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个人精心整理——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②受教育者:受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③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中介2、关系: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纽带;对象;桥梁/工具/中介)(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无法展开,受教育者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2)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3)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工具和手段,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也不能实现。3、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4、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③相对独立性——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5、教育的起源①神话起源说:最古老;宗教(朱熹)②生物~:生存本能(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③心理~:无意识的模仿(美:孟禄)④劳动~:劳动(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⑤交往~:叶澜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姓名著作/观点贡献乐正克战国末《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启发性”“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习、行/庶、富、教苏格拉底雄辩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产婆术”启发式教学柏拉图《理想国》重视早期教育;“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节制;理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灵魂论:体育、德育、智育“教育遵循自然”,按照儿童心理规律分阶段教育昆体良古罗马《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模仿—理论—练习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2、教育学的创立姓名著作/观点贡献培根英国1623首次提出:独立学科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1632)教育要适应自然;班级授课制;“泛智”,普及教育;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卢梭法国教育体小说《爱弥儿》(1762)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性善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康德德国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①自然主义教育;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③情感教育,爱的教育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⑤形式教育P88洛克英国《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代表1806《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①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②三中心论:教师、教材、课堂;③“四阶段教学”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④教育性教学原则⑤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⑥实质教育P883、教育学的发展姓名著作/观点贡献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李浩吾/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理论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①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②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的改造;③“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④学校即社会;⑤五步教学法⑥教育无目的论实用主义教育学赞可夫苏联《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发现教学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举一反三皮亚杰瑞士《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智力发展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掌握学习理论陶行知“人民教育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2)人口质量质量(3)人口结构结构(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教育人口的再生产作用(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性别、文化、职业、城乡结构、迁移)(2)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①提高人口质量;②减少人口数量;③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迁移。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2)~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制约学校结构;(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①潜在现实②提高质量+素质③改变劳动力形态简单复杂④全面发展(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①普及科学知识②推广先进的生产经验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的性质(思想政治方向&为谁服务)(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2)~领导权;(3)~受教育的权利;(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教育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政治人才;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力量;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政治4、文化对教育的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教育内容的选择;(3)~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文化的促进(教育的文化功能)(1)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2)传播、交流文化;(3)选择、提升文化;(4)更新、创造文化(人才;教育内容;交流融合)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规律发展规律概念教育意义①顺序性低级到高级,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②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③不平衡性发展速度不平衡抓住关键期和最佳期,适时而教,及时而教④互补性生理&心理扬长避短,个性化发展;长善救失⑤个别差异性“聪明早慧”“大器晚成”因材施教2、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内在需要代表:①孟子——性善论②弗洛伊德——性本能③威尔逊——基因复制④格赛尔——成熟势力说(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外在力量代表:①荀子——性恶论②洛克——白板说③华生——行为主义④斯金纳——强化/惩罚手段改造(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因素+外部环境)3、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①遗传:物质前提,提供可能性②环境:现实③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动力④学校教育:主导+特殊4、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人的发展方向;②~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④~给人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②~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第五节教育制度1、建立学制的依据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④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2、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双轨制:资产阶级子女&劳动人民子女,——英、法、德单轨制:普及教育,——美国分支制:中间型学制,——苏联,我国3、旧中国的学制发展①壬寅学制:1902,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日本,未实行;《钦定学堂章程》②癸卯学制:1904,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日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奏定~》③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自然科学,改为学校,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④壬戌学制:以美国为蓝本,“六三三学制”,首次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依据第六节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①国家的教育目的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具体化/普遍与特殊③教师的教学目标——具体与抽象2、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激励、评价3、理论主张代表人物①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孔子②个人本位论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孟轲③生活本位论①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预备说,为完美的生活做好准备;②教育适应生活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①斯宾塞(注重实证)②杜威④教育无目的论《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4、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①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科文统一②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学生个性,创新+实践5、德智体美劳: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有机整体,共同促进全面发展德:灵魂和统帅作用,提供方向性保证智:前提和支持体:物质基础美:动力劳:综合各育的作用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含义1、观察法目的和计划,系统连续观察,做记录,获取经验事实2、调查法问卷、访谈,搜集有关资料,整理和分析3、历史法观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事实,三步骤:收集资料、史料鉴别、史料分类4、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人为影响研究对象,验证假设5、行动研究法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反思,研究与活动一体化第二章中学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课程: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1、课程的作用①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②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③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④是国家监察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2、课程类型分科课程/学科课程强调相对独立性,一门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本位)综合课程打破传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强调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怀特海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从儿童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杜威必修/选修课程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显性/隐形课程3、课程理论流派学科中心课程论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下一代,精华包含在各门学科里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活动中心~/儿童中心/经验课程论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在活动中学习杜威、克伯屈社会中心~/社会改造主义~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社会中去;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教育改造社会布拉梅尔德第二节课程组织1、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①学习者的需要——学生②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社会③学科的发展——学科知识与技能目标2、三维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方式:①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依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具体规定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