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报告(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2年,烟草行业生产经营形势良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呈现出“两烟”总量供求平衡,工商税利较快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一、2002年烟草行业发展基本情况(一)整体状况1.烟叶种植与收购烟叶生产在经过1997年的严重超种超收之后,坚持了“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布局、优化结构”的工作重点,连续四年基本维持了总量的供需平衡,烟叶质量不断提高,生产布局和等级结构持续优化,整体经营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为1445万亩,截至12月底,累计收购烟叶153.1万吨(3062万担),其中上等烟占34.35%,同比增加4.87个百分点;中等烟占59.01%,同比减少1.32个百分点;下低等烟占6.65%,同比减少3.55个百分点。全国烤烟收购均价9.27元/公斤,同比增加0.53元/公斤,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平均为75%左右。全年共出口烟叶(含烟梗)13.3万吨。2.卷烟生产与销售2002年,卷烟生产经营继续坚持“控量、促销、稳价、增效”方针,适度从紧安排生产计划,加强限产压库工作力度,保持了产销协调发展和价格基本稳定。全年累计生产卷烟17224.6亿支,比上年增长1.3%;累计批发销售卷烟17492.6亿支,比上年增长2.9%;年末卷烟工商库存为1354.7亿支,比上年同期的1596.1亿支减少241.4亿支。2002年共出口卷烟152亿支。3.行业经济效益1982-2002年烟草行业工商税利增长率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周期性。历史上凡是烟叶收购与需求、卷烟生产与销售协调发展的时候,就是烟草行业经济效益较好的时期。由于近几年行业宏观调控政策到位,目前正处于第三个周期的上升阶段。据2002年底财务快报统计,全年共实现工商税利145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4%;实现工商利润406.41亿元,同比增长31.31%,其中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2.01%,商业利润同比增长30.63%。4.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影响长期以来,烟草行业一直都是国家的利税大户,并基本上与国家财政税收保持同步增长。2002年,全国共实现财政收入1891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7004亿元。而中国烟草共实现工商税利1456亿元,其中税收1050亿元(不含烟叶特产税及企业所得税)。在各级政府的可支配收入中,约有8%的份额是由烟草行业提供的。另外,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中,其销售收入的近2%、利润总额的近4%都来自于中国烟草工业。(二)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和重点城市1.36家重点企业状况2002年,烟草行业36家重点企业实现了动态管理,有3家出局,安阳卷烟厂、兰州卷烟厂和延吉卷烟厂进入了重点企业的行列。与上年相比,2002年36家重点企业的各项指标都有所增长,其发展态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主要指标同比上升,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强2002年,36家重点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卷烟生产量、销售量和利税,与2001年相比都有所增长。36家重点企业全年生产卷烟10957.2亿支,同比增长1.66%,占全国总产量的63.61%;全年销售卷烟11050.6亿支,同比增长3.79%,占全国总销量的63.17%;全年36家重点企业实现税利935.2亿元,同比增长了17.10%,占全国烟草工业税利总额的80.27%;实现利润188.7亿元,同比增加28.98亿元,占全国烟草工业利润总额的93.54%。36家重点企业是中国烟草的重要支柱,而这一地位正在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2)结构调整加大,产品档次“趋中化”为了适应新的消费税和消费需求的变化,2002年,卷烟结构有了比较大的调整。从全国情况来看,上调趋势明显,如五类烟的比重下降了6个百分点,其它几类卷烟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相比之下,36家重点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却出现了“趋中化”的特征,即二、三、四类卷烟比重上升,一、五类卷烟的比重下降。(3)企业发展情况多样,部分企业快速增长2002年,36家重点企业呈多样化发展,内部分化较为严重,也比较复杂。以销量增幅为横轴,以利润增幅为纵轴,通过销量增幅来反映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通过利润增幅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图中显示在36家重点企业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企业销量增长为负值,也有近四分之一的企业利润增长为负值。36家企业的销量增长幅度较小,说明36家企业的市场外部环境还没有根本改善。因此,行业的“扶优扶强”政策还要进一步提高其针对性并确保发挥实际效果。2002年,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重点企业,在销售、利润方面取得了异乎寻常的高增长,成为了高速发展的新亮点。2.36个名优品牌状况(1)总体发展较快,销售增长迅速根据2002年12月的电讯月报资料,2002年共生产名优烟3869.9亿支,比去年同期3872.8亿支减少2.9亿支,降低0.1%。销售总量为3488.2亿支,比去年同期3016.2亿支增加472.0亿支,增长15.6%,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根据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名优烟形成三个集群第一集群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相对都高的品牌,共有7个;第二集群为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一般的品牌,共有5个;剩下的24个属于第三集群,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都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即使是行业的36个名优烟,也有三分之二的品牌无论其知名度还是美誉度都不高。(3)三个集群在2002年的销售增长呈反向发展从上表可以看出,知名度较高和美誉度较好的品牌,其销售规模也较大,如第一和第二集群的品牌数量只有12个,但销量比重却占57.20%;第三集群的品牌共有24个,但销量比重只占42.80%。然而在2002年,知名度较高、美誉度较好、销量较大的第一集群的7个品牌的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第三集群的增长速度,而且比36个品牌15.65%的平均增长速度也低了近六个百分点。