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学习动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概念;作用;分类动机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有人曾随机问过一些中学生:“未来社会将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你们对此有何看法?”结果,仅有个别人感到很高兴,大多数人纷纷哀叹将永无出头之日。据一篇文章报道,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幸福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幸福就是尽情地玩游戏机,有的说幸福就是没有作业……总之,虽然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多数与尽情玩耍和少做作业有关。这时突然一个学生说,幸福就是天上掉下一颗炸弹,正好炸了学校,我们再也不用上学了,一句话赢来了全班如雷的掌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活动一:写出你的学习动机(1—3个)不署名活动二:当你获得成功时,你认为原因是……。当你遭遇失败时,你认为原因是……。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中作出选择(要求署名)第一节学习动机及其理论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动机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又处于核心地位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动机理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一)动机激发、引导、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即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动机的产生依赖于两大因素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的不平衡状态。诱因是指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正负诱因)(二)学习动机:引发与维持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作用:引发(启动)指向调控和维持(强度、持续时间、方向)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助于:1、唤醒学习的情绪状态2、增强学习的准备状态3、集中注意力4、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通过中介机制影响认知过程(三)学习动机的分类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等。外部动机—是指由某种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有经验的教师意识到什么?——两种动机都很重要,随着年级的增长,内部激励更重要赛马专家的研究说明:内在激励的重要性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动机(分数、学位等)赛马专家与普通的赛马者的区别当一场赛马结束后,大多数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场比赛,但出色的专家是一次次地重访比赛过程,并对比赛逐个分析,以理解某种马匹会有何种表现。他们如此努力不仅是为了获得大笔金钱所代表的外在奖励,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喜欢赛马,这是他们的内在动机。莱泊尔等人的研究:第一组:有奖励(优秀画家奖)第二组:意外得奖(不定期)第三组:无奖励四天后,记录儿童自由活动情况结果,第一组儿童用于绘画的时间是第二、三组儿童所用时间的一半。对教学的启示:根据学生的年龄选择激励源。诸如分数、表扬这样的外部激励,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学生效果更好;诸如“为了乐趣而作某件事”这样的内在激励,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学生更起作用。但选择哪一种模式,要根据学生个别特点。使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外在激励能迅速改变儿童的行为,但这种改变往往是暂时的。内在激励对行为的改变是缓慢的,但是这种改变往往是持久的。为了取得长期和短期的效果,将两种激励结合起来是比较有用的办法。要想了解并实施最有效的激励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尝试多种不同的激励途径。不要低估内部动机的重要价值。具有强泪内部动机的学生往往更能取得成就。不但要塑造学生的内部动机,还应将课堂安排得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出你自己对学习的热爱和激情,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来表现你的好奇心和兴趣。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奥苏伯尔)认知内驱力是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再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目标是得到某种地位,如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而取得好名次,它是一种外部动机。(穿草鞋还是穿皮鞋)附属内驱力也称交往内驱力,是希望他人关心、认可、友谊与支持的需要,其目标是获得他人的赞许或认可。如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得到教师、父母或同伴的称赞。这种内驱力也是属于外部动机。二、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行为主义观点的强化论,以斯金纳为代表,他强调诱因的直接作用;第二类是人本主义观点的需要层次论,以马斯洛为代表,他强调的是需要的直接作用;第三类是认知观点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和动机归因理论等,他们认为需要和诱因并不产生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学生对需要、诱因以及与学习活动本身相关的意识和思考为中介而起作用。(一)强化理论人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呢?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这完全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和刺激之间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的可能性,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得到某种报偿。强化从性质上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指某个愉快刺激的出现会提高个体行为的反应。如教师的表扬会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负强化指某个厌恶刺激的退出会提高个体的行为反应。如学生为了避开老师处罚而努力学习。60元报酬p197----决定强化效力的不同情境(二)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在解释动机是强调需要的作用,认为所有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目标,这种目标源于需要。需要影响人们行为的方式、方向。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种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一个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部分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寻求高级需要是满足。