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课论文中外的文化与礼仪差异东方人与西方人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但是,经过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彼此的生活习惯、文化、人种等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至国家会议,小至家庭餐宴座次,会面握手打招呼,我国和外国的文化习俗都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本学期我们选修了大学礼仪这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一些中外的文化和习俗,为我们以后可以出外旅游和工作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我们诚心地感谢我们英俊而且幽默可爱的高老师。身兼中西文化修养内涵的张爱玲女士曾今说:英格兰三个字使我想起了蓝天下的小红房子,而法兰西是微雨的青色,像浴室的瓷砖,沾着生发油的香,母亲告诉我英国是常常下雨的,法国是晴朗的,而中国则是明亮的。由此可见,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中外都有着很大的差异的。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这里就以待客礼仪的差异来进行阐述。一、拜访礼仪在西方,应邀去别人家中去作客,务必要准时。如果不守时是失礼的。一般性拜访可送小礼物,若赴家宴,可再丰厚些。礼物应交给女主人,并说我希望你能喜欢(Ihopeyou'lllikeit.)等客套话,不要说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请笑纳。等中国人送礼时常爱讲的话。这类话会让外国人觉得你看不起他们。一般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但遇到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壶送礼物。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收到礼物一定会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在外国人家中,不要对他们的摆设大加评论,也不要随意欣赏某件物品,那样会导致主人一定要将你极为赞赏的物品送给你,十分尴尬。如主人家养有猫,狗等宠物,要对它们友好,外国人是十分珍爱宠物的。美国人办事讲究效率,重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绝不希望有人突然来拜访。因此要拜访他们,事先约会是必不可少的。而在中国,到别人家做客,可以是自己主动前往,也可以是受邀请。如是前者应事先打电话或写好书信约好时间,以防突然造防给别人带来麻烦;后者无论答应还是拒绝,都应及时告知对方,切忌答应某一邀请后,又因参加另外的约会而失此约。首先应准时到达,或稍稍提早,到达主人门前,要先擦净脚上泥巴,按门铃切忌重手重脚或时间过长;进门后要将大衣雨具交给主人安置,并向主人问候、寒暄,还要向在场的主人家属和其他客人打招呼,待主人安排或指定座位再坐下;主人端茶敬烟要起身道谢,双手迎接,点烟时必须站起来,身体前倾并致敬意,果皮、果核、烟灰、烟蒂不应乱丢乱弹乱扔。作为客人,口头提出告别后应立即起身辞别,不能几次三翻说要走,结果还坐着滔滔不绝地说。走之前不要忘记对主人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尤其要向女主人道别,当主人送你走到门口将分手时,应主动与主人握手道别,并说“请回”、“留步”、“再见”之类的客套话。二、待客礼仪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比如,主人问客人想喝点什么,客人一般会说“我不渴”或“不用麻烦了”;主人在餐桌上为客人斟酒,客人总要加以推辞,说“够了,够了”,而事实上,客人并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气而已。所以,称职的主人不会直接问客人想要什么,而是主动揣摩客人的需求,并积极地给予满足。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热烈:一方不停地劝,另一方则不停地推辞。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当客人上门了,主人会直截了当地问对方“想喝点什么”;如果客人想喝点什么,可以直接反问对方“你有什么饮料”,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饮料;如果客人确实不想喝,客人会说“谢谢!我不想喝”。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劝吃请喝。三、餐桌礼仪西方用餐,人们一是讲究吃饱,二是享受用餐的情趣和氛围。为在初次吃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熟悉一下西餐礼仪是非常必要的。当被邀请参加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鸡尾酒会或茶会,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一种是随意的。如果去的是高档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要求穿正式服装,男士必须打领带。就坐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要跷腿,和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女主人拿起餐巾时(没女主人就看男主人),表示开始用餐,把餐巾铺在双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就对折放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在正规的晚餐,要等女宾放好餐巾后,男士再放餐巾。最好用双手打开餐巾,切忌来回抖动地打开餐巾。不要将餐巾别在领口上、皮带上或夹在衬衣的领口。用餐的时候,头要保持一定高度,不能太低,不能过多地移动头。就餐期间,如果暂时离开座位,可以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千万不要把餐巾放在桌上,否则就意味着你不想再吃,让服务员不再给你上菜。正餐之后的酒会告辞时间按常识而定,如果酒会不是在周末举行,那就意味着告辞时间应在晚间十一时至午夜之间。如果在周末,就可以更晚一些。告辞应不宜过早或过迟。各种(除了最大型的)酒会上,离开前都要向女主人当面致谢,这是礼貌。致谢时,该说的事交代完就可离开,不要说个不停,这样对方既无法做他自己的事也不能招呼别人。如果你因故必须早点告辞,致谢时不要太引人注目,以免让其他客人认为他们也该走了。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第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边吹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性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以上几点是中西文化中的最明显的差异所在。当然还有很多,但我认为这些是日常交际经常用到的,也是必须懂得的,只有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差异,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去进行沟通交流。四、教育文化上的差异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现仅就中国和美国两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差异进行一些比较。美国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以前,我们从有关报刊上看到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几个学位,感到很纳闷。现在才明白美国的大学体制是很灵活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学几个专业的课程,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取得该专业的学位。而在中国,在大学里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从事一种职业,这样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潜能。还有,中国有些教育方面的语言也跟西方存在差异。在中国存在着“落榜生”一说,而在美国是没有这个词的,他们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是一种歧视。本次论文所引用到的观点与例子部分来自网络资料,其余来自高老师上课口授和本人的一点个人观点。短短的几周的学习过程,短暂而意犹未尽,兴叹不能从高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待人处事的道理,只期待今后能有机会再续前缘。学到深处方知浅,明月于窗外高照,余自床前低头码字,直到此处,方知这学期的这堂课即刻在此画上一个圆点句号。意犹未尽,心中之情绪无以为表,仅以此篇结课论文见证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