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刑法分则概述一、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关系1、总则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则、原理,分则规定具体的犯罪及其法定刑。所以具体来说,总则规定与分则规定大体上是一般与特殊。★注意:分则规定不同于总则的一般规定时,应当认为是总则的特别或例外规定,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否认总则的规定。2、刑法总则存在许多一般原则、一般概念的规定。这种一般原则、一般概念的规定不仅指导总则的规定,指导总则的解释、适用;而且指导分则的规定,指导分则的解释、适用。所以在解释分则时,定要以总则的规定为指导。二、刑法分则的体系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10类,每一类为一章。其排列顺序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特点:(1)以同类客体为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2)依据各类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安排具体章节的位置;(3)依据每一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以及犯罪间的内在联系安排具体犯罪的位置;(4)依据犯罪的主要客体对复杂客体的犯罪进行归类(一些犯罪侵犯了两种以上的合法权益,即复杂客体)。三、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一)罪名1、罪名的概念罪名,即犯罪的名称或者称谓,是对犯罪本质特征或者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罪名依据罪状对犯罪特征的描述来确定。有的刑法条文明确显示出罪名,如刑罚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可知该条的罪名是故意杀人罪。2、罪名的分类(1)根据广义和狭义之分,分为类罪名和具体罪名(2)根据罪名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可分为立法罪名、司法罪名、学理罪名→立法罪名,是指立法机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明确规定的罪名。如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行贿罪等。(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司法罪名,是指最高司法机关通过司法解释所确定的罪名。→学理罪名,是指理论上根据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内容,对犯罪所概括出的罪名。(没有法律效力,但对最高司法机关确定罪名时具有参考意义)(3)根据条文罪名包含构成内容数量单复,罪名可分为单一罪名和选择罪名→单一罪名,是指罪状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单一的罪名。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选择罪名,是指因罪状所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比较复杂,罪名形式上表现为并列特点的罪名。如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4)以罪名在刑法中是否确定不变为标准,可分为确定罪名和不确定罪名→确定罪名,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的罪名。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贪污罪、受贿罪等。-2-→不确定罪名,是指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名称的罪名。如“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即为不确定罪名。【我们认为在现行刑法中不具有不确定罪名】★注:“危害公共安全罪”既是类罪名又是具体罪名。3、罪名的确定两种方式:一是在分则条文中明确规定罪名,包括标题明示和定义明示;二是包含式,即将罪名包含在罪状中。遵循原则:合法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二)罪状罪状,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在刑法理论上通常根据条文对罪状的描述方式不同,将罪状分为四种:叙明罪状、简单罪状、引证罪状和空白罪状。(1)叙明罪状,即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如我国《刑法》第182条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2)简单罪状,即条文只简单地规定罪名或者简单描述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如我国《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第295条传授犯罪方法罪等。(3)引证罪状,即引用同一法律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在法条中表现为“犯前款罪”。如我国《刑法》第124条第2款规定的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4)空白罪状,即条文不直接地具体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但指明确定该罪构成特征需要参照的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我国《刑法》第340条规定:“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三)法定刑1、法定刑的概念法定刑,是指包含罪刑关系的条文所规定的适用于具体犯罪的刑罚种类(刑种)和刑罚幅度(刑度)。【刑法总则中,明确规定了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中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附加刑,法定刑正是利用这些刑罚方式规定了犯何种罪应当受到何种处罚。这也体现了刑法总则对分则的指导作用,刑法分则是刑法总则的具体体现。】★注意:法定刑不同于宣告刑,宣告刑是法定刑的实际运用,即应当实际执行的刑罚。2、法定刑的分类(1)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对某种犯罪或某种犯罪的某种情形只规定单一、固定、无量刑幅度的刑种和刑度的法定刑。如《刑法》第121、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2)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对某种犯罪不规定具体的刑种和刑度,只规定对该种罪处以刑罚,具体如何处罚完全由法官掌握。(3)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分则条文对某种犯罪规定了相对具体的刑种和刑度。如《刑法》第383条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我国现行刑法分则中没有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但存在着少量的相对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大多数为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四、法条竞合(一)概念法条竞合,或称法规竞合,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在形式上同时符合数个犯罪构成,因而触-3-犯数个罪名,但从数个法条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看,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当然排除适用其他法条的情况。