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导读》复习参考资料课程设置、性质及目的《唐宋名家词导读》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的必修课,属于专题课(基于中国古代文学课唐宋文学部分,专门就词体裁的系统研究)。目的是系统学习唐宋词发展史,把握名家代表作,以研读为基础掌握其情感思想、艺术特色,尽可能把握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教材的选用《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彭玉平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初版(02年出版“导读”)2010年第三次印附加了考纲章节体系第一编词学总论:5方面(词名释例、起源、体性、体制、风格)非重点又较散、识记性强。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20人、59首;重点5位第三篇北宋名家词:19人、80首;重点7位。第四篇南宋名家词:18人、47首;重点5位。——后三编为重点,计57人186首词。识记:词家、背景、基本评价。分析:熟悉作品;把握词作的情感思想、艺术手法、主要风格。考情分析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近三年真题在各章中所占分值的总体分布情况。一、单选(20个,每题1分);二、多选(5个,每题2分);三、填空(10个,每题1分);四、简答(5个,每题6分);五、分析(2个,每题15分。——前3题(全面)40分;后两题(作品分析)60分。自学与跟学自学是根本,跟学求思路。探方法、巧门。注意:1、必须读词、掌握;重点词人须全面掌握(便于记忆、引出特点、风格);体会切入点。2、作品词家词史(形成顺逆系统)3、比较分析。可分类(横:以朝代;纵:以风格)4、先抓重点,尽力扩展,理解记忆。5、融入个性,生成精神。串讲目标、思路把握重点,导引自学,利于应考,速成功效。1、根据考纲、考情确立重点;2、把握要点、考点,理清答题思路;围绕考题展开,已考内容只能简略。该编是词的总论,识记性、宏观性。重要,但分值占15—20分。一、本编(知识点)考情本章在近三年真题中所考题型是:单选(20个,每题1分);多选(5题,每题2分);填空(10题,每题1分)。第一编:词学论略二、重难点串讲内容包括:词名、起源、体性、体制、风格(5种),(一)词名释例词是介于诗与曲之间的文体;唐诗、宋词都被誉为“一代之文学”(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词”确定于北宋中叶;前后称为很多。4种称谓(曲子、长短句、诗余、倚声?)及其命名角度、特性——(识记:曲子命名最早;长短句及提出者苏轼;诗余含义4种;诗余、倚声提出的时间)。4种称谓出现的时间:曲子(盛、中唐,是最早的名称)、倚声(中唐)、长短句(北宋苏轼)、诗余(南宋庆元年间,最晚)。【例题】填空:词是介于诗与()之间的文体。答案:曲【例题】单选:把唐诗、宋词都誉为“一代之文学”出自()A《人间词话》,B《惠风词话》,C《词源》,D《宋元戏曲考》答案:D1、曲子:体现出词与音乐(燕乐)的关系。出现最早(五代何凝被称为“曲子相公”;1899年在敦煌发现主要创作于盛、中唐的词集《云谣集杂曲子》);北宋最早的词话—《时贤本事曲子集》【08填空】曲子相公是()答案:和凝【09填空】以曲子称词,体现了()答案:词与音乐的紧密关系词通行后,仍然有以曲子代称的,但渐渐有雅俗之分(词高雅,曲低俗)。2、长短句是语言句式特点,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最早提出者是苏轼《与蔡景繁书》:“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当然诗有杂言,词有齐言。根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长短句在中唐-五代是指诗,到宋指词体,在随意长短句基础上(加上词牌、燕乐)等形式因素,变成规范的长短句。【例题】填空:长短句的称谓是就词的语言句式特点而言的,它使词摆脱音乐的附属地位,词的()特点取代了音乐特点。答案:语言句式【例题】单选:长短句的称谓是就词的语言句式特点而言的,它使词摆脱()地位。A格律B填词C律诗D音乐的附属答案:D【例题】填空:根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到宋代,在随意长短句基础上加()等形式因素,即变成规范的长短句——词。