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形象分析摘要: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是一个集忠义、美貌、聪明一身的女子,但在三国时代风云变换的政治军事斗争格局中,她处于功臣与工具的矛盾地位。在《三国演义》第八回、第九回所描写的“连环计”故事中,貂蝉作为一个智勇双全而深明大义的女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当她在书中的第十九回再次出现时,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劝说吕布放弃谋士良计的平庸妇人。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是前后矛盾的。关键词:貂蝉;美貌;才情;功臣与工具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回、第九回所描写的“连环计”故事中,貂蝉被浓墨重彩的刻画出来。她美丽,王允为董卓的专权数日愁眉不展,而一见貂蝉立刻想出了非美人不能实施的“连环计”;她有情有义,为报答王允的“优礼相待”而主动请求“倘有用妾处,万死不辞”;她聪明勇敢,一面哄董卓,一面又要哄吕布,使出两副心肠,装出两副面孔,巧妙周旋,最终达到了使吕布杀董卓的目的。至此,在罗贯中生花妙笔之下,一个集忠义、美貌、聪明一身的女子形象崭然而立,熠熠生辉,光芒四射。她的美貌与才智,甚至让整个三国时代的天下英雄失魂落魄。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演义》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一、闭月之貌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她妩媚窈窕,妖冶动人,是天下最善解男人心思的狐媚娘,她生就了闭月之貌的千古美女。她一双乌黑发亮的眸子,似喜非喜,淡淡一转,摄人魂魄。首先,王允被美艳迷人的貂蝉惊呆了,于是锦云堂拜貂蝉。当貂蝉轻舒广袖,像月宫飘然而至的仙女那样起舞时,吕布看得如痴如醉,色眼圆睁。而后时董卓,他在酒阑席散之时,拥着貂蝉笑逐颜开,打道回府。从此以后,貂蝉周旋在这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貂蝉以自己为诱饵,使董卓、吕布父子色迷心窍,自相残杀。其实在罗贯中的笔下,对于貂蝉的美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描写,但从董卓与吕布见了貂蝉以后如何神魂颠倒来看,董卓是一介匹夫,而吕布可是风流倜傥的,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连这等人物都会为了貂蝉而杀掉董卓,可见这貂蝉的美貌是非常诱人了。二、有才有情貂蝉,有人评论她是历史上十大女强人之一。单单是美貌,而没有才情,恐怕也难以施展美人计,吸引人还有她的歌喉与舞姿以及她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上能为国家除害,下能报答王允养育之情,堪称三国女性中美貌与智慧,刚毅与胆识的化身。貂禅仅仅是司徒王允的一个养女,当她发现父亲王允愁苦的时候跟着唉声叹气。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于是利用貂蝉设下美女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二人都是好色之人。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上的殒命。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貂蝉美貌和才情引发的故事,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她的美貌注定要被所谓的事业所奴役,她何尝不知,将来的命运无异于周旋于两虎之间,稍有差池,便身首异处。但她仍镇定自若,还催王允“望即献妾与彼”,因为她已“自有道理”。“自有道理”四字看似简单,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需要多大的胆略和气概。在满朝文武都不敢站出来与董卓抗衡,与朝廷分忧的情况下,这个年方二八的弱女子挺身而出,以牺牲自己的青春与肉体为代价,担负起拯救“汉天下生灵”的重担。她既有对王允感恩图报的心理,更多的还是与“国家大事”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这种精神与汉初和番的王昭君是一样伟大的。后人毛宗岗于此嘉许道:“貂婵之功可书竹帛。”借李贽之名评点《三国演义》的叶昼更称貂婵为“神女”,她是舍身取义的不凡女子。她牺牲了她自己,为刘氏江山除奸,也为苍生除害,是一大功臣。貂蝉虽然深明大义、有胆有识,是“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的功臣,但在王允的连环计中,在三国时代风云变换的政治格局中,她只不过是王允手中的一张牌,仅仅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工具而已。