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重点总结-康复医学笔记(期末考研复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级临床五年五班LCM勤1康复医学笔记——2012级临床五年五班整理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一、康复概念: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响,以使残疾者从反社会。内涵:①医疗康复②教育康复③社会康复④职业康复服务方式:①康复机构②上门康复服务③社区康复、二、康复医学概念: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方法。对象、范围:(疾病损伤导致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①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②各类残疾者③各种慢性病患者④年老体弱者康复医学的主要病种:截肢,关节炎,手外伤,颈、肩、腰腿痛,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骨科、神经科疾病。康复医学的组成:㈠康复医学理论基础:解剖、运动、生理、病理、生物力学㈡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基础,始于评定,止于评定㈢康复治疗技术:①物理疗法(PT)②作业疗法(DT)③言语疗法(ST)④心理疗法⑤文体疗法(RT)⑥中国传统疗法⑦康复工程(RE)⑧康复护理(RN)⑨社会服务(SW)㈣临床康复三、康复医学的原则:功能训练、整体康复、重返社会。四、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特点——→团队协作。五.康复流程:①急性康复期(1~2周)②慢性阶段康复治疗(数周至数月)③回归家庭或社会六、残疾问题概念:残疾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是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导致障碍的原因:①疾病②营养不良③遗传因素④意外事故⑤物理、化学因素⑥社会心理因素残疾分类:(ICIDH):病损、残疾、残障。①病损是指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②残疾是指个体水平上的残疾。(活动受限)③残障是社会水平上的残疾。(参与受限)(ICF)功能损伤、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残疾标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残疾康复目标:改善身心、社会、职业功能,使残疾人能在某种意义上像正常人一样过着积极、生产性的生活。残疾预防:①一级预防: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预防接种)②二级预防: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高血压病)③三级预防:防治残疾转化成残障。(假肢)第二章:康复评定一、康复评定概念: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地、准确地判断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过2012级临床五年五班LCM勤2程。重要性:①康复医疗始于评定、止于评定。②康复评定决定康复医疗。③没有康复评定就没有康复医学。目的:①明确功能障碍情况②制定目标确定方案③判定效果,修正治疗④判定治疗结果特点:①广泛使用指数法、量表法②分期评定,反复多次第一节: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定一、关节活动度评定概念: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异常的原因:①关节本身的疾病②关节外的疾病影响关节活动度的生理因素:关节的解剖结构,关节周围软组织性质二、关节活动度测量工具:通用量角器步骤:解释目的,争取合作→确定体位,进行测量→固定近端关节,防止连带作用→测量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以及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三、肌力评定肌力:指肌肉运动时最大收缩的力量极力测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最大收缩力量,以评定肌肉的功能状态。目的:用来判定有无肌力障碍以及障碍的范围和程度。肌肉的分类:①原动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②拮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③固定肌:为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必须肌肉相对固定的一端所附着的骨骼或更近的一连串骨骼充分固定。参与这种作用的肌群称为固定肌。④中和肌:是抵消原动肌收缩时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动作的肌肉。肌肉收缩的类型:①等长收缩:静态收缩,收缩时关节不活动,肌肉长度不变,张力增加。②等张收缩:动态收缩,收缩时关节活动,肌肉缩短,但张力保持相对恒定。(缩短——向心性收缩,增长——离心性收缩)③等速收缩:速度恒定(非生理性收缩)影响肌力的因素:①肌肉的横截面积:正比②肌肉的募集:与募集数量、神经冲动发放量成正比③肌肉的初长度:正比④肌纤维的类型:白肌纤维(快),红肌纤维(慢),由白肌纤维数量决定四、徒手肌力检查分级:级别名称标准相当正常肌力的%0零(O)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01微弱(T)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102差(P)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252012级临床五年五班LCM勤33可(F)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无法抗阻力504良好(G)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75正常(N)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100检查方法:从抗重力位(3级)开始能抗重力:观察是否能抗阻力及抗阻力的程度来确定3、4、5级肌力不能抗重力:触摸被检查肌肉来确定1、2级肌力适应症及禁忌症:适应: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原发性肌病禁忌: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局部严重疼痛、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注意事项:单侧肢体病变,先检查同名健侧肌肉,便于对比选择合适的测试时间,疲劳、运动及饱餐后不宜进行不适用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疾病根据体位来安排检查顺序阻力施加原则:方向、位置、时机、逐渐递增五、器械肌力检查(肌力>3级时使用)1、握力:握力计进行测量,握力指数(握力/体重×100)进行评定,>50正常2、背肌力(背位力):拉力计进行测量,拉力指数(拉力/体重×100)进行评定,男:150~200,女:100~150正常3.捏力:捏力计进行测量,正常值≈30%握力4.等速肌力测定:等速电子测力机机型测量,角速度恒定,客观准确六、肌张力评定概念: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持续的、微小的收缩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情况。一、肌张力异常:1、肌张力增高:⑴痉挛(折刀现象):由牵张反射过高所致,以速度依赖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特点:开始阻力大,终末阻力突然减小,常有椎体内系障碍所致(2)强直(僵硬):无论做任何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对同一肌肉而言,运动起始和终末端抵抗感一致,常由椎体外系障碍所致。