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自我评鉴机制与运作之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我國大學自我評鑑機制與運作之探討楊國賜壹、前言新世紀是以知識經濟為主軸的世紀,大學尤為各國知識創新與人力資源的競技場。因此大學競爭力實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當前我國大學教育的發展,正從菁英走向普及,從管制走向開放,從一元走向多元化。同時,社會的變遷,產業的轉型和觀念的更新,均對大學教育產生衝擊,教育當局有必要透過各種途徑,儘可能提供國民更多的學習機會。但是,大學教育在量的擴充之際,也應重視質的提昇,因為缺乏高品質的研究和有效的教學,是無法提升國家的競爭力。為了追求大學的卓越與多元發展,提升學術水準與研究深度,做好自我管制的工作,大學評鑑實為達成此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亦為提升與保證大學教育品質的必要措施。其實,「大學評鑑」制度源自美國,係指採自願方式,透過自我評鑑、同僚評鑑來改進和提升教育品質並獲得認可的過程,藉此告訴社會大眾,得到認可的學校,其教學品質保證在水準之上,同時也等於指出其接受定期自我評鑑,足以反映出大學不斷改進品質的責任自許。貳、大學教育的品質管理運動長久以來,各國大學評鑑的實施深受美國的影響,當然我國也不例外。追求卓越,提昇大學教育品質,己是當前世界先進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流。大學教育的品質觀念,來自企業管理,是根據「國際標準組織」(The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ization,簡稱ISO)9000系列的品質管理(QualityManagement)及品質保證(QualityAssurance)標準指導綱要發展而成的。近二十年來,品質的觀念已逐漸取代「效率」(efficiency)的觀念,並成為高等教育的熱門話題。誠如格林(Green,1994)所強調:1980年代是效率的年代,而1990年代則是重視品質的年代。近年來,歐美國家有感於國際競爭力的壓力,開始將原用於企業的成本效益、品質管理等觀念運用在高等教育機構。以英國為例,英國大學向來自主性甚高,對自身的教學品質亦極自信,但也屢遭經營不善,未能滿足3社會需要的批評,因此「英國大學校長委員會」(Committeeofvice-chancellorsandPrincipalsoftheUnitedKingdom,簡稱CVCP)積極倡導大學要採取「管理導向」的行政,採取因應措施,以確保大學的品質。並於1983年組織「學術標準小組」(AcademicStandardGroup,簡稱ASG)審查大學的品質與學術標準,於1986年提出「雷諾德報告書」(ReynoldsCommitteeReport)開啟了對大學品質及其學術標準探討的新時代。之後,英國政府於1989年設置「大學撥款委員」(UniversityFundingCouncil,簡稱UFC)強烈要求各大學採取措施監督品質,加強並提高自身的品質與水準。同時,大學校長委員會於1990年又設立「學術審議會」(AcademicAuditUnit,簡稱AAU),其主要任務就是要監督各大學在「品質保證」方面落實的情形,希望大學能藉此發展自我反省、自我檢討的能力。1991年英國政府向國會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白皮書」(HigherEducation;ANewFramework)中,建議設立新的品質審核組織,就是「高等教育品質委員會」(HigherEducationQualityCouncil,簡稱HEQC),積極推動監督各高等教育機構品質保證制度的運作與執行情形。之後,高等教育品質委員會的功能逐漸被1997年成立的品質保證局(QualityAssuranceAgency,簡稱QAA)所取代。其次,法國高等教育其教育經費百分之九十係由政府負擔,因此品質的管制與保證就成為政府的重要責任。