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具体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部分。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环境(如温度和照明)、教学硬件设施(如桌椅、黑板、投影仪)和空间布置(如教师文化建设情况、座次安排)等要素;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风、校风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要素。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童年期: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少年期: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个人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看到的一样。守恒:所谓守恒,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人格:人格又称为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思。社会性认知: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和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认知方式: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场独立:场独立是指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场依存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易受周围其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类型:性格类型是指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又称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累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知识: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它是来自对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技能: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强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物:强化物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3学科基本结构:所谓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态度。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词语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动机: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活的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学习期待: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在个体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个预想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的。诱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期待:所谓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则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4学习迁移:学习迁移又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是桑代克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所谓共同的成分是指刺激与反应的联系。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知识: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感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知识学习: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符号学习: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是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命题学习又称判断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命题是抽象、有结构的,它陈述的是已知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表达若干概念的复合意义。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5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是产生的。直观: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实物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象: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模象直观: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概括:概括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感性概括: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理性概括: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地加工改造,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一般因素:所谓一般因素,指的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不是个别或某些事物所特有的。本质因素:所谓本质因素,即内在的而非表面的决定事物性质的因素。正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简言之,变式就是指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概括过程: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6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同类比较:同类比较即关于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异类比较:异类比较即不同类但相似、相近、相关的事物之间的比较。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直接记忆: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长时记忆中存贮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是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深度加工: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组快:所谓组快,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技能: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操作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操作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操作模仿:操作模仿即实际再出现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操作整合:操作整合即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7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操作熟练: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合自动化。练习:所谓练习,就是动作序列的重复。内部反馈: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外部反馈: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如紧张、放松等,而不是外界事物的特性。内化:内化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即内部动作映像形成的过程。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操作: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物质活动:所谓物质活动,是指运用实物进行的。原型内化: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它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资源管理策略: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