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尽管新能源的发展步伐在加速,但不可否认,在近期内石油仍将主导能源市场,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仍将牵动全球主要国家的神经。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依然会导致原油价格的波动,提供可能的投资机会。近期主要政治经济事件,如伊拉克骚乱、中国经济放缓、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第六次战略对话,将如何影响原油价格走势?为更好的把握原油市场,我们在这份报告中将回顾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其主要诱因,结合当前原油进出口现状及市场预期,根据即将出现的政治经济事件对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1.回顾:石油价格的历史1.1原油价格的三个主要阶段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不断推动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其中石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石油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需品。而经济能力及其支撑的军事力量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话语权的决定因素,因此,各国均密切关注原油的产出及其波动情况。所以,原油价格的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中东西非等石油输出国之间以及主要经济体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层面互相博弈的最终体现。基于此,我们得以通过原油价格的历史波动来窥探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概貌,以期更好的把握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图1展示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长期看来,油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2)2003年-2010年,剧烈大幅波动;(3)2011年至今,在100美元左右波动。前文中提到,原油价格是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政治经济博弈中不同力量的最终表现;因此,价格的三个阶段体现了决定性力量之间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都更加理性(欧佩克内部协调更加成熟,对原油产出的调控能力增强;欧美日等主要消费国采取措施降低对欧佩克的依赖);(2)虽然突发事件发生时,油价涨跌幅都很大,但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独立且持续时间较短,需求和供应多有时间调整,因此油价始终保持在10-40美元区间内。第二阶段(2003年-2010年),这个阶段是国际油价最具有戏剧性变化的时期:6年内,由20美元涨至145美元,然后半年内(2008年7月-12月)由145美元跌至34美元。期间,油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石油需求量大增,推高油价。与此同时,该时期内其他政治经济事件均推动油价上涨,而没有力量对高油价施压,如2002年委内瑞拉军事政变导致该国石油产量暴跌;随后2003年3月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的伊拉克产油几近于零;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很低以及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等。诸多因素合力将油价逐渐推高,导致各产油国均全力输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受重创,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石油产量严重过剩,油价由145美元暴跌至34美元。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油价在100美元左右波动。油价经历过2003年-2010年的疯狂持续上涨及随后短期内暴跌,目前进入较平稳态势。与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相似,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事件中没有一股强劲力量(如第二阶段中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推升或者压低油价,且不同事件发生相对独立,不同油价影响因素之间相互抵消;因此,油价保持相对平稳。1.2原油价格变化及同期世界相关事件进一步,我们总结了1948年-2014年原油价格短期内变化及相应时期内的主要政治经济事件(表1)。正是这些事件的力量的相互加强或相互制约,最终决定了油价的变化。对这些事件的深入了解,将增强我们对于油价变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不难发现,主要石油消费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地缘政治、金融危机以及自然灾害等事件是影响石油价格的最主要力量。特定时期内的不同力量通过影响原油的需求量或者供应量而作用于油价。原油价格的变化最终取决于需求和供应的相对关系。当需求量增加时(中美欧日经济高速发展),将推动油价上涨;油价的上涨将刺激石油输出国(欧佩克成员国及非欧佩克国家)增产。如果经济持续发展,需求量保持增加,油价将持续走高,形成需求、油价和供应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如果经济放缓,需求量降低,将迫使油价下跌,导致石油产出削减。当供应量减少时(委内瑞拉、伊拉克等石油输出国由于地缘政治导致产量锐减),会导致石油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量,因而抬升油价。金融危机一般会导致油价短期内快速下跌。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一般发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或国家,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危机前,由于经济发展需要,这些地区对石油需求量大。由于金融危机爆发时间的不可预测性,危机爆发前,全球石油产量仍维持较高水平;而危机爆发后,需求量锐减,形成石油严重过剩的局面,导致油价暴跌。自然灾害对于国际油价的影响则主要限于地震。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欧佩克成员国均不会受到台风袭击,而伊朗、沙特和叙利亚位于两个大陆板块之间,发生地震的概率较高。伴随地震的石油产量降低将推高油价。除了影响石油供应量,主要石油消费国也可能发生地震,如中国、日本和美国。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地震对中国需求量的影响较小。日本地震频发,且日本目前仍是第三大石油消费国,日本大地震将减少石油需求,压低油价。