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期(总第104期)2008年1月上14安东·谢妙诺维奇·马卡连柯(A.CMakapehko,1888—1939),是前苏联著名教育革新家、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创建的集体主义教育理论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把3000多名社会流浪儿和问题少年教育成了将军、工程师、医生、教师等等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一直受到广泛的赞誉和关注。一、马卡连柯集体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马卡连柯1888年出生于一个工人的家庭。1905年,17岁的马卡连柯在一所铁路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当时正值俄国第一次革命进入高潮,他本人来自工人家庭,因此他与工人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卡连柯深受工人阶级革命情绪的影响,积极投身到工人运动中。1911年,马卡连柯因从事革命活动遭到了沙皇政府的迫害,被调到偏僻的小学任教。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卡连柯怀着高尔基的那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喜悦迎接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来临。他曾经说:“十月革命的胜利让我看到了我面前空前未有的远景”。这一切为他在教育事业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马卡连柯在工作期间,一方面积累了教育、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家长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奠定了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尤其喜爱并大量阅读了高尔基的作品。高尔基成为他人生中的“第一位导师”和“行为的典范”。他把高尔基的人道主义思想作为自己处理教育问题的出发点之一。这一切为马卡连柯以后建立新的教育理论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匪的叛乱造成战火连绵不断,使许多青少年成了孤儿,流落街头。大多数人没有道德观念,目不识丁,无责任感,以乞讨、偷窃、暴力甚至卖淫为生,他们已成为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严重社会问题。收容、教育这些青少年成了国家的一项特殊的紧迫任务。1920年秋,马卡连柯受命于危难之中,来到一所破烂不堪的、没有任何教学设备的学校,开始了他长达16年艰苦的教书生涯。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是马卡连柯先进的教育思想走向成熟的前提条件。他的著名教育小说《教育诗》的完成标志着他的集体主义教育理论的形成。二、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理论集体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如何组织和培养集体是马卡连柯全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1.马克连柯对集体概念的界定什么是集体?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是具有共同目的并在共同劳动和斗争的前提下,把人们团结起来的社会有机体。他认为集体应该具有以下性质:第一,集体是人们在共同劳动中有共同目的的联合组织,它有鲜明的组织纪律性。第二,集体是苏维埃社会的一部分,同一切其他集体有机地联系着。集体首先对社会负责,对整个国家承担义务;集体的每个成员只有通过集体才能参加社会活动。第三,集体是社会的有机体,拥有管理机构和协调机构。这些机构有权代表集体并行使各种职责。第四,集体应坚持全世界劳动人民统一的原则性立场,应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第五,集体有正确的舆论导向。2.马卡连柯集体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马卡连柯在16年的教学实践中,创建了一整套关于如何组织和培养集体的理论。其中许多教育观点都给后来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第一,平行教育影响理论。“平行教育影响”理论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马卡连柯解释说:“我们认为整体就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我们应该把有组织的教育影响针对着集体。并且是这样的一种保留,要使个人认为他留在集体里是按照自己的愿望,是自愿的;其次,要使集体也是自愿地容纳这些个人。集体是个人的教师。”这就要求:(1)把集体作为教育对象,在教育集体的同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2)在教育单独的个人时也应想到对整个集体的教育,通过对个人的教育影响集体。因此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只有针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理论的探析与启示李建忠黄琴刘松年摘要: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教育革新家、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集体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本文将通过对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理论的分析,探讨它对我国当前教育工作的启示。关键词:马卡连柯;集体主义理论;启示作者简介:李建忠(1974-),男,湖北武汉人,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理论研究;黄琴(1982-),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理论研究;刘松年(1954-),男,湖北武汉人,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理论研究。(湖北武汉430070)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期(总第104期)2008年1月上1中国电力教育是针对个别的个人时,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集体主义者。第二,前景教育理论。马卡连柯说,“一个自由的人类集体的生活方式就是向前行进,它死亡的方式就是停滞。”因此,马卡连柯要求教师不断地向集体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来刺激集体的活力。这种新的目标就是前景,是人们对美好前途的希望。在马卡连柯看来,前景教育可以分为3个步骤,即近景、中景和远景。近景主要是针对还没有能力安排自己未来长远的意向和兴趣的儿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近景将逐渐让位给中景和远景。无论是近景、中景还是远景的实现,都应当起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作用,防止享乐主义情绪的产生。用他的话来说,集体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从比较眼前的满足走上比较远大的满足。”第三,惩罚教育理论。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教育是与集体主义教育紧密联系的。严格的纪律促使集体变得更完善。违反纪律的学生应受到相应的惩罚,并且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和有益的。惩罚是集体影响的形式,其出发点是集体,施行惩罚的理由是被惩罚人违反了集体利益。“惩罚是一种教育,其本质是让被惩罚者知道自己有错。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并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战胜引诱的能力。”但他反对体罚,他说:“我本人也是体罚的反对者,用体罚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似。”第四,平等教育理论。马卡连柯认为,平等是集体组成的基础,集体中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从前是什么或做过什么,现在他们都是平等的。他说:“只有平等,集体才有很强的凝聚力,大家才会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集体的力量才会不断壮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主动加入学生集体,带头与学员同甘共苦,他与学员们一起忍饥挨冻,喝一样的稀粥,穿同样的破衣烂鞋,率领他们到附近森林中去砍伐树木和开垦荒地。他们共同完成了各种劳动任务,并且战胜了许多困难。三、马卡连柯集体主义理论的启示马卡连柯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他的集体主义教育理论创立离现在尽管已很久远,但对我国当前教育方法和原则上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1)在教育中坚持进行集体教育和单独教育相统一的原则。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理论告诉人们,集体是个人的教师。可把集体作为教育对象,在教育集体的同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而进行对一个人单独教育的时候,同时要考虑到对集体的影响。例如针对学生的某些不良习惯,老师可以先单独找其谈话,做好思想工作,然后再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同学们集体讨论哪些是不良的习惯,哪些是优良的习惯。并让同学们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这样个人改正了错误,集体也受到了影响。(2)在教育中坚持希望教育的原则。马卡连柯的前景教育理论告诉人们,教师培养人的时候,应该“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就是建立新的前途,运用己有的前途,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途。”因此,在教学中,在学生确定好自己的“中景和远景”目标之后,应不断地为学生制定“近景”目标,促进他们不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并逐步帮助他们实现“中景”、“远景”目标。(3)在教育中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宽,是指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关心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严,是指学生必须遵守公共的集体制度。但是,“严”不是声色俱厉的训斥,更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适度,是指宽和严所达到的统一。即把对学生高度尊重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学生个性获得最充分的解放和发展。马卡连柯的惩罚教育理论指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它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惩罚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对人的高度尊重,也是爱的一种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违反纪律,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关爱学生,却不放纵他们;批评学生,却不伤害他们,而是对他们施以关爱和尊重。(4)在教育中坚持以身作责的原则。这也是育人的关键。马卡连柯平等教育理论提醒人们,老师是学生集体中平等的一员,老师要深入学生集体中去,与学生交朋友。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在学习活动中要言行一致,做好学生的榜样。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做到。四、对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些思考我国从1998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教育事业已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国有许多学生自私自利的思想较严重,因此,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特别是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的思想将是教育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可见马卡连柯创建的集体主义理论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很高的实用价值。但是,在培养和建立优秀的集体时,还不能完全照搬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理论。现在的教育方针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个性。因此,在借鉴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理论培养和建立优秀的学生集体的同时,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集体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他们创造性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参考文献:[1]何国华.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8.[2]吴式颖,等.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苏]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苏]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