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抒怀紫蝶黄蜂俱有情温故而知新•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诗都借所咏之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它们都属于哪类诗歌?何谓咏物抒怀诗?所谓咏物抒怀诗,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细致刻划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寄寓襟怀抱负的诗歌。咏物抒怀诗所寄托的常见情感•1.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古代文人,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2.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3.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咏物抒怀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一、整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二、局部•1.大量运用比喻手法,以物喻人,物我合一。•2.通过拟人抒情达意。•3.用双关绾合物我。•4.用衬托或对比。于鲜明对比之中,增加感染力量。•5.环境映衬,侧面烘托: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突显物的品质。咏物抒怀诗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特征)?作者借它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3、诗中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4、关注表现手法(艺术技巧)。鉴赏咏物抒怀诗分析步骤咏物抒怀诗答题步骤: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1、形似: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2、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第3步:分析艺术手法(写作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对比、反衬等(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3)描写角度: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环境烘托)的手法。课堂演练练1: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问: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的坚毅;•对比,以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高洁守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留清气满人间的高格远志。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咏物(首颔)蝉:高难饱哀鸣无人理会•抒怀:(颈尾)诗人:清高清寒不得志无人荫庇托物志言蝉虞世南垂緌ruí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①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蝉虞世南垂緌ruí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①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1、形象特点:2、所言之志:3、手法:夏蝉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托物言志象征借描写其他事物,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和品格。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蝉虞世南垂緌ruí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案: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诗人写蝉是托物自比,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课堂演练练2:题榴花朱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问: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石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常见物象及象征意义•常见意象寓意顺口溜:•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