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三总复习人教版知识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三总复习资料2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的作用,通过吸收、反射、散射的方式削弱。大气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散射无选择性——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时天空仍是明亮的,大气逆辐射有保温的作用。日温差:多云晴朗,多云的天气,白天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不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低,所以多云的天气温差小,反之晴朗天温差大。青藏高原日温差大的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温度低,所以温差大。大气结构3①,对流层——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12km.集中大气75%的空气、几乎全部的水蒸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该层的特点有:①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对流层的大气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但能吸收地面反射的能量所致。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垂直运动)。②,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在高约15~35km处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短波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这些射线的危害,能够生存繁衍。③,中间层从平流层顶至85km处的范围称为中间层。该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④,热成层该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于无线电通讯有重要意义。⑤,逸散层800km以上的区域统称为逸散层,气体及微粒可飞出地球引力场进入太空。逆温现象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下降0.6℃,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大气结构不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100m,称为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对流运动不显著,大气结构稳定。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重大气污染。正常情况逆温现象2.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规律:①高压低压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比较。②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上升,压强降低。③冷高压,热低压④热上升,冷下沉⑤等压线凸高凹低海陆风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海拔温度海拔温度4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3.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风向:高压低压不同状态下的风向:①理想状态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产生风,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且指向低压。②高空状态下,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③近地面大气状态下,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二、气压带和风带1.形成:●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气压中心(北半球):亚洲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冬季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5●季风: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风向夏季冬季夏季冬季东南风西北风西南风东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源地副热带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赤道附近印度洋蒙古、西伯利亚性质温暖湿润寒冷干燥高温湿润低温干燥分布地区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南亚(主要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及我国西南局部地区)3.气候类型:●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比较重要的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于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2)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欧最典型,其余分布在北美洲西北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端及新西兰等地。(3)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其余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4)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高原气候(青藏高原)三、常见天气系统1.锋面天气:冷气团: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暖气团: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汇面。●锋:锋面和锋线。●类型:(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锋后雨,冷锋控制下天气:降温、大风、雨雪(2)暖锋: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锋前雨。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冷气团暖气团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以晴朗为主6(3)准静止锋:暖、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初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2.高压低压天气:●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在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是左手定则,大拇指方向与垂直方向气流方向相同。●(1)台风是气旋的一种特殊形式。(2)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常年受温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3)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夏季是来自热带海洋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如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冬季受来自温带大陆的蒙古冷性反气旋影响。四、全球气候变化:1.表现:●事实:近百年,全球气候特点:气温升高。自1860年以来,气温升高0.6oC。●原因:人口增加、森林减少、矿物燃料燃烧等2.气温升高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3.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节能技术、植树造林等等。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1.水体:●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1)海水是主体(2)冰川是最丰富的淡水资源。但利用不多●人类主要利用的水体:陆地水中的淡水●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如果湖泊水位高于河流,则湖泊补给给河流。反之。2.水循环:●三大水循环类型:海陆间的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其中海陆间的循环是最重要最完整的。其循环过程:●水循环的意义:(1)促进各种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平衡7(2)调节各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3)改造地表形态(4)促进地球表层化学元素的迁移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洋流●形成:盛行风是主要动力●类型:(1)按成因:风海流(主要)、密度流、补偿流(2)按性质:暖流和寒流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也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寒流刚好相反。●分布规律:(1)冬季洋流的分布:图3.25;北半球中低纬度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逆时针。(2)西风漂流:在南半球高纬度海区,是最大的洋流。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3)北大西洋暖流:最大的暖流。使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洋流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平衡全球热量。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如,四大渔场的形成○1寒暖流交汇形成:纽芬兰、北海道以及北海渔场。○2受离岸风影响:秘鲁渔场。(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来自秘鲁附近的海区,是赤道暖流向南流动,引起秘鲁沿岸水温升高。引起秘鲁、厄瓜多尔形成洪涝灾害;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旱灾。其大气环流图: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量的丰歉: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衡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2.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亚洲。水资源最少的大洲:大洋州。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巴西。我国位于第六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北多南少,东多西少,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3.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影响经济活动、水资源利用历史的发展4.合理利用水资源:8●水资源危机●用水措施:开源、节流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是主导2.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地、盆地●地壳运动:(1)水平运动: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拉伸形成断裂带。(2)垂直运动:形成高低不平的地势和海陆变迁。其中以水平运动为主。3.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太阳能●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风化产物留在原地)(2)侵蚀作用(产物离开原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如冰斗、角峰、风蚀柱)(3)搬运作用(4)堆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趋于平坦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二、山岳的形成1.褶皱山:●褶皱: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发生变形产生一系列的弯曲就是褶皱。其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1)背斜:岩层向上,中心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可修隧道,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地。(2)向斜:岩层向下,中心岩层较新两翼较老。可修水库。注意:有时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向斜山岭。2.断块山:●断层: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沿断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成因:(1)岩体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2)岩体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3.火山:构造:由火山锥和火山口组成。在火山口积水容易形成湖,如我国长白山天池(也叫白头山天池)。94.山岳对交通的影响:●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在山岳地区一般先修公路再修铁路,主要考虑到对地形的要求和成本的问题。●影响线路的分:布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三、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侵蚀作用:由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组成。●侵蚀地貌:河谷。河谷初期,横剖面呈“V”字形,成熟期后成槽形。●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凹岸可建码头,凸岸可淘金。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地貌类型,由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组成。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聚落分布聚落形状高原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明显的条带状山区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漫滩平原明显的条带状平原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带状、团状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理环境交换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示意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整体的特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自然带:●形成要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构成要素:热量、水分、土壤和植被●分布特点:有一定的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