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返璞归真解花语,万紫千红总关情——《紫藤萝瀑布》《好一朵木槿花》《二十四番花信》整合教学湖北省武汉市七一中学,贺星照【教学内容】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丛书:七年级下册第五册《生命的思索》【教学设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中有这样一段话: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于是我就决定利用课文与丛书中同是宗璞的三篇文章进行整合教学,通过课文《紫藤萝瀑布》教会学生如何由物及人,明白托物言志的写法;再举一反三,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习托物言志手法在《好一朵木槿花》和《二十四番花信》的体现;最后把三篇文章做一个提升:这三篇文章都是宗璞所作,都是用朴实而有深意的语言描写了“物”,其表达的“志”是一脉相承的。【课堂教学】一、导入新课前段时间,在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支教老师梁俊和贵州乌蒙山区孩子们用宛如天籁的声音动情演绎了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小诗《苔》,一夜之间,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心。同学们,你认为梁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孩子们什么道理?设计意图:由最近最热的话题引入,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课堂;这首诗歌浅显易懂,能让学生更好的感知“托物言志”这一教学目标。二、精读引领2环节一:赏一树繁花1.老师示范朗读文章1——6段,同学们圈点勾画出描写紫藤萝的语句,边勾画边思考:你认为这是一株怎样的紫藤萝?2.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环节二:悟一个道理1.从十年前的藤萝和如今的藤萝对比来看,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2.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环节三:学一种手法通过对课文《紫藤萝瀑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宗璞是通过花的特征(物),来写出自己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志),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设计意图:通过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到两株藤萝的对比,再到联系背景,出示“文革十年”对宗璞一家的打击,由花及人。作者通过“绘形”,即描写事物的内在特征,再到“绘神”,抓住事物内涵和精神进而悟出道理。这样,如何托物言志学生已经了然于心。三、佐读印证宗璞的另外两篇文章,《好一朵木槿花》和《二十四番花信》中的“物”与“志”是如何体现的?物志《好一朵木槿花》两度发花不同凡响身处逆境不自怨自艾勇敢面对生活的一切苦难《二十四番花信》桃花迎春连翘二月兰榆叶梅碧桃万物消长是大自然的规律有上场,有退场,人,也是一样。3丁香玉兰海棠红叶李小结:通过对课文《紫藤萝瀑布》和丛书《好一朵木槿花》和《二十四番花信》的整合解读,发现三篇文章都用到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因其花的内在特征不同,所以给人不同的人生感悟。设计意图:有了课文作为抓手,学生在读《好一朵木槿花》和《二十四番花信》时更容易得心应手。学生很快就能抓住文中描写木槿花特征的语句进行赏析,由花的精神品质悟到作者的独特人生感悟。四、合读提升这三篇文章均为宗璞所作,不一样的人生感悟之间究竟有何联系?《紫藤萝瀑布》(1982年)——花和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弟弟身患绝症,但从长远看,祖国的航空事业不会就此止步。)《好一朵木槿花》(1988年)——不屈的生命更可爱、更令人震撼。(家人的离去,这对于我是一次沉痛的精神打击,但我要像木槿花一样,虽受挫也昂扬)《二十四番花信》(2002年)——生命是一种自然的延续,有上场就有退场,我们应坦然面对。(自已年老病重,不哀叹自怜,徒生悲伤)设计意图:这一部分设计是对整堂课的一个提升。这个提升,让这堂课无论是在立意上,还是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让教学不只是停留在讲“托物言志”上,而是教会学生写作手法之后,更明白同一位作家的不同时期的三篇作品,在主旨上是一脉相承的。这让学生不仅是从语文的工具性上有所得,在人文性上也有所感悟。五、课堂小结宗璞爱花,也爱写花。紫藤萝、木槿花、二月兰、海棠等都是宗璞笔下常见的花草,作家通过对这些平凡而又微小的生命的描写,表达了她对花、对草、对4人生及生命深刻而独特的领悟。她将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合二为一,营构出一份独特的花语人生,正所谓“返璞归真解花语,万紫千红总关情”。【教学反思】教师通过精读引领,领着学生走进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赏一树繁花,悟一个道理,从而领会托物言志的手法。而后教师领着学生阅读《好一朵木槿花》和《二十四番花信》佐读,印证扩充这种手法在宗璞其他文章中的实际运用,进一步夯实教学目标,最后再通过合读,提升学生的认识,升华情感体验。这堂课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是教学手段的展示,以及对教材的深入理解,都展示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人文素养。语文主题学习的目标是讲求“一课一得”,在这节课上,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逻辑缜密,既讲出了课本中的目标,又带出了丛书中的内容,让学生在课文和丛书中能相互印证,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