铃薯48884245四川20004500山东3886福建280031003338青海25582008年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部分示范区测产结果2.良种良法快速推广近10年来,我国优良品种选育和脱毒种薯应用步伐加快,全国已育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110多个,目前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有50多个。建成大中型马铃薯脱毒中心23个。2006年,我国约生产微型薯2亿粒,脱毒种薯推广面积达2000万亩左右,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5%。各地摸索适合当地自然、气候、土壤和经济条件的耕作模式和栽培技术北方地区:机械化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旱作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地膜覆盖结合优质种薯、种薯处理、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膜下滴灌等)。中原地区:早熟马铃薯与粮、棉、瓜、菜、果等作物间套种,早春地膜覆盖、小拱棚和大棚栽培技术。西南地区:改中稻、玉米或马铃薯一年一熟,为中稻、稻草覆盖秋马铃薯/免耕油菜、春马铃薯/玉米、马铃薯/玉米/甘薯等间套复种,大力推广免耕栽培等节本增效技术。南方地区:利用冬闲田,在中、晚稻收获后增种一季冬马铃薯,形成中(晚)稻—冬马铃薯种植模式,大力推广稻草覆盖免耕、稻草包芯栽培等轻简栽培技术。2006年全国马铃薯间套作面积2400万亩,地膜覆盖面积900多万亩,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近400万亩,机械化作业面积200多万亩。3.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北方一季作区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全部以及西北地区的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全部和新疆的天山以北地区。本区为我国马铃薯最大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9%左右,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种薯产地和加工原料薯生产基地。中原二季作区主要包括辽宁、河北、山西3省的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本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国的5%左右。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等省(区、市),湖南和湖北西部地区,以及陕西的安康市。本区是我国马铃薯面积增长最快的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9%左右。南方冬作区主要包括江西南部、湖南和湖北东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和台湾等。本区利用水稻收获后的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在出口和早熟菜用方面效益显著,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且有较大潜力,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左右。ⅠⅣⅡⅢ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西南混作区–种植面积49%,产量–种薯产地–加工原料薯生产基地–鲜食商品薯-种植面积5%-早熟菜用-出口-高产-面积39%-增长快-加工-粮食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面积:7%-迅速扩大-冬闲田-出口和早熟菜用4.加工贮存能力和技术取得突破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约4500家,其中规模化深加工企业近100家。精淀粉年加工能力200万吨左右,加工能力6000吨以上的企业50余家,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黑龙江、内蒙古、宁夏、甘肃和西南的云南、贵州等14个省(区)。全粉年加工能力10万吨左右,加工企业近10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和山西等地。薯片薯条年加工能力20万吨,加工企业近40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哈尔滨、上海、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粉丝粉皮年加工能力8万吨以上,加工企业零散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地。为保障市场供应,提高贮藏质量,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甘肃等马铃薯主产区建成了一批种薯贮藏库,总贮藏能力达50~100万吨;北方鲜食马铃薯贮藏库兴建取得突破,贮藏总量占鲜食马铃薯的50%以上;大型加工型原料薯贮藏库主要由加工企业建立,其中贮藏量10万吨左右的有5个,1万吨以上的有10余个,总贮藏能力在100万吨左右。各马铃薯主产区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路子,对农民进行培训,提供产销信息,实行订单生产,促进了马铃薯“产、加、销”的有效衔接。2006年,全国马铃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70多个,订单生产面积超过1200万亩。三、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趋势国内消费需求增加,未来供需偏紧食品消费观念逐渐改变,消费量逐年增加。人均鲜薯消费量从2000年14公斤上升到2005年的31公斤。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50公斤推算,每年将增加消费量1000~1200万吨。1.市场供需分析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是随着脱毒马铃薯推广,对种薯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7523.6万亩,需脱毒种薯1000万吨左右,实际供应量仅350万吨,缺口约650万吨。预计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达到1.2亿亩,种薯需求量将超过1500万吨。