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李忱琵琶行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生于大历七年,卒于会昌六年。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29岁中进士。31岁与元稹结交。38岁,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44岁,上疏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江州司马。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儒释道白五六岁时,便学为诗,明白浅显,人人能解。与元微之齐名,世称“元粗白俗”。村塾儿童能唱元白诗。白诗流传到日本、开罗。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然性情恬淡,尝学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于儒学之外,尤通佛学,晚年与香山的和尚如满结香火社,故号香山居士。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走向衰败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诗中得到较全面的反映。他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今存诗近3000首。他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大类:一、讽喻诗:直接出于《诗经》。《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1、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如:《上阳人》、《后宫词》、《买花》等。2、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折臂翁》等。二、闲适诗从陶诗的一部分而来,又参以禅理,合陶诗、禅理而成。《大林寺桃花》三、感伤诗《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四、杂律诗《忆江南》白诗成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政治讽喻诗。二、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曲折离奇的情节描写、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和音调流畅匀称、优美和谐。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诗歌的前半部分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唐宪宗元和十年,藩镇吴元济勾结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白居易任东宫赞善大夫,是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之罪被贬江州司马。第二年秋,45岁的白居易写下这首不朽名篇。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调回长安。写作背景歌、行、引《琵琶行(并序)》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首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交代、、和。说明写作的原因,并为全诗定下了的感情基调。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概况凄切文章结构•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当前心境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一闻琵琶邀相见再闻琵琶诉沦落三闻琵琶青衫湿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互文)第一次演奏:秋“惨”!(离愁、沦落)侧面烘托:音乐的美琵琶女:寂寞诗人、客人:离愁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人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使用“比喻”的修辞。你能找出几处?一:大量运用比喻。二:以声喻声。三:叙议结合,妙语点睛。第二次演奏: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演奏序曲第一乐曲第二乐曲第三乐曲曲终倾诉悲情急切愉快幽愁暗恨激越雄壮第三次演奏: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满座皆泣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余音绕梁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衬托演奏效果。乐声已停,然余音绕梁,经久不息。“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如痴如醉,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名满京都的艺人才华横溢的诗人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同封建社会中一个才貌双全,却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对自己的凄凉遭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强烈的控诉。但并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华早逝,却没有从不幸中觉醒。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从“寻”“问”等一系列动词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急切、欣喜。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矛盾、含羞。琵琶女出场思考:这首诗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琵琶女主宾诗人自己作者始终将二者进行对比,并寻找共鸣之处。音乐将这两个失意的人联系在一起。江州司马之泪,是同情琵琶女之泪,亦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一个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知识分子,虽地位悬殊,但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平等看待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难能可贵,体现他尊重歌伎人格的进步思想。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共鸣本诗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枝枝叶叶总关情“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凄凉愁惨“别时茫茫江浸月”离愁别绪“唯见江心秋月白”寂静,烘托了音乐效果“绕船明月江水寒”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本诗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着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气势如江潮涌雪,奇境跌出,曲尽长篇歌行之妙。诗人将一倡女视为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尘、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内容回顾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演绎了一曲千古知音绝唱。在这个月光清冷、荻花飘飞的夜晚,白居易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