目前法國高等教育品質的管制與保證主要係透過「全國大學評鑑委員會」(ComiteNationalD’Evaluation,簡稱CNE),負責以學術的角度監督大學的品質,並直接向總統報告,該會成立於1985年,為一獨立超然的組織,被法國總統稱為高等教育制度的一大創舉。CNE的任務是評鑑每一所高等教育機構的教學、研究、在職訓練、行政管理等方面,鼓勵大學發展自我評鑑模式,期望學校自己負起品質保證的責任。尤有進者,美國近年來更廣泛將品質管理的理念應用至學校教育,企圖運用品質管理來改進高等教育的品質。1991年4月白宮發布「2000年教育」揭櫫了六項欲在二千年達到的國家教育目標之後,遂積極展開各項相關作業,其中一項就是援引全面品質管理的方法至教育機構。例如IBM曾於1991年10月對全美國各大學提供「IBM為美國大學院校全面品質管理競賽獎」,以美國國家品質與評審標準,鼓勵大學院校以全面品質管理理念治校,這4是企業界促成教育界推行TQM之開始。1993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國家品質承諾獎(NationalQualityCommitment)法案,鼓勵美國大學「傳授TQM,注重程序製造之重要性及其他目的」,每年頒獎給在推廣教育、內部管理運作及與工業合作有卓越成效的大學院校。另外,美國品管學會(ASQC)發行品質進步(QualityProgress)月刊也致函大學校院,宣示建立「品質列入教育名單」(QualityinEducationListing)的做法。至1994年9月止,獲登列入的大學校院已達415所。尤其值得重視與借鏡的是,至今仍維持美國各高等院校的辦學品質,以達到品質保證與控制的功能,就是認可制(accreditation)。此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澳洲政府對於高等教育的品質保證工作,始自1970年代末期推動高等教育內部的自我評量,而1980年代的焦點擴展到效率與效能的改善與績效責任。特別是從1990年代開始關注高等教育的品質保證。1991年發表「高等教育:品質與多樣性」(HigherEducation:QualityandDiversityinthe1990’s)的政策宣言,1992年11月成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委員會(TheCommitteeforQualityAssuranceinHigherEducation)負責對品質保證議題向政府提供建議,同時進行獨立審核大學品質保證政策與程序,以及對政府建議、分配年度與品質相關的經費。從上所述,可知歐美先進國家已將提昇大學教育品質列為大學經營上的首要工作。而高等教育品質管制與品質保證亦已成為各國共同追求的目標。尤其是,歐美先進國紛紛設立品質保證專責單位或評鑑團體對大學進行品質管制,以確保教育品質。參、自我評鑑的意義與實施條件一、意義自我評鑑(self-study)一詞,於一九八0年代即有學者提出,在文獻上相關類似的名詞,有學校本位評鑑(school-lasedevaluation)、學校整體評鑑(whole-schoolevaluation)、學校自我評鑑(schoolself-evaluation)等。國內學者陳漢強(民81,頁27-38)認為學校自我評鑑係由學校教職員對自己學校的能力(capacity)和效能(effectivess)進行自我分析,做為學校認可過程的核心工作。國外學者凱爾斯(Kells,1988,王保進譯,民91,頁50)將自我評鑑界定為「組織在各種外部或其他訪視進行前,由成員對組織情境、意圖、過程和結果的一種描述5或分析;基本上,此過程提出報告,俾便後續的訪視順利進行。」從上所述,可知自我評鑑是由機構內全體人員在其環境中進行的評鑑過程,其動機是內發的,性質是自主的、自願的;其目的是為促進機構進一步的發展與改進;其過程係以科學的系統程序來進行;其主要方式有二,一為目標達成的程度,以供外部評鑑的依據,另一為系統的功能,即問題的解決強調由學校所有的成員參與,在校內高層的領導下,經由內發的動力機制進行評鑑,藉以達到改善的目的。二、實施的必要條件為有效實施自我評鑑,首先校內必須成立規劃小組,負責規劃設計有效的自我評過程。