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川大细胞生物学考博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40分)1、血影2、内质网应激3、N-连接糖基化4、兼性异染色质5、不对称分裂6、脂筏7、类病毒8、核纤层9、成熟促进因子10、溶酶体过载11、器官发生12、失巢凋亡13、细胞决定14、重编程15、短暂细胞16、交叉端化17、巴氏小体18、间体19、干细胞巢20、热休克蛋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蛋白起始合成后的去向2、G蛋白偶联受体如何形成,设计那些细胞结构,如何转运到细胞膜3、亚细胞水平上,真核细胞三大结构体系是什么,并简述其各自的主要功能4、核仁周倜现象及其发生机制5、动物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中,细胞骨架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6、一瓶细胞死亡,可用什么实验证明它发生凋亡,简述其依据。2014年川大细胞生物学考博真题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40分)1血影:红细胞经过低渗处理,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留下一个保持原型的空壳,称为血影。2内质网应激:3N-连接糖基化:在内质网的腔面,寡糖链连接在插入膜内的磷酸多醇上,当与糖基化有关的氨基酸残基出现后,通过再摸上的糖基转移酶的作用,讲寡糖基由磷酸多连醇转移到相应的天冬酰胺残基上,这一过程称为N-链接的糖基化。4兼性异染色质:在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聚缩,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变为异染色质,如X染色体随机失活。异染色质化可能是关闭基因活性的一种途径。5不对称分裂:6脂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分子排列较紧密的、流动性较低的膜脂微区,富含鞘磷脂、胆固醇和膜蛋白,脂筏比质膜其他部位较厚一些。7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共价闭合的单链RNA分子,呈棒状结构,这和朊病毒相反,由一些碱基配对的双链区和不配对的单链环状区相间排列而成。又称感染性RNA、病原RNA、壳病毒,是一种和病毒(virus)相似的感染性颗粒。类病毒是一类环状闭合的单链RNA分子,分子量约105Da(“真病毒”为106~108Da),含246~401个核苷酸。类病毒仅为裸露的RNA分子,棒状结构,无衣壳蛋白及mRNA活性。8核纤层核纤层普遍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中,是内层核被膜下纤维蛋白片层,其纤维直径为10毫微米左右,纤维纵横排列整齐呈纤维网络状。核纤层在核内与核基质连接,在核外与中等纤维相连,构成贯穿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统一网架结构体系。它位于内层核膜与染色质之间,与核膜、染色质及核孔复合体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核纤层蛋白向外与内层核膜上的蛋白结合,向内与染色质的特定区段结合。其厚度随不同细胞而异,为30~100毫微米。9成熟促进因子:即CDK1激酶,由CDK1和周期蛋白B结合而成,调控细胞由G2期向M期转化。10溶酶体过载11器官发生亦称器官形成,一般指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由器官原基进而演变为器官的过程。各种器官形成的时间有早有晚,通过器官发生阶段,各种器官经过形态发生和组织分化,逐渐获得了特定的形态并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12失巢凋亡一种特殊的细胞程序死亡,是由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或相邻细胞脱离接触而诱发的。失巢凋亡作为一种特殊的程序化细胞死亡形式,在机体发育、组织自身平衡、疾病发生和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13细胞决定细胞决定是指细胞在发生可识别的形态变化之前,就已受到约束而向特定方向分化,这时细胞内部已发生变化,确定了未来的发育命运。细胞在这种决定状态下,沿特定类型分化的能力已经稳定下来,一般不会中途改变。14重编程指的是分化的体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被逆转后恢复到全能性状态,或者形成胚胎干细胞系,或者进一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的过程。15短暂细胞16交叉端化:在双线期中,交叉数目逐渐减少,在着丝粒两侧的交叉向两端移动.这个现象称为交叉端化17巴氏小体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又称X小体,18间体是由细胞膜内陷到细胞质而形成的管状、囊状、片状结构,它与细胞分裂、细胞壁形成、遗传物质的复制及相互分离有关。19干细胞巢:即干细胞的微环境构成,一般包括干细胞的相邻细胞、粘附分子及基质等,但不同的干细胞有不同的巢结构。干细胞巢通过不同的细胞途径调控着干细胞的行为,使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出于平衡状态。20热休克蛋白:其作用是帮助蛋白分子折叠或解折叠,在正常生理条件下,HSP对蛋白质跨膜运送及复合物的装配起着重要作用,在运送通过内膜的过程中还需要消耗能量。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3蛋白起始合成后的去向4G蛋白偶联受体如何形成,设计那些细胞结构,如何转运到细胞膜5亚细胞水平上,真核细胞三大结构体系是什么,并简述其各自的主要功能6核仁周倜现象及其发生机制7动物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中,细胞骨架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8一瓶细胞死亡,可用什么实验证明它发生凋亡,简述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