例如,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其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的需要远远不如获得食物的需要强烈;但是,这个人一旦不再饥饿,那么其自尊的需要又会变得极其重要。马斯洛七种需要又分为两大类,较低级的前四种称为基本需求,较高的后三种称为成长需要。由于基本需要都是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缺失而导致的,因而也可称为缺失需要。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自我实现缺失性需要成长需要对教育的意义一般说来,学校里最重要的基本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那些吃不准自己是否惹人(特别是教师)喜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做出较为“安全”的选择,随大流,为考试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因此,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成为自我指导者,就必须使他们相信,教师是公正的、爱护并尊重自己,不会因为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和惩罚。(三)成就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默瑞(H.A.Murray)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成就需要,并将其定义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成就动机的概念就是源于此的。后来,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J.W.Atkinson)接受了默瑞的思想,并把他发展为动机理论。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阿特金森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不畏困难、达到目标追求成功的倾向;另一种是害怕失败、避免屈辱的回避失败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Ts=Ms×Ps×IsIs=1—Ps,即当Ps值减少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目标的诱因值是一种对成绩自豪的感情。他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同理,个体避免失败的倾向Taf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1.避免失败的动机Maf;2.失败的可能性Pf;3.失败的消极诱因值If。其公式为:Taf=MafⅹPfⅹIf。其中,If=1—Pf,即当失败的可能性减少时,失败的诱因值就增大,失败的诱因值关系到一种消极的情感。个体在完成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感体验到的羞愧感比在完成困难任务失败后体验的羞愧要强。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的经典实验:把80名大学生分为四组,每组20人,给他们同样的任务。明确告之,第一组,只有成绩最好者能够得到奖励(概率为1/20);第二组,成绩前5名将会得到奖励(概率为1/4);第三组,成绩前10名者可以得到奖励(概率为1/2);第四组,成绩前15名者都可能得到奖励(概率为3/4)。结果表明,成功可能性适中的第二组、第三组成绩最好;成功概率太高或太低的组成绩则下降。结果如下图9.3所示: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实验:要求:5岁的儿童来当被试。让一个孩子走进一间屋子,手里拿着许多绳圈,让他用绳圈去套房间中间的一个木桩。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站立的位置,并且让他们预测他们能够套中多少绳圈。结果:追求成功的学生选择了距离木缸适中的位置,然而避免失败的孩子却选择了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近,要么距离木桩非常远的地方。说明:追求成功的孩子避免失败的孩子避免失败者失败避免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要么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要么选择非常难的问题如:掷环游戏为什么?如果失败了,也不会得到他人的消极评价或受到指责尽量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成就动机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质与量紧密相关1、高成就动机者在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下仍能保持好的表现2、在经历失败过程中,高成就动机者在任务坚持性上比低成就动机者强3、追求成功者有很强的自信心,有高成就动机水平和内归因成功会增强上述特征,使他们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旦失败,他们会认为采取了不合适的策略,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不会将失败桧因为缺乏能力,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务对教育的意义许多研究中发现,个体的动机也不断增强,直至成功的可能性变得很少,或者是不值得付出这么多的努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任务不能过难和过易。同样,学生认为不论怎么努力也不会拿到好成绩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很低的水平。因此,最好的评分制度是让学生感到,要得到好的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通过努力才行。所以,当成功的可能性是中等强度的时候,动机最强。(四)归因理论在各种有影响的动机理论当中,归因理论可被看作是最能反映认知观点的一派理论,它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的动因。学生们试图去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他们试图去为他们的成功和失败时的自我解释进行说明。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学业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能力和努力是个体内部的原因,而任务难度和运气是外部原因。能力是相对稳定的,不易改变的,而努力是容易改变的。同理,任务难度本质上是稳定的,而运气则是不稳定、不可预测的。下表就是对成功和失败的四种归因以及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解释:控制点稳定性程度稳定的不稳定的内部的成功:失败:能力“我很聪明”“我很笨”努力(可控)“我下了功夫”“我实际上没下功夫”外部的成功:失败:任务的难度“这很容易”“这太难了”运气“我很走运”“我运气不佳”成功与失败的归因韦纳认为,每一纬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纬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提高动机;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控制性纬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这在下面具体论述。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1、对成功和对失败的情感反应2、对成功和失败的期望3、所投入的努力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