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光的等厚干涉现象的观测【目的与任务】1、学习使用移测显微镜;2、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研究等厚干涉现象的规律和条件;3、利用等厚干涉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微小厚度;4、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仪器与设备】移测显微镜(又称读数显微镜、比长仪)、牛顿环仪、低压钠灯。1、移测显微镜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构成,光学部分是一个长焦距显微镜,机械部分主要是底座、由丝杆带动的滑台以及读数标尺等。其测长原理与千分尺相同,可以精确读到0.01mm,估读到0.001mm。2、移测显微镜的操作方法:(1)将移测显微镜安放平稳,大致对准待测物;(2)反复调整显微镜目镜,直到能够看清目镜里的叉丝;(3)缓慢调节物镜的调焦手轮使显微镜聚焦,直到清楚地看到待测物,并尽可能消除视差;(消除视差的判断标准:当眼睛左右移动时,通过显微镜看去,叉丝和待测物的像之间无相对移动。)(4)转动鼓轮手柄使显微镜移动,让叉丝对准被测起点,记录一读数,继续转动鼓轮手柄使叉丝对准被测终点,再记录此时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即被测两点的间距。3、牛顿环仪:是一种干涉装置。由一曲率半径相当大的平凸透镜放在光学玻璃平板(平晶)的上面构成,如图2所示。【原理与方法】1、牛顿环干涉现象牛顿环是牛顿于1657年在制作天文望远镜时,偶然将一个望远镜的物镜放在平玻璃上图2牛顿环仪示意图图1移测显微镜结构图图3b:反射光束形成的干涉图样图3a:反射光束形成牛顿环的光路图干涉光束反光镜md图4a:透射光束形成牛顿环的光路图图4b:透射光束形成的干涉图样干涉光束反光镜mdRmRdmr发现的,由图2知在透镜的凸面与平板玻璃之间形成以接触点O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厚的空气薄膜,离O点等距离的地方厚度相同。等厚膜的轨迹是以接触点O为中心的圆。若以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该装置上时,其中一部分光线在空气膜上表面反射,一部分在空气膜下表面反射,因此产生两束具有一定光程差的相干光,当它们相遇后就产生干涉现象。因在膜厚度相同的地方具有相同的光程差,所以形成的干涉条纹为膜的等厚各点的轨迹。当在反射方向观察时(见如图3a),将会看到一组以接触点为中心的明暗相间的圆环形干涉图样,且中心是一暗斑,如图3b所示。如果在透射方向观察(见如图4a),则看到的干涉图样与反射光的干涉图样的光强分布恰为互补,中心是亮斑,原来的亮环处变为暗环,暗环处变为亮环,如图4b所示。这种干涉现象为牛顿最早发现,故称为牛顿环。显然,牛顿环是等厚干涉。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第m级干涉圆环的半径为mr,其相应的空气膜厚度为md,对图3b由反射光束形成的干涉图样而言,空气膜上、下表面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22md(1)这里假定空气的折射率等于1(以下推导均同),其中,2是空气膜下表面反射光线由光疏媒质到光密媒质,在界面反射时发生半波损失引起的附加光程差。对图4b由透射光束形成的干涉图样而言,两相干光束的光程差为2md(2)由图4a所示的几何关系可知222222()2mmmmmRRdrRRddr(3)因mdR,可略去二级无穷小量2md,则有22mmdrR(4)当(21)2m时,即得反射光干涉相消(暗环)条件,代入式(1),得22(21)2mdm(5)当m=时,即得透射光干涉(明环)条件,代入式(2),得2mdm,(6)把(4)式分别代入(5)式和(6)式,可得第m级暗环(反射光时)或第m级明环(透射光时)的半径为2mrmR(7)可见,反射光束和透射光束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暗圆环刚好互补。由于所用实验仪器观察到的是透射光束形成的干涉图样,下面,我们仅就此情况进行考虑。由(7)式可见,明环半径mr与明环级数m和R的平方根成正比,随m的增大,环纹越来越密,而且越来越细。如果单色光的波长已知,只要测出第m级明环的半径mr,便可算出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R。但是在透镜与平玻璃板接触处,由于接触压力引起形变,使接触处为一圆面。因此,牛顿环的中心不是一个理想的接触点,而是一个不甚清晰的亮圆斑。有时因镜面有尘埃存在,使光程差更加难以准确确定。因此难以准确判定级数m和测量mr。为消除此影响,可用两个明环半径2mr和1mr的平方差来计算曲率半径R。