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单元测试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20页)2018年10月11日河北冀州中学的高中历史组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1.殷商主要把王室子弟分封到王畿之地,加强对被占领地区的控制。而到了周代,所封的同姓子弟诸侯国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沙子”。这种变化说明西周时期()A.君主权力得到了某些强化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地方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D.大一统国家管理已经基本成型2.西周时分封设爵位五等,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得位等级依次递减。战国时秦国则设爵位二十等,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學受不同待遇。这一变化说明秦国()A.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分封制B.封爵制有助于分封制瓦解C.平民可因军功而成为分封诸侯D.社会等级日益分化且层次复杂3.《礼记•大学》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便众也,”这主要体现了()A.家国同构观念B.宗法血缘关系C.家庭伦理规范D.以德治民思想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天子、诸侯虽无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其意在强调()A.天子是天下之大宗B.诸侯在本国则为大宗C.天子诸侯均行宗法D.诸侯冲击天子之地位5.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的时期,其字数与内容较商代相比均有了显著变化。在出土的青铜器中,用何尊、大盂鼎等详细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周()A.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B.更加注重礼制的建设第2页(共20页)C.青铜制造技术的发展D.汉字的运用日益广泛6.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A.浓厚的宗族色彩B.浓重的神权色彩C.强烈的等级意识D.发达的礼乐制度7.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A.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B.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C.秦代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D.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8.“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秦始皇的哪些措施属于首创()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消灭异端学说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D.繁荣学术文化10.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T匠的名字。这反映当时()A.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上的体现B.陶器制作T艺达到巅峰C.工匠制造技艺高超、产品精美D.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11.秦汉时期的“九卿制”是古代专制社会的行政制度。观其职能,奉常、少府、宗正等负责皇室宗族事务;廷尉、典客等则纯粹管理国家事务。这本质上反映了秦汉时期的政治()第3页(共20页)A.家国同治,皇权至上B.选贤任能,唯才是举C.分工明确,各司其职D.官员众多,效率低下12.朝时期,御史大夫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代表朝廷起草诏命文书,不仅可以弹効百官,而且如果丞相位置出现空缺,御史大夫可补其位。由此可见,秦朝设立御史大夫是为了()A.监督各级官员B.维系内外政治C.防范丞相专权D.加强君主专制13.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由此可见,秦朝()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D.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1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可信度相对较高的资料是()A.《史记》记载B.秦简记载C.研究论文D.民间传说15.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事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史帝决断的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A.集体决策,限制皇权专断B.群臣参议,削弱宰相权力C.强化专制,加强中央集权D.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16.《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中指出:(汉代)最基层的官吏要把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市里乡亭。这种现象说明汉朝时()A.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B.皇帝直接对人民进行统治C.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17.下表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的诸侯王,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第4页(共20页)西汉初年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藏茶、长沙王吴芮刘邦晚年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A.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B.扩大了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C.达到了屏藩朝廷的目的D.形成对抗皇权新的潜在力量18.《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关于以上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执法不避皇亲国戚以警示贵族官僚B.改变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格局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D.创立诸侯只享用租税而无治民权并受所在郡监督的制度19.北宋文人王说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作者旨在说明()A.唐朝藩镇具有双重作用B.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C.藩镇有利于维系唐朝统治D.藩镇是平定叛乱主要力量20.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此举是为了()A.抑制民间商业活动B.打击藩镇割据势力C.垄断雕版印刷技术D.维护中央统治权威21.公元963年,北宋政府在江淮地区设置了包括盐业管理,以及控制对茶叶销售的专卖等为主要职责的转运使一职,965年“置诸路转运使”,以后又使转运使逐渐变为地方行政长官。转运使的设置表明()A.宋朝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B.转运使逐渐有监督知州之责C.宋朝地方分权矛盾得到缓解D.转运使在当时地位举足轻重22.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助手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第5页(共20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代提出来的。这反映出宋代统治者()A.倡导重文轻武的治国现念B.体现了宋统治者的虚伪C.突出了科举制度的重要性D.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23.我国现在通行省级行政体制,这种行政制度起源于行省制度,它开始于()A.秦朝B.汉朝C.元朝D.宋朝24.下列文字是对古代中国某一政治机构的描述:“……设院使二人,其中一人以吐蕃上层喇嘛国师充任。其下设官分职,僧俗并用。吐蕃喇嘛教主八思巴被任命为国师,……遇地方有事,则临时在当地设立分院处理。”该机构出现于()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25.《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皇权B.加强中央集权C.巩固国家统一D.解决王国问题26.表1为史籍关于西汉某中央机构的记载,据此我们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书黄霸传》“武帝以来,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之官统于大司马。”《汉书刘辅传》“中朝,內朝也。大司马……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为外朝也。”A.汉代出现了中朝机构B.汉代皇权有所削弱C.汉代撤销了外朝机构D.汉代丞相权力扩大27.唐朝开元年间的一些政务文书显示,中书省官员署名之后,门下省官员写上“奉敕如右,牒到奉行”,注明时间并署名。这表明中书、门下两省()A.有分工无牵制B.行使宰相职权C.共掌军政大权D.地位高低不同28.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君主专制制度自身也会发育成长出某种调节机制、某种“解毒”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君权的滥用和过度膨胀,弥补君主在能力上的不足。与此描述最为吻合的史实是()A.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B.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第6页(共20页)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D.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9.据史载:宋仁宗时,未经廷议,任命皇后的一位兄长为官,御史中丞包拯求见仁宗,“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恳请皇帝遵循“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的制度,仁宗只得收回成命。这反映出宋代()A.皇帝性格较为懦弱B.相权得到空前强化C.封建吏治最为清明D.皇权受到一定制约30.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工作。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二.材料题(共2小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材料二: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酌历史影响。3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提升国家文第7页(共20页)化软实力成为2015年媒体关注的热点,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回避不开先秦政治。材料一:四子争位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材料二:2015年2月《文化共识网》:“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1)材料一中,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如何评价?(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其中“授权”与“尽忠”有何具体体现?有何积极作用?第8页(共20页)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而到了周代,所封的同姓子弟诸侯国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解答】根据“而到了周代,所封的同姓子弟诸侯国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可知,周王通过分封同姓子弟诸侯国强行楔入原有的邦国部族区域,说明君主权力得到加强,故A正确。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是间接管理,B错误。材料表明殷商、周都实行分封制,无法体现地方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C错误。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而且大一统国家是在秦朝,排除。故选:A。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侧重于考查的是其发展历程。【解答】A。”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结合分封制维护的是贵族特权,可知,这不是为了完善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