这说明在我国的卷烟市场上,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品牌成长的关系还不密切,消费者的意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是中国烟草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3.36个重点城市状况2002年,烟草行业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在过去11个城市的网建联动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36个重点城市烟草公司,关注它们的卷烟经营情况。(1)36个重点城市占据了中国卷烟市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根据《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36个重点城市(除拉萨)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7.15%,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全国的40.29%,这说明36个重点城市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根据中国卷烟销售公司的数据,2002年36个重点城市的卷烟销量为3328.9亿支,占全国总销量的19.02%。名优烟销量991.22亿支,占全国名优烟总销量3488.2亿支的28.4%。36个城市是卷烟销售重点城市,人均卷烟消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经营效益处于全国的先进行列。(2)36个重点城市的名优烟销售还大有潜力可挖2002年,36个重点城市的卷烟销售3328.9亿支,比2001年增长11.24%;卷烟销售收入为638.33亿元,同比增长16.12%;卷烟经营利润为79.4亿元,增长35.24%,这些指标都大大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36个重点城市在卷烟经营上取得了很大的绩效。从36个重点城市的情况分析,名优烟的销售对于提高该地区的单箱销售收入和卷烟经营利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2002年,36个重点城市的名优烟销售增长了13.49%。考虑到36个重点城市在人口、经济发展以及消费能力上的巨大优势,他们在名优烟的销售上还大有潜力,一旦提高了名优烟的销售比重,其单箱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还会相应上升。(3)有些重点城市的卷烟消费受到当地消费习惯的影响2002年36个重点城市的平均单箱销售收入为8932元,比上年同期8391元增加541元,上升6.45%。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越发展,卷烟消费的档次就越高,但从36个重点城市横向比较来看,这种正比例关系只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影响消费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当地的消费习惯,这种习惯的作用往往大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如福建、广东等地的城市经济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高,但卷烟消费结构却相对较低。二、中国卷烟消费市场状况1.国内消费市场总体规模现阶段全国共有3.1亿常年吸烟人口,其中约有2500万以吸食手卷烟和其它烟草类产品为主。由于有如此庞大的吸烟群体为支撑,国内市场2002年的卷烟消费需求总量大致保持在18400亿支左右。由于烟草行业实施了较为严格的总量控制政策,从而保证了全国卷烟市场的供需基本平衡和销售价格的稳中略升。2002年,全国平均的卷烟市场零售价约为每盒(20支)3.4元,全社会卷烟零售总额约为3100亿元,平均每个吸烟人口在卷烟消费方面的直接或间接支出已达到了1000元左右。不过,由于“转移性消费”的大量存在,以消费为目的的卷烟购买支出占所有购买性支出的比重大概为80%左右。中国烟草充分利用“专卖专营”的体制优势,通过加强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有效提高了烟草系统对国内市场的控制力和占有率,较为稳定地保持着远高于其它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近年来,烟草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减少了非正常渠道流通的卷烟在市场上的占有量,使得烟草系统对国内市场的控制力明显增强,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综合各种市场调查及统计测算资料,2002年烟草系统对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保持在96%左右,约有4%的市场份额被包括假冒商标卷烟、走私烟等在内的各种非法性卷烟所占据。2.消费者特征(1)吸烟人口比率2002年,全国15岁及以上吸烟人口占该年龄段总口的比率约在31%左右,与1995年相比,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的吸烟人口比率高于城镇。吸烟人口比率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地区的吸烟人口比率差别较大,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和西南地区吸烟人口比率较高,而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吸烟人口比率较低。这一点从36个重点城市的卷烟销售情况也可以得到印证。(2)性别结构在吸烟者中,男性占据了绝大部分,为94.7%,女性只占了5.3%。(3)年龄结构吸烟者的人数呈近似的“正态型”分布,其中30-40岁年龄段的吸烟者人数最多,20岁以下的吸烟者最少。3.城乡市场结构在全国卷烟消费者中,城镇居民约占三分之一,其卷烟消费量约占全国消费总量的30%。但由于消费档次较高,卷烟的消费额却占一半以上。不过,由于农村吸烟人口众多,而且吸烟者平均日吸卷烟的数量也较城市多,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和消费档次的提升,即使在吸烟人口比率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农村卷烟市场仍然可能释放出较大潜力。4.区域市场结构卷烟消费数量与人口数量和当地的吸烟人口比率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从卷烟消费的绝对量来看,人口最密集的华东、华中地区的卷烟销售量最多。5.卷烟消费结构近几年,中国卷烟的消费结构一直在稳步提升,2001年,全国卷烟消费者所吸卷烟的平均价格为每盒3.3元,与1995年相比,每盒增加了1.4元,提高幅度高达74%。2002年,全国平均的卷烟市场零售价提高到每盒3.4元。从档次上区分,中国的卷烟消费档次仍然以三、四类烟为主。三、主要特征分析1.在经过持续多年的增速下滑之后,烟草行业自2000年开始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并在2002年达到了历史新高。理论和实践表明,任何一个经济性产业的增长,客观上具有一种周期性的演变规律。如果仅从最具综合性的当年价工商税利这一指标来看,烟草行业自组建上划以来至1999年,曾出现1982-1991、1992-1999两次较有规律的“上升-下降”循环变动。如果再把时间前推,可以看出1978-1981年也出现了一次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过程。自2000年开始,烟草行业卷烟产销量、工商税利及其它有关经济指标增长率在连续多年的下降之后出现止跌回升,并在随后两年中保持快速增长之势。在2000-2002这三年间,全国卷烟产销量分别以年均1.6%和2.5%的速度保持增长,而行业工商税利年均增长率更高达14.9%。从绝对值来看,除了卷烟产量比1995年稍低之外,其它各项指标在2002年都创造了历史新高。2.烟叶生产继续好转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