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成套课件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二节 城市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纲点击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考情播报1.侧重于以城市化进程图或数据资料为载体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2.以案例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城市化基本原理的理解及综合分析和应用。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的过程。3.动力2.标志城镇城市城镇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扩大城市人口用地规模推力:使得人群离开的因素拉力:吸引人群来到的因素乡村城市4.意义(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2)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区域经济发展聚落形态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二、世界城市化进程1.特点:其变化曲线为一条稍被拉平的曲线。“S”形2.表现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和阶段后期成熟初期阶段中期加速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生物多样性减少。5.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包括、水污染、和噪声污染。4.出现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风速和风向。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城市“热岛”日照大气污染垃圾污染1.有关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就是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的过程B.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是城市人口的多少C.城市化水平高低用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作为标志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解析:城市化水平的高低通常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答案:D读图,据此回答2~4题。2.图中四条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②①③④解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一般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一般在38%(2000年)左右。故答案为D。答案:D3.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解析: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目前城市化速度较慢;发达国家最早开始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要远远晚于发达国家,所以在城市化早期,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比发展中国家快;通过2010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及城市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此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分别约为55.6亿、13.3亿,即世界总人口数约为68.9亿,而此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分别约为25亿、10亿,即世界城市人口总数约为35亿,城市人口比重超过了一半;大约自1965年起,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就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总数。答案:D4.有关图中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曲线代表的国家应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B.②曲线代表的国家大部分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成熟阶段C.①曲线代表国家的城市化所出现的问题都已经随经济的发展自行消除D.①②两曲线代表的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解析:根据第2题的判断可知①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正处于后期成熟阶段;②属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任何国家的城市化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有的还会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随经济的发展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途径,但这些问题不会自行消除。答案:D1.一般进程及特点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及表格所示。2.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发达国家早(18世纪中叶)缓高(平均为70%左右)大相适应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发展中国家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快低(40%左右)小不相适应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1.郊区城市化其形成过程及影响如下图所示:2.逆城市化(1)形成:逆城市化是郊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如下图所示:(2)产生原因①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城市产业因地租不断上扬,而迁往郊区或其他地区;城市中心区房价太昂贵,人们迁向房价较便宜的郊区和小城镇。③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导致人口流向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较好的郊区和乡村。④新商业区在郊区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1.(2008·四川高考)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3)题。(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A.10%B.20%C.30%D.40%(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3)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读出1982年城市人口约20000万,乡村人口约80000万,根据城市化的概念计算得出1982年的城镇化水平约是20%。第(2)题,该地区的城镇人口20世纪80年代后加速增长,但乡村人口20世纪90年代后期明显下降,所以城镇人口的比重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增长最快。第(3)题,从图中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曲线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变化特点即可判断A、B选项错误。郊区城市化只是后期出现在少数特大城市,并不代表该国城镇化的总体趋势。答案:(1)B(2)D(3)C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深刻的地方(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转变为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居民就业方式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景观特征乡村景观城市景观人文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转变为城市人口分散,农业人口密集,非农业人口经济开放程度低高信息、交通欠发达发达文化、观念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低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质较高2.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问题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问题成因措施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问题成因措施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2.《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研究报告中称:“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北京申奥的一句响亮口号是“绿色奥运”。根据城市发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450千米;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900千米;到2050年,将建成4500千米共300条的城市轻轨铁路。回答(1)~(3)题。(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正致力于改善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下列问题中的()①环境污染②绿地面积少③交通拥挤④就业困难⑤社会治安差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原因是()A.城市“热岛效应”时多雨天,少晴天B.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流C.沙尘暴时的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出废气(尾气)与生活、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3)修建城市轻轨铁路,除了能改善城市交通,还可以()A.改善城市的景观B.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C.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D.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解析:(1)题,城市化过程主要问题包括选项全部的问题,但是材料中主要是着重于大气问题(环境污染)、植树发展“绿色奥运”(绿地面积减少)和发展轻轨(交通问题),而其他没有涉及。(2)题,“碧水蓝天”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问题,因此主要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进行分析即可。(3)题,修建城市轻轨铁路主要的动力以电力为主,电力是高效清洁能源,因此可以减少石油使用产生的废气,从而提高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答案:(1)B(2)D(3)C(2009·浙江高考)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下图,完成(1)~(2)题。(1)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A.中期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高级阶段D.衰落阶段(2)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办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课堂笔记](1)题考查城市化的阶段及其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从材料和图示可知,东京市周围已经有很多卫星城,这是城市化处于高级阶段的表现。(2)题该图体现的是中心城区、近郊、乡村和卫星城的统一规划有利于城市化的优化发展,大城市较优的道路网是环行放射状交通网;中心城区也需要绿化带;卫星城建设可促进乡村转变为城市,但不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故选C。[答案](1)C(2)C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并回答问题。(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图乙的a、b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是,其原因是存在、等社会经济问题。(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①对生物:;②对气温:;③对降水:;④对地下水:。(5)[双选]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课堂笔记]由图可知:①从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