铅管样强直:关节范围内存在持续的,始终如一的阻力感。齿轮样强直:有阻力与无阻力交替出现。2、肌张力低下3、肌张力紊乱:一种以肌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二、肌张力的手法检查:1、一般检查:病史检查,视诊检查,触诊检查,反射检查,被动运动检查,摆动检查,伸展检查。2、肌张力增高的评定:0级无痉挛1级肌张力轻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2012级临床五年五班LCM勤42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的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ROM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3级肌张力明显增加在大部分ROM中,肌张力均较明显的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较易的被移动4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运动困难5级僵直不能动3、肌张力低下的评定:轻度肢体能短暂处于抗重力位能完成功能性活动中至重度肢体不能抗重力,不能维持规定姿势不能完成功能性活动三、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1、平衡能力的评定:平衡——指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平衡反应——受外力作用后,人体稳定受破坏后,恢复或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三级平衡: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他动态平衡评定方法:①观察法:静态平衡——坐位、站立动态平衡——稳定极限测定重心转移能力测定②量表法:Berg平衡量表——总分56分,低于40分有摔倒危险③仪器评定法:平衡测试仪——评定平衡障碍的程度和病变部位,评定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平衡训练。2、协调功能评定:协调——人体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运动的能力协调运动的分类——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协调功能——协调各组肌群的收缩与放松↓共济失调——小脑功能不全性协调障碍基底节功能不全性协调障碍脊髓后索功能不全性协调障碍协调功能评定从五个方面进行评定:交替或交互动作、协调功能、精细运动、固定或维持肢体、维持平衡和姿势。常用检查方法:指鼻试验——观察受试者动作是否稳定、准确指指试验——观察受试者对方向、距离改变的应变能力轮替试验——观察受试者动作的协调性跟–膝–胫试验——观察受试者动作是否稳定、准确以及对方向、距离的判断能力四、步态分析:步态——是一个人的行走模式,即行走的表现形式。步态分析——对人体行走的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步行周期——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同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步行周期:支撑相——一侧足跟着地到同侧足尖离地的阶段(60%)摆动相——一侧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之间的阶段(40%)2012级临床五年五班LCM勤5双支撑期——一次步行周期中有两个双支撑期(20%)1、基本参数:①步长——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正常为50~80cm②步幅——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行进的距离,正常为100~160cm③步频——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正常95~125步/min④步速——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正常1.2m/s⑤步宽——左右两足心之间的横向距离⑥足偏角——足底中心线与步行方向之间的夹角2、步态分析法:(1)定性分析法:采用目测观察患者行走过程,将评定所得的各项结果与正常步态相比较,做出步态分析的决定。(2)定量分析法:借助专门的设备对步态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3、临床常见异常步态:(1)偏瘫步态:常见于中风偏瘫①足下垂、内翻②膝关节伸展③划圈步态(2)剪刀步态:常见于小儿脑瘫下肢呈交叉步态。(3)帕金森步态:常见于帕金森病步行启动困难,步幅缩短,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停止及转向。五、感觉功能的评定:1、感觉——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个别属性包括大小、形状、颜色、硬度、湿度、味道、声音等。2、感觉的分类:①一般感觉: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②特殊感觉3、浅感觉的检查方法:(1)触觉:检查顺序——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2)痛觉(3)温度觉4、深感觉的检查方法:(1)运动觉(2)位置觉(3)震动觉5、复合感觉检查方法:(1)皮肤定位觉——患者闭目,评定者以手指或棉签轻触患者的皮肤某处,让患者用手指指出触摸的部位。正常误差:手部3.5mm躯干部1cm(2)两点辨别觉——钝角双脚规刺激皮肤两点,检测患者有无鉴别能力。正常:指尖掌侧2~8mm手背2~3cm躯干6~7cm(3)实体觉(4)体表图形觉六、言语语言功能的评定:★语言——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包括对符号的接受(理解)和运用(表达)。★言语——音声语言(口语)形成的机械过程。语言言语障碍——是指组成语言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主要环节单独受损或两个以上环节共同受损。代表疾病:失语症、构音障碍类型:(一)失语症2012级临床五年五班LCM勤6(二)构音障碍(三)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定义:儿童的语言发育没有达到实际年龄应有的水平。表现:①说话晚或过了说话年龄仍不会说话。②口齿不清,语言节律异常。③交流技能低。(四)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获得言语之前——交流困难获得言语之后——听力补偿(五)口吃定义:是指言语流畅性的障碍,是一种言语节奏的紊乱。表现:声音重复、延长或中断。(六)发声障碍定义:指发声异常,包括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表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七、失语症的评定概念:失语症是由于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结构的局灶性损害,引起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受损或丧失的一种语言障碍。特点:①为获得性失语②患者常表现为听说读写等方面的障碍③患者意识、感觉、智力、发声器官正常,丧失的是对语言信号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失语症的主要语言症状:(一)听觉理解障碍:是指患者对口语的理解降低或消失。(1)语言辨认障碍:患者听力正常,声音辨认不能。(2)词义理解障碍:混着听力正常,声音辨认正常,词义理解不能。(二)口语表达障碍(1)发声障碍:①发生困难②音的错误缺乏一贯性:重复同样的词时会出现不同的错误音。③自发性言语或反应性言语(1~10、问候语等)错误少,有目的性、主动地言语错误多。(2)说话费力:①一般与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