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规划(2016-2020)《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光学、物理、电子、机械、材料等众多学科领域,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本课程开始奠定传感器设计与应用思想、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基础,在现代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体系的建立。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传感器被称为工业时代的测量工具——机器的“电五官”,承担着信息获取的关键任务。在如今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和在国家规划的中国智能制造2025目标下,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源头和工业智能化的关键组件,将在国民经济和国防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传感器专业课教学任务,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如何获取被测对象的信息,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适用的一般性原则和各种传感器的特点,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和界定《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积极引入网络和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和训练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益和效率。课程建设将配合学校的本科建设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以师资建设、更新教育概念为先导,以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以教学改革、考核改革为基本手段,以完善教学条件为保障,充分依靠、调动和发挥测控教研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传感器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新局面。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将在现有教学改革基础上,以未来5年(2016-2020)为新课程建设周期,在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建设方面,结合测控2技术与仪器教研室多名教师留学经历优势,以把该课程建设成为省级双语课程为主导并力争建设成为校级公开课,使得该课程教学方式更加国际化和网络化。通过建设双语课程和公开课,全面提升《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层次,建设一只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结构更加合理的队伍;不断适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进一步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和拓宽本课程的适应面。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教学,不断充实网络辅助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实验内容的综合创新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传感器基础知识的学习,着重学生传感器研究与集成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毕业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建立健全课程试题库,形成一套富有特点的、多种形式、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先进性、创新性和鲜明特色的国际化和网络化课程教学平台。三、课程建设规划和措施1、课程建设规划本课程以在当代科技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交叉多学科相关知识与应用。课程内容将充分考虑当前和未来传感器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舍弃部分历史较久、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出现较少的传感器;同时,对于基础、原理性较强的一些传感器,比如力学量、温度等部分传感器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另外,结合国内外及本教研室在传感器领域的研究成果,教学内容还将随着学科前沿的发展不断更新,灵活而不定时的加入最新的研究进展介绍。本课程将坚持以传统知识为基础,辅以实际工程应用与最新科研前沿,注重传感技术的实用性和新颖性,以在夯实学生学科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学生在传感器应用领域与科研领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于传感器技术的兴趣及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2、课程建设措施1)稳固保持一流的教学团队
发挥课程组归国人员的优势作用,发扬课程组传、帮、带培养课程组教师的传统,坚持从优选拔和不断学习、研究、提高的课程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切实推3动、开展和实施课程组制定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以使已经建立形成的一流教学团队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并为建设双语教学和录制公开课做准备。
2)凝练一流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探索应用现代教育理念,总结课程组在讨论式教学、演示式教学、比较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和双语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的经验,有机整合各教学环节新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改革的成果,凝练一套一流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使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实效的教学目的。
3)建设一流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以现有国家级优秀教材《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为基础,建立多层次、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现代化”、“国际化”和“网络化”的教学特色;在课程实验中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发虚拟实验教学软件;在国内外已出版纸质教材、电子教案的基础上,用2~3年时间整合出适合于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适用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一流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四、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1、教学方法应结合实际应用本课程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贯彻始终,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教育”向“研究性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精选科研过程和工程应用中与课程教学联系紧密的案例,介绍与重要知识点相关的科研内容和最新科研成果,并改革单一的教师授课形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引导其主动探究,利用建设的多媒体资料库和其他相关资源,由案例引导,提出适合本科生研究学习的专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源、开展课堂讨论、提交综述报告或设计作业等。并以双语教学、引入外语教材和增加国外最新研究等方式,使教学方式和内容趋于国际化。教学中将结合实际应用,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目前热门的行业:物联网和工业4.0等。随着我校大学生课外研学活动的广泛开展,大部分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上学期开始参加大学生创新大赛或其他课外研学项目,而“传感器技术”是三年级上学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大部分大赛项目(特别是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竞赛)与传感器密切相关,形成了对实践环境的较大需求。我们将及时开放传感器实验4室的部分场地和设备,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课外自主研学服务,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性创新实验室成为学生开展课外研学的重要场所,有效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氛围的形成。2、考核方式多元化目前考核方式多以期末考试一刀切为主,针对传感器课程实践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逐渐减少考试成绩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增大平时成绩特别是实验实践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采用学生自己针对自己所感兴趣领域在课后研究所写报告和课堂演讲介绍为主,实验实践成绩以传感器应用设计和实验操作考核为主。形成自我学习考核、实践动手考核和专业知识考核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比重从目前的考试(70%)、实验(10%)和作业(20%)变为多元化考核期望的考试(40%)、实践(30%)和自我研究(30%)。五、课程教材建设在保证教学内容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精选教材,保证教材与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保持同步,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裁剪,简化或舍弃那些不为应用能力培养所必须的理论和公式推导、论证方面的内容。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原则,重点内容讲解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工业应用为主线,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增加最新技术、最新工艺、最新产品以及发展方向、发展态势内容,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并选用适当难度的外文资料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六、课程建设分期目标2016.09-2017.08教学内容增减,实践环节设计、双语课建设项目申请2017.09-2018.08双语课教材准备、大纲拟定2018.09-2019.08双语课正式教授,公开课建设项目申请2019.09-2020.08公开课资料准备、大纲拟定2020.09-2021.08公开课视频录制、资源上网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