法条竞合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法条与法条之间具有逻辑上的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即一个犯罪构成在法律上为另一个犯罪构成所全部包容或部分包容。(二)法条竞合的特征与分类1、特征(1)实施一个犯罪行为;(2)触犯数个法条规定的数个罪名;(3)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内容具有从属、包容或者交叉关系。2、分类从属关系的竞合:【重点】(1)独立竞合,是特别与一般的关系,表现为一个法条所包含的构成要件在范围上为另一法条所包括,数法条对竞合上的内容在逻辑上都可以评价。如破坏军婚罪与重婚罪、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等。(2)包容竞合,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表现为一法条所包含的构成要件在内容上为另一法条构成要件包容,具有内涵大的法条可全面评价所竞合的内容。如交通肇事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交叉关系的竞合:【了解】(1)交互竞合,是指两法条交叉重合,所竞合的正是法条间交叉重合部分的情形,从形式上两法条对所竞合的内容都可以评价。如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2)偏一竞合,是指两法条交叉重合,具体竞合的内容超出交叉部分而偏向内涵丰富的法条的情形,只有一个法条可对行为予以全面评价。如非法搜查罪与非法侵入住宅罪。(三)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1、法条重合——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普通法)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定义:①因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而设立特别法条,如破坏军婚罪和重婚罪;②因犯罪对象的特殊性而设立特别法条,如票据诈骗罪和诈骗罪;③因犯罪目的的特殊性设立特别法条,如传播淫秽物品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④因犯罪手段的特殊性而设立特别法条。2、法条交叉——复杂法优于简单法,如故意杀人罪与爆炸罪3、特殊情况下的补充——重法优于轻法,如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该原则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①一行为同时符合同一法律中的不同条文,相关条文明确规定按处罚较重的条文处理;②一行为同时符合同一法律中的不同条文,相关条文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适用处罚较轻的条文明显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四)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别1、法条竞合的一个行为,只是出于一个罪过,并且产生一个结果;想象竞合犯的一个行为,往往是数个罪过和数个结果。如开一枪打死一人,打伤一人,只能是想象竞合犯,而不可能是法条竞合。2、法条竞合所触犯的数个罪名的法条之间存在包含或者交叉关系,想象竞合所触犯的数个罪名的法条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3、法条竞合,在竞合的数法条中,仅有一法条可以适用其行为,其法律适用问题,依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等原则来解决;想象竞合,竞合的数法条均可以适用其行为,其法律适用问题,依照“从一重处断”的原则来解决。-4-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一)概念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及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注意:“不特定”并不是没有特定侵犯对象或目标。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人,有的在主观上也有要侵犯的特定对象,同时也会对损害的可能范围有估计和认识,客观上有指向的目标,只不过其行为所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实际后果则是犯罪分子难以控制的。(二)保护法益本罪侵害的法益是社会的公共安全,即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的安全。(三)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即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2、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及公共安全,已经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足以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3、犯罪的主体既有一般主体,又有特殊主体。4、犯罪的主观方面既有故意,也有过失。只能为故意(直接、间接)或者只能为过失。★注意:①公共危险性不应仅仅从结果的多数性加以判定,而更多地应当从其行为属性的公共危险可能性方面加以考察。②仅仅侵犯数额较大甚至巨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而未对公共安全造成影响的,不应当构成本罪。③与故意杀人罪(多数人)区别本客体表现为,行为人意图侵害的对象是特定多数人时,客观上可能连带地危及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并且随时有向他人扩展的现实可能,使得社会一般成员感受到危险。而故意杀人罪则无这种可能。(四)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根据我国刑法分则第二章的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共有52个罪名。具体分为:用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公共设备、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实施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帮助恐怖活动罪,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强制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罪,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劫持航空器罪,劫持船只、汽车罪,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及核材料管理的犯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非法出租、出借枪-5-支罪,丢失枪支不报罪,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重大安全事故的犯罪: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教育设施重大责任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二、放火罪(一)概念放火罪,是指故意以引起公私财物等客体燃烧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二)构成1、本罪客体是公共安全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即将火苗、火种与燃烧物相对接,使之达到独立燃烧的程度。A、行为方式——作为、不作为B、行为后果——基本犯(危险状态)、加重犯(实害犯)◆补充:“实害犯”:是“危险犯”的对称,指刑法分则规定以犯罪行为已使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受到实际损害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实害犯必须有危害结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