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第6课-北宋的政治》(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ppt)3(共28张PPT)精品英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907亡960兴十国(891—979)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五代(907—960)(中原地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907亡960兴十国(891—979)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人教版·七年级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勾画出基础知识。1、建立方式:陈桥兵变2、时间:3、建立者:4、都城:5、国号: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河南开封)宋(史称北宋)(黄袍加身)北宋一、北宋的建立先南后北局部统一1、原因看图表,说说五代十国政权的特点。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原因:吸取五代十国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的教训,防止武将专权。宋太祖赵匡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强化中央集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杯酒释兵权”为杜绝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目的:(1)军事:控制军权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强化中央集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杯酒释兵权”为杜绝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目的: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1)军事:控制军权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强化中央集权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开机密码“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皇帝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杯酒释兵权”为杜绝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目的: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兵不识将,将不专兵”。(1)军事:控制军权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强化中央集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杯酒释兵权”为杜绝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目的: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兵不识将,将不专兵”。(1)军事:控制军权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强化中央集权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参知政事设置副宰相和多重机构(2)中央:削弱相权分化事权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内外相制A.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三年一换B.设置通判。分散知州的权力。C.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史》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需要经过通判署名才能生效。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3)地方:削弱地方官权力地方地方地方中央强干弱枝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守内虚外(3)地方:削弱地方官权力强干弱枝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守内虚外D.地方精兵全部调入中央,并禁止地方另行招兵。A.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第6课北宋的政治小组合作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大家谈一谈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1、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消极: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影响:宋初大将曹翰的《退将诗》中,有“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之句;而当时又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武将的地位和待遇低。思考: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三、重文轻武的政策三、重文轻武的政策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表现:1、宋太祖时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时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2、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权行政权重文轻武文人治国三、重文轻武的政策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表现:1、宋太祖时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时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2、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先生文集》分析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的利与弊?三、重文轻武的政策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319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利:有效防止了唐末以来武将专权弊端的重演,亦使文教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弊:官僚机构臃肿,冗官冗员充斥,办事效率低下,且加重了财政负担。北宋的政治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事件:影响巩固统一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在中央在地方重文轻武削弱相权1、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2、设通判,牵制知州3、设转运使,收缴地方财税归中央。1、“杯酒释兵权”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3、将领定期换防。1、文臣统兵,抑制武将。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科举制。利:有效防止了唐末以来武将专权弊端的重演,亦使文教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弊:官僚机构臃肿,冗官冗员充斥,办事效率低下,且加重了财政负担。960年赵匡胤东京(今开封)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三、重文轻武的政策影响: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科技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北宋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削弱等弊端。我来评: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好不好?你怎么看?《劝学诗》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三、北宋政治的特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重文轻武如果以树干指中央或皇帝,以树枝指地方。那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的特点概括为:中央地方地方地方强干弱枝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三、北宋政治的特点守内虚外一、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在中央:在地方:重文轻武政策:三、北宋政治的特点960赵匡胤开封(东京)局部统一控制军权、削弱相权收行政权、财权、兵权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事权、内外相制(最明显)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A.唐高祖、宋太祖B.唐高宗、宋太宗C.唐太宗、宋太祖D.唐太宗、宋真宗2、《百家姓》是我国影响极深的一种启蒙读书,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赵是一个朝代国君的姓,理应为首,请问是哪个朝代?[]A.明代B.元代C.唐代D.宋代3、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A.加强军队建设B.重视精兵简政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D.大力发展经济退出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