由式(5)知222mrmR,121mrmR(8)两式相减可得212221()mmrrmmR(9)即212221()()mmRrrmm(10)因2m和1m具有相同的不确定性,利用相对条纹级次12mm恰好可消除由绝对级次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考虑到测量中很难确定牛顿环中心的确切位置,所以可用测量直径2mD和1mD来代替半径2mr和1mr,即有212221()4()mmRDDmm(11)(11)式就是本实验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的公式。不难证明,即使测量的不是直径,而是同一直线上的弦长,上式仍然成立。2、劈尖干涉现象用两块光学平板玻璃(平晶)A和B,使其一端直接接触,另一端夹一薄片(如涤纶薄片、纸张、头发丝或金属箔等),在两玻璃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空气劈尖,如图5所示。显然这也是一种等厚干涉。当单色光垂直入射时,经空气劈尖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为22Ke当(21)2K时,得反射光干涉相消(暗纹)条件2(21)22KeK所以第k级暗纹处的空气膜厚度为2KeK,(K=0,1,2,3,…)(12)由(12)式可知当0k时,0e0,即两玻璃板直接接触的交线处为零级暗条纹。因此第N级暗纹处的厚度Ne(如图5(b)中的C处)就等于暗纹级数N乘以/2。(a)(b)图5劈尖干涉原理图实验中暗纹级数N的值一般较大,为避免计数出错,可先求出单位长度的暗纹条数00/LNn(0L为0N条暗纹之间的距离),再测出交线到C的距离L,则00L/LNnLN。若已知入射光波长,可求得C处的厚度为002NNeLL(13)【指导与要求】一、实验课前预习1、光发生干涉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等倾干涉?什么是等厚干涉?它们分别有那些干涉装置?二、实验操作提示1、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1)将仪器按图6所示装置好。(2)把牛顿环仪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点亮钠光灯,调节升降台的高度,使显微镜进光口和低压钠灯的出光口对齐;再调节显微镜进光口的反射镜的倾斜度和左右方位,直到显微镜视场中出现明亮的黄斑。(3)调节移测显微镜目镜,直至能看到清晰十字叉丝;再调节移测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直至能看到清晰的干涉条纹;然后转动显微镜的目镜或移动牛顿环仪,使十字叉丝与固定直尺平行并通过牛顿环的中心。(4)测量各级明环直径。转动测微鼓轮使十字叉丝从牛顿环的中心开始向右移动,直到十字叉丝的竖线推移到右侧的第12级明环以外(准确地说是超过第12级明环一些就可以了,目的是为了避免显微镜的回程误差),反向转动鼓轮,直到十字叉丝的竖线向左推移到右侧的第12级明环的中间(如图6所示),记录读数12x,估读到0.001mm。继续转动鼓轮向左移动,依次测出直到右边第3级明环的各明环位置的读数11x,10x,…,3x。继续向左移动,使镜筒沿圆心依次测出左侧第3级至第12级各明环的位置3x,4x…,12x值得一提的是,图7中的第3级明环,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干涉级数,由于牛顿环的中央亮斑太亮,可能会屏蔽很多的暗环。实验时,也可以测量暗环直径,这样得出的结果和测量明环直径得出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原因在于:根据透射光干涉相消条件,可以同样得出表达式(11),请读者自己推导。(5)计算连续10个牛顿环的直径。取3m,即从第3级明环到第12级明环,各环的直径mmmxxD',见图7。图6实验光路图(6)用逐差法计算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R。取12mm=5,则23281DD,24292DD,…272125DD,1002054321R(14)偏差1002054321R(15)2、测量涤纶薄片的厚度(1)将劈尖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至能看清劈尖干涉条纹。(2)将十字叉丝的竖线向某一方向推移到某条干涉条纹处,记下此时显微镜读数x,然后转动鼓轮使显微镜继续向该方向移动,直至十字叉丝的竖线移过20条干涉条纹,记下此时读数x,则200N,xxL-0。重复测量5遍,取平均值0L。(3)测出交线到C的距离L,重复测量3遍,取平均值L。(4)将0N、0L和L代入(13)式,计算待测厚度。三、实验注意1、牛顿环仪、透镜和显微镜的光学表面不清洁,要用专门的擦镜纸轻轻揩拭。2、当用镜筒对待测物聚焦时,为防止损坏显微镜物镜,正确的调节方法是使镜筒移离待测物(即提升镜筒)。3、用标尺定标时尽可能选择显示屏中心部位的干涉环。4、实验操作中应避免螺距误差。在测量过程中,显微镜应朝一个方向移动,不能在中途返回(包括读第一个数据也是如此)。【思考与练习】1、怎样用牛顿环检验透镜质量?2、在牛顿环实验中,平板玻璃上若有微小的凸起或凹陷,试问由于凸起或凹陷,干涉条纹将有何变化?3、比较牛顿环与劈尖干涉条纹的异同处。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