广泛用于食品加工、纺织、印染等行业。加工业快速发展,对原料薯需求快速增加。2006年我国马铃薯加工情况表种类需求总量(万吨)生产量(万吨)缺口量(万吨)缺口比例(%)原料薯1576536104066淀粉加工原料薯1400400100071冷冻薯条126650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出口前景广阔世界马铃薯贸易主要发生在西欧和北美的发达国家之间世界马铃薯贸易情况表种类1996年2005年增幅(%)贸易总额(亿美元)479217721961.14鲜薯贸易量(亿吨)71.75112.0956.22我国在马铃薯淀粉、种薯和鲜薯等方面出口前景广阔年均进口马铃薯及产品85.6万吨,占世界进口量的3.44%,主要从美国、加拿大和欧盟进口冷冻制品和淀粉等。年均出口53.2万吨,占世界出口量的2.34%,主要向马来西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地区出口种薯和商品薯,出口额从2000年的0.11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0.91亿美元,年均增长42%。2.竞争力分析资源优势明显,增产潜力大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马铃薯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瘠薄等特点,从南到北一年四季均有马铃薯种植。北方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南方开发冬闲田、西南发展间作套种、中原扩大早春栽培,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潜力在5000万亩以上。我国马铃薯单产长期徘徊在1000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通过良种良法等配套技术措施,单产水平可以提高到1300公斤以上。比较效益突出,增收潜力大2005年我国马铃薯亩纯收益和收益率分别为503.03元和66.45%,远高于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比效益较好的稻谷高310.32元和27.39%。中原、华南及西南地区早熟马铃薯上市时间正值蔬菜供应淡季,价格优势明显。马铃薯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的成本、价格和效益优势。区位优势显著,出口潜力大受可耕种面积和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一直都是马铃薯种薯、食用鲜薯和马铃薯加工制品的进口国。据不完全统计,越南、泰国每年需进口种薯3万吨,日本每年需进口薯条27万吨。这些地区是我国马铃薯出口的潜在市场,与西欧、北美等主要马铃薯输出国相比,我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3.制约因素分析自然因素马铃薯主产区多为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农业生产条件差的地区,60%以上马铃薯种植在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造成单产水平长期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同时限制了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技术因素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小,全国脱毒种薯应用面积仅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5%左右,发达国家多在90%以上。栽培管理水平落后,我国北方马铃薯产区耕作方式粗放,在应用现代栽培、管理技术方面与其他作物相比差距较大,如我国马铃薯机械化水平仅为1%,而发达国家多在80%以上。优质专用品种短缺,我国马铃薯以鲜食为主,专用薯比例仅为6.5%左右,而发达国家多在50%以上。贮藏技术和方法落后,贮藏损失超过15%,而发达国家均控制在8%以下。社会因素长期以来马铃薯被视为小杂粮,重视程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明显不足,科技支撑体系薄弱,成果转化和技术普及率较低。传统的“小、散、弱、低”生产局面,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组织化程度低,种植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下。种薯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未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合格证制度,种薯质量难以保证。四、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与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坚持种薯先行、区域发展、科技兴薯和产业带动的战略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优势区域和重点地区,努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构建布局合理、特点鲜明、效益显著的马铃薯集中优势产区。1.发展思路优化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商品薯的区域产业布局,推进“三薯”协调发展,加快脱毒种薯、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主攻单产,提高品质,提升马铃薯生产、加工、储藏、流通水平,加快构建马铃薯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种植面积达到1.15亿亩,平均亩产1300公斤,总产量达到1.5亿吨。建成高产高效的良种繁育体系和完善的种薯质量控制体系,脱毒种薯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专用薯面积和订单面积分别占30%以上,加工比例达到25%,亩均增收100元以上。贮藏损失控制在10%以下。3.主要任务加快优良品种和脱毒种薯的繁育和推广建立新型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和推广体系,引进、选育和推广马铃薯高产优质多抗专用新品种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和脱毒推广速度。东北区重点选育和推广抗晚疫病的淀粉加工和鲜食型品种;华北和西北区重点选育和推广抗旱、抗病毒病、抗疮痂病的淀粉加工型、食品加工型和鲜食型品种;西南区重点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