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向量的减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向量的减法》教学设计陕西省西乡县第二中学何泽邮编723500【课题】向量的减法【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高中数学必修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分析】向量加法和减法是数学中两个基本概念,在学习向量加法的基础上,进入向量减法学习是一种知识上的自然延伸。类比实数加法和减法,定义了相反向量和向量减法,它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了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预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将数学已知知识与预知知识结合,将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结合,提高演绎和应用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在上节课中学习了向量的加法运算,基本掌握了向量加法运算的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及运算律,会用向量加法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但不够熟练。初步具备了探究差向量减法的欲望和知识准备。不过平行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学习困难较大、信心不足,加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导致自学能力不强,难以启齿和老师同学交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反向量的概念,了解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掌握向量的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能利用向量减法的运算法则解决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并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知识活动中中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意识和数学学习兴趣.【重点难点】2教学重点:向量的减法的定义和利用几何意义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突破方法:在学生充分预学的基础上,带着疑问和同学探讨,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改正错误认识,增强正确理解,在练习中提高。教学难点:利用向量减法解决一些几何问题.知识的应用经常性给学生制造了难点,由于物理中已学习了矢量合成,所以向量减法在物理中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而解决几何问题初次涉及,必然有一定难度。突破方法:预设铺垫,积极引导,逐步递进,化解难点。【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一)本节课我采用“导学案”教学,根据学情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对问题的探索、思考、讨论,最后获取知识,并将其应用。教师在其中是参与者、组织者、协作者,不断地监控学生的认知与思维过程,用幽默性和鼓励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排除障碍,从而解决问题.(二)学生在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老师进行大胆对话,在成功中享受喜悦、增强信心,同时对自己的认知过程不断地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提高认知能力。【教学活动】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问题情景:实数减法运算)(baba,我们已经学习了向量加法,类比实数加减运算,向量减法的概念是什么?如何运算?(设计意图:问题情境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对展开本节是最有效的方式。而利用实数加减法的关系,引出向量减法能否由向量加法产生,自然生成。)研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的知识点梳理。(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模式,而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变成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自学中,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去认真阅读教材,理解知识点,并产生自己的问题。)二、知识点梳理(10分钟)1、相反向量(1)定义:把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记作a-;(2)性质:①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即00;②()aa;③()0aa;④则,0baa=-b,b=a-2、向量的减法(1)定义:向量a加上向量b的相反向量,叫做a与b的差,记作()abab,3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2)几何意义a与b不共线时,如图1,已知向量a,b,作OAa,OBb,以OA,OB为邻边再作平行四边形OACB,连接BA.图中,向量BA,表示向量a与向量b的和,即向量a-b,也即向量BAOAOBa-b.两向量共线时,如图2,分为相同方向和相反方向:图1图2归纳:向量减法的画图要点是什么?和向量加法比较。理解:把向量a与b的起点重合在点O处,那么从向量b的终点B指向被减向量a的终点A,得到的向量BA就是向量a-b.(强调共起点,指向被减向量)三、合作交流(8分钟)1、组内交流:将自己填的知识点梳理和对教材的理解在组内交流,形成一定的理解,准备班内发言。(设计意图: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达成三维目标)2、师生共议:由一名学生来讲授知识点和理解,师生倾听、补充和共议,加深理解,开拓视野。(设计意图:一堂师生平等的交流课,才是一堂生动而有效的课。除了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再准备一些探索问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预备问题:(1)a,b不共线时,|a|、|b|、|b-a|、|ba|的几何意义是什么?(2)向量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有必要么?四、基础练习(5分钟)aaabaabbabOababbaCBA4由学生在课本P92独立完成练习1、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另外一名学生讲解,师生纠错。(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练习能检验学生队基础知识的初步学习效果,有助于呈现不足、问题,教师好针对讲授。)五、例题示范(8分钟)例1:已知向量a,b,c,求作向量a-b+c.(设计意图:进一步掌握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注意联系和区别,理解运算律。)解:如图3,在平面上任取一点O,作,OAaOBb,则BAab.再作BCc,并以BA,BC为邻边再作平行四边形BADC,连接BD,则BDBABCabc.图3图4例2:已知||8,||6ab,且||||abab,求||ab.(设计意图:巩固理解a,b不共线时,|a|、|b|、|b-a|、|ba|的几何意义,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如图,设,ABaADb,以AB,AD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baAC,baDB因为|,|||baba所以,||||DBAC故□ABCD其实是矩形。故在Rt△DAB中,,8||6||ADAB,由勾股定理得10||||baba六、能力提升(11分钟)问题1证明向量的“三角形不等式”:|||||b-a|||b|-|a||ba.(提示:按不共线、共线(同向、反向)讨论证明.)问题2用向量的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abcabbaDCBAObDCBAa5(提示:法一:DCAB;法二:BCAD)设计意图:补充这2道几何证明题,增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应用能力,体现向量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作用。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所以有一定难度。可以在给足学有余力学生探索的空间的情况下,适当提示帮助所有学生寻求方法。七、课堂小结(3分钟):1、由学生组内交流本节课所获的知识;2、由学生自评或互评组内成员的学习过程和目标达成(意图:对照学习目标,结合课堂表现,由学生组内交流本节课所获的知识,能增强其反思能力,相互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情感。)八、布置作业P79习题2—2A组4.5B组3.4.(意图:巩固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和规范表述。)九、板书设计十、课后反思本节课上完以后,从过程到结果有以下一些反思:(一)优点1、符合新课程理念,整体设计合理。既呈现了本节课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表现,强化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交流能力、自学能力。内容合适,要求合适,方法合适。2、导学案的使用是亮点。导学案的模式如何,合理怎样使用导学案,如何将导学案和课堂教学融合使之高效?对于我们农村中学而言,导学案的实施有很多难点,这些问题就是课题一、知识点梳理1、相反向量2、向量减法(1)概念理解(2)几何意义二、练习学生练习区域三、例题例1例2四、能力提升五、作业学生板演区域要点:(3)探究问题6我们的困惑。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本节课展现了丰富的一面,给学生老师一种新感觉。3、板书清晰(二)不足1、身体原因,所以欠缺必要的激情。2、为了减轻学生课余负担,将自学过程设计在课内进行,加之前面学生活动多,反应情况难以预料,所以前面师生共议耗费时间比较多,到最后阶段有点仓促,例1甚至不能展开讲,学生自我总结变成了共同总结,完成所有教学设计预计活动不充分。3、对学生课堂表现为给予肯定不够,鼓励性话语较少。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