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夏商周政治制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要素包括:(1)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2)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的能动的要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二、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2)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产品分配形式。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注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070——1840年)基本线索:原始的部落民主专制集权两大阶段:夏商周(奴隶社会,早期)秦至清(封建社会,走向成熟衰落)着眼点: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②中央内部的关系(王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政治特征: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内部权利分配(王皇权与相权之争)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分配原始民主专制集权第1课夏商周的早期政治制度(前2070——前221)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的特点【复习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复习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中央:相、卿士:参与决策,掌管政务;卜、祝、史、师等官职2.商朝(一)王位世袭制(基本政治制度):1.过程:(1)夏朝:启时确立并取代禅让制(2070BC)。(2)商朝(殷朝):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形式)。(3)西周:发展为嫡长子继承制。2.特点:①“公天下”“家天下”;②神化王权。3.评价:“王”取代“禅”是①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发展结果;②阶级对立产物;③历史进步。(二)行政管理制度(官员):1.整体: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地方:侯、伯(双重身份:既是隶属中央的地方高官,又是地方上的方国首领),权利与义务(纳贡、征伐)3.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三)主要特点:1.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3.承前启后: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产朝制度而略有调整。4.夏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王权,但又保留了不少氏族公社的特点。5.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1)方国联盟;(2)神权色彩弥漫。二、西周分封制——地方管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一)过程:①目的(1)前1046年,伐纣灭商建周1.实行:武王建周2.发展:周公东征(2)分封:①目的(1)东征平武庚、三监之乱②对象②影响(2)分封:巩固西周王权统治,加强对征服地区管辖(三)对象:①王族(可以信任)②功臣(需要拉拢)③先帝王后代(减少阻力)④边远部落首领(二)目的:(四)内容①核心:周王对诸侯封土地人民(纽带)②诸侯对周王尽义务(从令、守土、作战、贡赋、朝觐),享权利(政经军);③再分封:层层授封,形成贵族森严等级④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共主”。(五)周初分封诸候国:齐鲁燕卫晋宋,大多同姓子弟(六)特点:金字塔式的森严的等级。(七)作用积极:①加强对地方的统治②开发边远地区③扩大疆域④构织交通网络和政权严密的政治格局⑤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强国。消极:诸候国相对独立性,往往造成内乱,威胁到中央政权。(八)分封制的破坏:1.原因:(1)诸侯有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的独立性。(2)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3)根本: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瓦解。2.表现:①春秋时期楚王问鼎——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②春秋战国,大国兼并小国,周天子无法控制;③战国末年,王室土地被秦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分封制体现了森严的等级,维护这种等级制度,仅仅靠的是国家暴力机构吗?如果不是,还要依靠什么制度?三、西周的宗法制(继承和分配的基本政治制度):(一)概念:是一种权力、财产和土地的继承和分配制度,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原始父系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它构成了奴隶主贵族的等级阶梯,成为我国奴隶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见书)。成型于黄帝时代,历经夏商,完备于西周(二)核心内容:1.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规定由嫡长子世袭制(即为大宗),而其余诸子则不与嫡长子享受平等地位。2.大宗与小宗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家族发展上是主干与旁支的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3.依据宗法制的组织形式,周王既是普天之下最高的统治者,又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即最大的族长。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三)由来: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度。(四)目的:1.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的稳定;2.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和分配上的矛盾。(五)特点:1.最大特点(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2.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3.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4.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六)影响(作用):1.保证了贵族政治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宗法制的权力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的,按照宗法制划定等级地位,防止了同族对于权力、地位、财产的争夺,有利于奴隶制国家的巩固;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3.后来,宗法又与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相结合,牢固地维系着封建制度——宗族制,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七)宗法制的衰落:1.时间:西周后期——战国末(秦)。2.原因:同分封制。(八)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体现(政治制度)保证(核心和纽带)夏商周(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奴隶制)夏商(形成、发展)西周宗法、分封(完善、成熟)春秋战国(衰落)◆本课小结◆:◆思考题◆:问题一、夏商周时期(中国早期)主要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分封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四、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它是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宗法制度的重要工具,是贵族必须恪守的生活礼仪准则。问题二、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何特点?1.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部族血缘色彩;2.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是礼乐制度;3.宗族血缘关系的纽带为主要维系手段,形成家国一体的形式;4.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5.有专制(权)色彩;6.王位世袭制与世卿世禄制(贵族世袭政治)问题三、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夏商周时期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的设立到底是为谁服务的?它是否属于君主专制?这种专制是否受到一些制约?1.受到宗法,地方势力的制约;2.受到天地、鬼神、祖先等的制约。问题四、中国和西方的分封制,在时间和社会性质上各有不同?时间:①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出现;②欧洲:法国为例,查理大帝实行分封是公元8~9世纪,远远晚于中国。社会性质:①中国是奴隶社会②欧洲是封建社会形式上:①西方的宗主和附庸之间互有义务,但是附庸对宗主的宗主没有义务;②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诸侯及其属民都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孔子说:”殷因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主要意思: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整。反映:①说明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②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在自己的领地内周王的权利西周分封示意图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平民奴隶层层分封森严的等级王权的象征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奴隶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1、(1994年全国)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③④2、(1996年全国)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族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惟齐、楚、晋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用之,夷狄自置。惟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恒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上述材料反映出:①西周王室对诸侯失控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③中原汉族同少数民族融合④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外因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4、阅读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奴隶图二阅读上面图片,回答问题:(1)图片一反映的什么制度?其特点是什么?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2)图片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图二看,这种制度有何特点?分封制;呈金字塔形,等级制明显;(3)图一和图二所反映政治制度的关系是什么?两种制度分别解决了奴隶制下的什么政治问题?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前者主要解决了奴隶制下的继承问题,后者主要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适诸候曰巡狩,诸候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同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二:(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候伐郑,郑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摘自《左传》请回答:(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2)该制度在周初巩固了统治,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统治,导致这种情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王室衰微,诸候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造成春秋时期诸候争霸,国家分裂。生产力的发展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候、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摘自《礼记·王制》材料二:天子适诸候曰巡狩,诸候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同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请思考:上述材料有助于说明西周分封的哪些问题?周王分封土地主要依据爵位高低;周天子有巡视诸候封疆的权力;诸候定期谨见周天子向其述职;诸候必须服从天子,对天子尽义务,如做不到,周天子就会贬其爵位,削夺其封地,甚至出兵讨伐。7.“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此句对分封制的评价是否正确?答:封建,指分封制度。此句对分封制的评价并不完全正确。分封制对巩固统治、扩展疆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确也加剧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削弱了中央集权。但引起“争”、“乱”的原因有很多,归结于分封制度本身是不确切的。8.时至今天宗法制消亡了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对今天还有影响吗?有哪些行为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答:比如修建宗祠、家庙;编修家谱;祭祀祖先、认祖归宗等等。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9.(06广东13分)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教学【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摘自《礼记》【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摘自《礼记》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摘自《周礼》【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