答案:词牌、燕乐3、诗余涉及诗与词的关系、地位——是文人阶层的意识反映(晚于曲子、长短句)。最早的《草堂诗余》出现于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或更早;“不避俗”是其特点(谭献《复堂词话》)。南宋如陈与义《简斋集》等均附“诗余”栏;而明张綖《诗余图谱》——诗余是词的代称(已经巩固)。诗余之余有四解:①余力、业余:(罗泌《题六一词序》“吟咏之余,溢为歌词”;王灼《碧鸡漫志》苏轼“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轻视。②支流余脉,非独立;诗亡后。俞彦《爰园词话》“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③丰富而有韵味:(况周颐《惠风词话》:诗余之“余”作“赢余”,唐人作诗,“加入和声,遂成为词”,其“情文节奏,并皆有余于诗…以词为诗之剩义,则误解此‘余’字”);缪钺《论词》“细美幽约(丰富细腻,饶有韵味)”。④“声音之余,非体制之余”(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包括:和/泛/虚/散声。有没有“衬字”,有即词,无即诗。【08单选】将“诗馀”的“馀”解释为“赢馀”的是()答案:况周颐【例题】单选:俞彦《爰园词话》:“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余”在这里是指()A:余力、业余B:“声音之余”C:“赢余”D:支流余脉答案:D【例题】单选: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将“诗余”的“余”阐释为()A:余力、业余B:支流余脉C:作“赢余”,丰富而有韵味D:“声音之余,非体制之余”答案:D【例题】单选:缪钺《论词》将“诗余”阐释为(),有“细美幽约”特点。A:余力、业余B:支流余脉C:“声音之余,非体制之余”D:作“赢余”,丰富而有韵味答案:D注意:罗泌《题六一词序》“吟咏之余,溢为歌词”、王灼《碧鸡漫志》、苏轼“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皆属于余力、业余。4、倚声古诗体可依据是否付诸于演唱或乐器分声诗与非声诗。词倚声。“倚声”术语在中唐已有;强调音乐的本体地位。陆游《长短句序》:“倚声制词起于唐之末世。”张耒《东山词序》:贺方回携一编乐府之词,“大抵倚声而为之”。北宋渐广。“倚声”即根据词牌音乐和格律填词。倚声的称呼与歌妓(“声家”)有关,是歌者之事;倚声潜在意思是填词,胡仔《苕溪渔隐词话》:“奉旨填词柳三变”;明杨慎《填词选格》是最早以填词命书名。北宋,有词人题词于孤馆亭台,已经是纯文学了。张炎《词源》提到填写慢词亦是;先著、程洪《词洁发凡》:“今人之词”可以言词章,非“尚耳,惟寓目”(其实也讲格律)。【07单选】1、开日本填词之风的是()。答案:张志和【例题】单选:“倚声制词起于唐之末世。”的观点出自《长短句序》,作者为()。A胡仔B张耒C张炎D陆游答案:D【例题】单选:“倚声”即根据词牌和格律填词,强调()本体地位.A格律B词牌C填词D音乐答案:D【例题】多选:与“倚声”称呼有关的有()。A歌妓(声家)B填词C音乐D“尚耳”E“惟寓目”答案:ABCD【例题】填空题:《填词选格》最早以填词命书名,作者是()。答案:明代杨慎(二)起源(5种)掌握词的几种起源,比较考察哪一种起源说更有道理?1、诗词同源说:苏轼《祭张子野文》:“诗之苗裔”。尊重词体。2、词源《诗经》说:南宋张镃《题梅溪词》:“三百篇,当时之歌词也。”。3、隋代初唐说:以燕乐形成为标志。宋王灼《碧鸡漫志》:隋以来渐兴,至唐稍盛;今则不可数。龙榆生:隋炀帝《纪辽东》是倚声制词之祖。07单选:词起源于隋唐的原因;09填空:词起源于隋唐标志.4、六朝乐府说:明杨慎《词品》“六朝已滥觞矣”5、六朝浮艳说:朱弁《曲洧旧闻》“六朝风华靡丽之语,后来词家之所本”;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六朝君臣,颂酒赓色,务载艳语,默启词端。”——作者支持三【例题】单选:苏轼《祭张子野文》:词为“诗之苗裔。”代表了()起源说。A六朝乐府说B词源《诗经》C隋代初唐D诗词同源答案:D【例题】如选项:A苏轼《祭张子野文》B张镃《题梅溪词》C杨慎《词品》D王灼《碧鸡漫志》E朱弁《曲洧旧闻》又:选项中,支持词源《诗经》说观点的是(答案B)又:选项中,支持词的“隋代初唐说”观点的是(答案D)又:选项中,支持词的“六朝浮艳说”观点的(答案E)又:选项中,支持词的“六朝乐府说”观点的(答案C)(三)体性:词的文体特质、属性(重点:燕乐系统;宋代艳词的变化;王国维对“要眇宜修”阐述;理解词心与词境)。