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入文字]1中医妇科学复习提纲总论1.《素问·腹中论》中记载的治疗血库经闭第一首妇科方剂是四乌贼骨—芦茹丸。2.《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3.胞宫具有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4.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潮,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以示月经有“节律性”的周期性。5.第一次来月经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多在13~14岁。6.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正常经期为3~7天。7.正常每月月经量约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少,低于20ml为月经过少。8.并月: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9.居经:身体无病三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居经”,又称“季经”。10.避年:身体无病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11.暗经:终生不潮但是能受孕的,称为暗经。12.激经: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盛胎”、“垢胎”。13.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14.月经产生的主要机理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15.肾在月经中的作用。(JD)答:月经的产生,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互相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肾气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宅,冲任之本,并能促进天癸的的成熟。故有“经水出诸肾”之说。16.从中医角度叙述肾在月经产生中的主导地位。(LS)答:五脏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肾藏精、肝藏血、脾生血、心主血、肺主气、气帅血,在月经产生的生理中起主导作用。①肾藏精,主生殖,是指肾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泻精气的作用,发挥其化生月经、主生殖的功能。②肾为天癸之源,天癸至,月事以时下,天癸竭,月经断竭。③肾为冲任之本,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任虚冲衰则经水断绝,然冲任的通盛以肾气盛为前提。④肾为气血之根,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气血和调,经候如常,然气血之根在于肾,气血久虚,常从肾治,补肾益精,生化气血,以调经助孕。⑤肾与胞宫相系,胞宫司月经,肾与冲、任、督脉相关,与胞宫相系,直接影响月经的产生与调节。⑥肾与脑相通,直接参与月经的调节。⑦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气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是通过肾中阴阳来实现的,肾中阴阳平衡协调才能维持机体生理,包括月经生理的正常。综上所述,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月经病1.月经病的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以调经;二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2.试述月经病的治疗原则。(XZ、PD)答:①重在治本调经,治本即消除导致月经病的病因病机。调经是针对病机运用各种治法使月经恢复正常,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治冲任、调养胞宫,以及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等法调治。②临证中要分清先病和后病:如因经不调而后生他病者,当先调经,经调则他病除,若因他病而致经不调者,当先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③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月经先期[键入文字]21.概念:月经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2.病因病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血热——阳盛血热、阴虚血热、肝郁血热(DX)。3.辨证论治①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②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③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调血——清经散;④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⑤肝郁血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月经后期1.概念: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月经落后”、“月经延后”、“经迟”。2.病因病机虚证:肾虚、血虚、虚寒——经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实证:血寒、气滞——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溢3.治疗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4.辨证论治①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②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③血寒证——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贵要略》;④实寒症——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⑤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月经先后无定期1.概念: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三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向后无定期”、“月经愆期”、“乱经”。2.辨证论治①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②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月经过多1.概念: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亦称“经水过多”。2.病因:气虚、血热、血瘀。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3.辨证论治①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②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③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月经过少1.概念: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两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古籍有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2.辨证论治①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②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③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④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经期延长[键入文字]31.概念: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又称“月水不断”、“经事延长”。2.病因病急:①气虚:冲任失约;②血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③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3.辨证论治①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②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③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经间期出血1.概念: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期出血,长久失治误治可发展为崩漏。2.病因:肾阴虚、湿热、血瘀(TK/XZ)。3.辨证论治①肾阴虚证——滋养肾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②湿热证——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③血瘀证——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崩漏1.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爆下不止或淋漓不净,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2.病因:脾虚、肾虚、血热和瘀血。病机: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3.简述治崩三法。(TK)答:塞流:即止血,用于崩漏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于出血缓解后的辨证论治。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治法,如补肾、扶脾、疏肝,三经同调一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使身体恢复正常。4.简述崩漏的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答:治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疗大法: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止血,澄源即求因治本,根据肾虚、脾虚、血热、血瘀的不同,复旧即使调理善后。5.最有意义的检查:诊刮和病检。6.辨证论治①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②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③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党参、黄芪、三七;④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⑤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⑥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⑦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闭经1.闭经:女子年逾16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为闭经。中医学称之为“经闭”、“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2.西医根据闭经部位的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其他内分泌异常性闭经。3.治疗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虚实夹杂,补中有通,攻中有养。4.辨证论治(XZ/TK)[键入文字]4①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②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③阴虚血燥证——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④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⑤痰湿阻滞证——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痛经1.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2.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痛经者,又称功能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3.继发性痛经:由于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为继发性痛经,多见于育龄期妇女。4.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5.辨证论治①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②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③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经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④气血虚弱正——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⑤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调肝汤或益肾调经汤;月经病小结1.鉴别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及崩漏。答:月经先期是月经周期的缩短,在经量和行经时间上无明显改变。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的延长,经量和行经周期正常。而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的失常。2.鉴别月经后期、月经过少及闭经。答: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的延长,在行经和经量上若不合并其他病无明显改变。月经过少主要是指经量发生改变,变少,每月低于20mL。闭经则指是女子年满十六岁月经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月经无的来潮。3.血瘀导致的月经病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带下病1.广义带下病:泛指经带胎产杂等妇科疾病,因为多发生在带脉以下,故称带下病。2.狭义的带下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3.生理性带下:属于妇女体内的一种阴液,是由胞宫盛润于阴道的白色或透明,无特殊气味的黏液,其量不多。见于月经期前后、排卵期、妊娠带下量增多而无其它不适症状者。4.病理性带下(带下病):指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过多1.阴道炎的鉴别①念珠菌性阴道炎——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质稀薄而有臭气。外阴奇痒难忍。②滴虫性阴道炎——灰黄或黄绿色,稀薄,或成脓性状,腥臭味,有泡沫。③细菌性阴道病——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外阴坠胀,灼热或疼痛。④老年性阴道炎——稀薄淡黄,或赤白,甚者为脓性。阴道烧灼感。2.治疗大法:健脾升阳除湿。3.病因:湿邪是主要原因;病机:任脉不固,带脉失约。4.辩证论治①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W:完带汤出自哪本医术,药物组成,治疗哪种疾病,其证型及功效是什么。[键入文字]5答:完带汤出自于《傅青主女科》,药物组成:白术、白芍、淮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它适用于带下病的脾阳虚证,其主要表现为带下白色或淡黄,质粘稠,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两足跗肿面色。功效为健脾益气,升阳除湿。②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③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丸;④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W:带汤出自哪本医术,药物组成,治疗哪种疾病,其证型及功效是什么。答:出自《世补斋·不谢方》,药组: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它适用于带下病的湿热下注证,其主要表现为带下量多,色黄或成脓性,质粘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阴瘙痒,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杀虫。⑤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带下过少1.概念:指带下明显减少,导致阴中干涩痛痒,甚至阴部萎缩者。2.病因:肝肾亏损,血枯瘀阻;病机:阴液不足,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