一個有用的自我評鑑過程所應具備的主要必要條件如下:(王保進譯,民91,頁六十二~六十八)(一)領導者的主持:機構內的主要行政主管對評鑑應有相當程度的關注,以便建立一種信賴的氣氛,使評鑑過程能獲得高度且持續的優先考慮。因此最高行政主管扮演著下列重要的角色:1.協助形塑自我評鑑過程的內在動機。2.建立自我評鑑的優先性。3.選擇出自我評鑑的最佳協調者,並給予最大的支持4.對參與自我評鑑過程者給予獎勵。提供自我評鑑過程必要的支持。(包括資源與其它)。5.協助設計變革的策略。6.對自我評鑑的過程中所可能產生的新行為給予正面回應。7.善用自我評鑑的結果。8.推動持續的自我評鑑與計畫過程。從上所述,可知領導者的支持乃為成功的自我評鑑第一要件,如果行政主管對自我評鑑過程不持積極支持的態度,予以優先考量並投入適量的人力與資源,則評鑑工作無法順利推展。(二)專業的技術:參與規劃小組的成員中,至少有一位以上的人需具備適當程度的專門技術。因為評鑑過程涉及許多步驟,包括評鑑方法、團體技巧、內部資料蒐集的方法、設計過程上必備的策略、誘發6成員必要程度的參與、確保評鑑過程獲得必要的支持等技巧。因此,要成立一個指導規劃團隊,團隊的領導者是一個具有說服力、受人尊敬的學術地位,及廣博的評鑑與諮詢經驗的學者,團隊中每一個成員須具有評鑑的經驗及專業技識,如此才能落實自我評鑑的目的。(三)提供必要的資源:第三個必要條件,乃是機構應為評鑑過程提供適當的人力和財務資源。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提供適當的人力及足夠的經費,即使有專業的團隊,該評鑑過程是無效的,所以機構應定期且持續的編列所需預算,才能使評鑑工作持續進行。(四)發展成員的內在動機:第四個必要條件,是發展成員具有適當的內在動機。由於自我評鑑乃是機構全體成員的任務,不是機構領導者或規劃小組的事,而是必須大家一起動員的工作。因此,在實施評鑑初期,規劃小組應該取採「持續勸導」的態度,利用各種說明會或活動,向所有成員說明自我評鑑的目的,是為自我改進,是為尋求整體改進的措施,並不是藉此要裁撤或剝奪現有的資源,如此大家才能全心投入,而不會虛應敷衍,因此評鑑進行大力說服成員絕對是必要的。(五)機構需求的診斷:第五個必要條件,是對機構本身問題與需求的重要事項,進行適當的初步診斷。因為機構的不同需求往往會有不同的評鑑策略,所以規劃小組應該在評鑑實施前,確定本次評鑑的特定意圖,亦即評鑑目的,是依據機構本身需求而訂定,有了明確的評鑑目的,才能發展及選擇評鑑策略,以進行各項評鑑活動,最後依據評鑑所得結果,來檢視評鑑活動是否符合機構所需,而不是為了評鑑而評鑑。肆、各國大學評鑑簡介一、美國的大學評鑑及認可制度7美國大學評鑑及認可,皆以民間團體為主辦單位,其作法係採品質評估及認可;特色為自願性、多元性、非官方性、自我評鑑及同僚訪問評鑑;目的旨在保證並提升高等教育的質與量。依評鑑及認可對象,可分為:(一)學校認可:由九個區域性及六個全國性之認可機構負責,主要目的在依據被評鑑機構之特性,有系統地審查學校自我發展。(二)學門認可:由四十七個全國性相關專業團體負責,對專業領域內的大學學門(系所)師資、課程、教材與教學等予以評鑑。美國大學評鑑認可,並沒有量化之指標,而以評估各大學的特色為目的,其做法為評估各校之自訂標準。相關指標項目包括:1.學校的統整性。2.任務、目的與目標。3.計畫與資源運用。4.成果與行政效率。5.學生入學。6.學生服務。7.教職員。8.組織與行政。9.管理委員會。10.預算與會計。11.圖書館與學習資源。12.校舍與設備。13.創新與實驗。14.學校概況手冊與其他出版品。整體而言,美國大學評鑑與認可,主要有自我評鑑、實地訪評及追蹤考核等三個階段,每三至五年一期,其自我評鑑及實地訪評結果並不對外公布,僅供學校參考改進;但認可結果係將對外公開,做為學生選校、選系及社會大眾捐助或州政府補助公共經費之參考。二、英國大學評鑑制度8英國大學評鑑制度,以「品質管制」為特色,而英國大學大多數均為公立校院,需要依賴政府經費的補助,其評鑑機構皆為受政府補助之中介團體或政府中介組織。英國大學評鑑通常分為研究評鑑(ResearchAssessme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