也许因为作者本身是男人,然后他的观点就偏向男人,在他看来,这个女人虽然为大汉社稷是出了力流了汗,但这个人是个不祥的之物。貂禅作为美人计的主角,在《三国演义》中居然没有提到她的下场,就是一句“移布家小至许昌”了事,才貌双全的貂禅也就以这样默默无闻的结局而告终了。也就是说貂蝉她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的功能一旦完成,则无需再去关怀她的命运。“十八路诸侯到底不如一女子也。”这个在《三国演义》中最丰满的女性角色,也是映证了当时社会的“男尊女卑”的现象与思想,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只是男性传宗接代及玩享的工具罢了。哪怕你是美貌、才、情三全,但仍然只是工具,被利用完后,没有人会记得貂蝉这个大功臣了。貂婵这一人物是于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的,她深明大义、忍辱负重,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铲除了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董卓,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东汉末年,董卓一度专权,其间,他为所欲为,干下了诸多祸国殃民的事情。首先,他败坏朝纲,祸害国家。为了控制皇帝,手握大权,,他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废帝以后,他自为“国相”,从此,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为了“斩草除根”,他又以残暴的手段杀害了少帝与何太后。此后,他名为国相,势及天子,朝廷就如同他一人之天下。它滥杀无辜,残害异己;他夜入皇宫,奸淫宫女,就连公主也不放过。他还把自己的亲族尽封为侯。由于他的胡作非为,使朝纲败坏,群臣离心,致使战火纷起,天下大乱,国家四分五裂,名存实亡,断送了汉朝数百年的江山。其次,他强抢豪夺,残害人民。董卓对自己的军队不但从不管教,反而放纵他们肆意抢劫财物,掠夺妇女。他们所到之处,鸡犬不宁,人不能安生,物不能保主,洛阳一带陷于一片恐怖之中。有一次,卓率军队外出,时当二月,村民社寨,男女皆集。卓命军队围住,尽皆杀之,掠夺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把男子的头砍下千余颗缚于车下,排成车队回洛阳,扬言是杀敌大胜而归,又与城门外焚烧人头,把妇女、财物分给众军士,供他们享用。公元一九零年,卓挟帝迁都长安,百姓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卓为了威逼人们离开洛阳,命令把洛阳的宫殿、官府和几百里的房屋全部烧毁,洗劫一空,使人们无家可归,不得不离开洛阳。洛阳周围数百万人口西迁长安,一路上,百姓遭众军士的践踏和抢掠,死伤很重,道上全是尸体,啼哭之声震天动地,卓就是如此的滥杀无辜,草菅人命!为了掠夺钱财,他连死人也不放过。他命人挖掘皇帝和公卿百官的陵墓,盗取珍宝,军士乘机挖掘官民坟冢殆尽。卓把搜刮的民脂民膏筑建了供自己享乐的眉坞,役民夫二十五万筑之,其仓库屯积了二十年的粮食,选美女八百人实其之,财物不计其数,其规模不亚于长安。卓为一己作乐,耗去了无数的人力和物力,使人民坠入了水深火热的深渊。第三、卓嗜杀成性,欺压同僚。卓对待自己的同僚也残暴至极。有一回,卓大会百官,酒至数巡,布入,向卓耳语几句。卓笑曰:“原来如此。”命布于座中揪张温下堂。不多时,上了一道菜,大家一看,却是张温的人头。百官吓得魂不附体,卓却谈笑自如。又有一次,公卿百官送卓出城,卓留宴,适逢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至,卓即命于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大锅煮之。哀号失去人声,惨不堪睹。百姓战栗失簪,卓仍饮食谈笑自如。由于卓的欺主害民、专横残暴和倒行逆施,使得百姓有倒悬之苦,君臣有累卵之急,举国上下无不切齿痛恨,恨不能喝其血,餐其肉。然而对于卓,大家却无可奈何。百官或屈于卓的淫威而一意奉承,或不堪卓的暴虐而外逃,或忍气吞声,空自叹息。一世英雄曹操立志要救黎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危难。他想以献刀为名刺杀卓,结果因时机不成熟而未能得手。十八路诸侯结成联盟,组成几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来讨伐卓,却因各诸侯之间的勾心斗角而连连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谁若能杀了董卓,便是为国除贼,为民除暴。貂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他为了报主人恩,为了铲除国贼,忍辱负重,不顾自己的名节,不计个人的生死,介入了杀卓的重大政治斗争之中,并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获得了成功。因而,貂蝉这一形象有着深刻的为国为民除暴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