但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并未造成国际油价下跌,是由于同期欧佩克统一减产,利比亚骚乱等造成原油供应量降低:供应量的减少抵消了日本需求量降低对油价下跌施加的压力。1.3原油价格变化率及持续时间为进一步量化油价涨跌幅度和持续时间,我们统计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涨跌幅度较大时期内的持续时间和变化率(表2)。从频率和平均值角度而言,油价跌幅一般比较大,持续时间短;而油价上升期间,上涨幅度较小,持续时间长。依据频率统计,油价下跌一般持续4个月,月变化率为-10%;油价上涨一般持续6-10个月,月变化率为5%。依据平均值计算,油价下跌一般持续6个月,月变化率为-11.7%;油价上涨一般持续9.2个月,月变化率为8.5%。从心理预期角度而言,油价上涨时,各方都相对比较谨慎,稳步推进,所以涨幅较小,持续时间较长;而油价下跌时,一般是由于突发性事件发生,需求锐减而导致短期内大量抛售,油价快速大幅下跌。1.2.主要石油输出国和进口国2.2.1主要输出国欧佩克(OPEC)OPEC12个成员国提供全球三分之一的石油,是最重要的输出组织。表3为OPEC2014年2月-5月原油产量。虽然最近伊拉克发生动乱,伊朗原油遭到欧盟禁运,但利比亚和尼日利亚6月份逐渐恢复生产,沙特阿拉伯增加产量,弥补了伊拉克动乱引起的减产:OPEC石油产量仍保持在3000万桶/天。前苏联国家(FSU)FSU15个国家也向全球出口大量原油及制品,其中俄国原油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国际能源署(IEA)6月份报告表明:2014年4月FSU石油净出口量达到983万桶/天,而3月净出口量仅为916万桶/天。2.2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当前十大石油消费国依次为: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国、巴西、沙特阿拉伯、德国、加拿大和韩国。而以上十国中俄国、巴西、沙特阿拉伯和加拿大石油产量巨大,而且为主要石油出口国。因此,主要石油进口国为美国、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美国美国引领的页岩革命导致美国石油产量快速增加,产量由2008年500万桶/天增至740万桶/天,预计2014年和2015年产量将达到850万桶/天和930万桶/天。基于此,美国对外部石油的依赖正逐渐减小。进口石油占美国石油消费量的比例由60%(2005年)降至33%(2013),预计2015年该比例将低至22%。美国从尼日利亚进口石油量由140万桶/天(2007年)降到4万桶/天(2014年年初)。中国与美国石油进口趋势相反,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进口石油比例将逐步攀升。目前,中国75%进口石油来自于中东和非洲,最主要供应国为沙特阿拉伯、安哥拉、阿曼、俄国、伊拉克和伊朗。今年4月,中国进口石油量大幅增加,而同期原油加工量并未增加,因此可以推断,进口石油的增加量主要用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2013年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为14100万桶,预计该储备将达到27200万桶,相比2013年增加93%。7月10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美签署《战略石油储备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可能将公开战略石油储备数据。公开数据与中国政府目标之间的差异将引起原油价格的波动。日本日本经济前景并不乐观,2014年石油消费量将降低3.1%。2014年第一季度数据,日本主要石油供应国依次为: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前苏联国家、伊朗和伊拉克。印度印度对石油的需求缺口在进一步加大,预计今年消费量将增加2.7%。欧洲欧洲炼油业(70%原油来自利比亚)在快速下滑,对石油需求量减少。1.2.短期内影响油价走势的主要力量2.2.1美国取消石油出口限制1975年福特总统签署《能源政策与节能法》,限制美国石油出口。由于最近美国石油超过沙特阿拉伯和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取消石油出口限制逐渐呈现在华盛顿的议程。虽然关于此项讨论仍处于初期,但当市场普遍预期美国将出口石油,必将引起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下跌。由于其他石油出口国需要时间降低产量以维持国际市场上石油供需平衡,所以,我们预计美国取消石油出口限制将促使油价在4个月内下跌10%,跌入90-99美元。1.2.2解禁伊朗石油禁运令以及伊拉克动荡局势伊拉克为欧佩克成员国第二大产油国,近期伊拉克北部局势的恶化小幅推高原油价格。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将继续推升油价。因此,多方预期美国可能解禁对伊朗石油的禁运令,以弥补由于伊拉克动荡造成的石油供应短缺,维持油价。如果该禁运令被解除或伊拉克局势趋于平稳,油价将小幅下跌约1.5美元。相反,如果伊拉克动荡局势进一步升级或伊朗石油禁运令维持不变,印度等国对伊拉克原油的依赖将导致油价上涨。1.2.3中国经济放缓虽然中国经济放缓,但国际市场普遍预计中国2014年将大幅增加石油进口量,而且进口石油主要用于战略石油储备。新一轮改革中,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由过去的“西医”方式(快速见效的刺激政策)逐渐向“中医”方式(长期稳定增长)转变。虽然经济放缓,但出现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短期内,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需求将支撑国际油价,但不会引起油价大幅上涨。1.2.4美国经济复苏由于近年来美国国内石油产量的大幅增加,美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赖逐渐减小。美国经济复苏将带动其他经济体趋好,增加全球石油需求,但对油价上涨的推动作用并不大。因为美联储将基于利好经济而加息,将放缓经济复苏步伐,进而迫使油价降低。4.小结总而言之,当前油价波动幅度较小,主要是由于主要经济体(中美欧日印)经济发展缓慢以及中东局势相对稳定。由于中美政府均谨慎调控宏观政策,两国经济增速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度变化,因此对油价影响有限。短期内,油价的主要决定力量主要有三个方面:(1)美国石油出口限制政策;(2)美国对伊朗石油禁运令政策;(3)伊拉克动荡局势。做空原油最佳的切入点为:美国取消国内石油出口限制;在此基础上,美国解除对伊朗石油禁运令,伊拉克局势得以缓解,中美经济增速超过预期,将合力最大幅度压低国际油价,6个月内至少跌15%-20%。如果以上事件依次发生于不同时间,油价下跌持续时间将延长,原油出口国将有更多时间削减产量,因此最终跌幅将减小。结合当前市场预期和经济发展趋势,最合理、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将是:美国石油出口和解除伊朗石油禁运令。具体传导方式为:多项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好于预期,美联储提前加息;但美国经济实际并没有做好加息准备,导致美国经济恶化;华盛顿加速取消美国石油出口以提振经济;同时,由于伊拉克局势难以得到缓解,迫于国际压力,美国解除对伊朗石油禁运令。若以上情形出现,预计石油下跌将持续4-6个月,跌幅可达10-15%。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