“词之腔调在雅俗相和之间”(李渔《窥词管见》),音乐以“胡夷里巷之曲”的燕乐为主体;语言侧重浮艳;艺术上“要眇宜修”;词心与词境也自有个性。1、胡夷里巷之曲2、词为艳科(1926年胡云翼《宋词研究》的观点)3、要眇宜修(王国维)4、词心与词境(况周颐核心)1、胡夷里巷之曲燕乐系统:包括胡乐、俗乐、清乐(隋炀帝时所定9部乐、唐太宗时的10部均是)。“胡夷里巷之曲”:胡夷是边疆和国外西域一带;里巷指中国民间。汉代张骞曾传回胡角摩诃兜勒曲;南北朝胡商使西域宫廷、民间乐舞、佛曲纷纷传入(以箜篌、胡鼓等乐器)。唐宋更盛。唐代燕乐琵琶为主,宋代觱栗(筚篥)【07填空】宋朝的燕乐系统是用()弹奏的答案:筚篥【08单选】.宋代燕乐的主要乐器是()答案:觱栗【08填空】燕乐系统分胡乐、俗乐、()三种。答案:清乐词的音乐性标志是词牌,如菩萨蛮/突厥盐/苏幕遮【08填空】词的音乐性标志是()。答案:词牌2、词为艳科(1926年胡云翼《宋词研究》观点)词主要写爱情/私情,歌妓为中心,风格轻靡。(诗庄词媚);(杨慎《词品》:六州歌头悲壮,不与艳词同科)其实艳词很宽泛:凡在宴席/聚会演唱的。艳:华丽婉转的抒情短音乐(杨荫浏)。不过,宋代艳词从艳的本义(美色/文辞可美)发展向“艳情”,甚至香艳。宋独重女音(唐还有男歌星),也与词风格有关。(词贵香而弱,以艳丽为本色)【07单选】胡云翼称词是()。答案:艳科【08单选】提出“词为艳科”的批评家是()答案:胡云翼【例题】(填空题)杨慎在()中认为,《六州歌头》悲壮,不与艳词同科。答案:《词品》3、要眇宜修王国维定义词体性:“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湘君》“美要眇(精巧细致)兮宜修(修饰)”:即女性化、修饰性特点。题材上,诗广泛但不能包容词;艺术上,诗境界开阔,词意味深长;风格上诗壮美,词柔美。从南北文化,词人800,南方82%。其中依次是浙江(最多)、江西、福建、江苏。【例题】单选1分:定义词体性为“要眇宜修”的是()A施蛰存B胡云翼C吴调公D王国维。答案:D【例题】代表词的体性(文体特质、属性)的主要观点有()。A胡夷里巷之曲B词为艳科C要眇宜修D词心与词境(况周颐)答案:ABCD【例题】(填空题)王国维定义词体性为“要眇宜修”化用了()中的诗句。答案:《湘君》4、词心与词境(况周颐核心)况周颐《蕙风词话》:①“无词境即无词心……境之穷达,天也,无可如何者也。雅俗,人也,可择而处者也。”词心与词境相当于主客体关系。②“词中求词不如词外求词,词外求词,一曰多读书,二曰谨避俗”雅是词心所属。③体验“前人雅词……性情为词所陶冶”尤其隐逸词。④词心即真心“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否定女词人“骨干”。⑤但将词心、词境泾渭分明,欠妥,因不可分。张炎《词源》说“词要清空”宋张炎《词源》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即有雅趣,能传神。“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清戈载《宋七家词选》:“白石之词,清气(审美情趣高)空盘(想象韵味之势),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耿介潇洒),其高远峭拔(境深笔劲顿挫有韵味)之致,前无古人”。(括弧内为吴调公《说清空》)——从意境角度。词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解释全面透彻,集词境理论大成。王国维的境界说(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全面透彻解释词境,而且集词境理论大成,提出境界说。(2)境界:原境之界,疆域边境;佛教指主观势力范围(3)境界不再是现象层面,是本质层面:王国维将“沧浪所谓兴趣,阮亭(王士祯)所谓神韵,忧不过道其面目”改为“探本”的境界。(4)境界主要从从物我关系而言,我之色彩强烈即有我之境;反之则无我之境。从文体上,词有我之境多,诗无我之境多。一切以求真和忠实于外物之心为基,他批评姜夔“无内美”,因为“不于意境上用力”。(5)他自觉地建构以境界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比况周颐《蕙风词话》、陈廷焯《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