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养生理论概述:1、五行论: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金木水火土所对应的五脏为肺肝肾心脾。五脏之间的阴阳相生关系是: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用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阳气用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滋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五脏之间的阴阳相克是这样的: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水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火克金。2、阴阳轮: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道:指“道理”、“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3、四季养生: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不同的气候性质决定了我们要补充不同的营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自然界在春夏季节,阳气有弱到强,人体的阳气外露,此时为秋冬的收藏做准备;秋冬季节,阴气渐盛到大盛,人体的阳气藏于内阴气外露,此时为春夏的生长做准备。冬季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这是说人体在冬季调摄恰当,春季将不患或少患温病;夏季如调摄不当,暑热亢盛,津液亏损,暑邪内蕴,秋季将患风疟等。人的五脏和四季变化是相通的,具体是:春(风)气通于肝,长夏(湿)气通于脾,秋(燥)气通于肺,冬(寒)气通于肾。春季饮食宜选甘甜及温性的物质,以清淡可口为佳,忌酸涩、油腻和生冷;夏季饮食宜选择清凉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秋天饮食要注意保护阴液,滋阴润肺,少吃辛辣多吃酸的;冬季切忌硬、生冷食物,否则易伤脾胃。二、我国人民在养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很多人没有养生意识,尤其是年轻人,认为自己身体已经非常好,没必要养生。其实不然,有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通过平时养生来避免或者减轻的,关键是看自己平时也没有注意到这些传统养生的细节和小的生活习惯;人民平时的一些生活习惯就违背了传统养生的原则。很多人因为工作或学习原因,明明知道一些做法对身体不好,可还是得那样做,比如说熬夜工作,晚睡早起,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夏季过多吃冰凉食物,冬季不注意保暖,平时宅在家不注意锻炼等,这些生活习惯会慢慢对身体产生损耗。1、饿了才吃:生活中许多人不是按时就餐,且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吃早餐,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饿”。其实,食物在胃内仅停留4-5小时,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胃黏膜这时会被胃液“自我消化”,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饮食规律、营养均衡是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2、渴了才喝:平时不喝水、口渴时才饮水的人相当多,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忙人”。他们不了解渴了是体内缺水的反应,这时再补充水分为时已晚。水对人体代谢比食物还重要,生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成年人每天需饮水1500毫升左右。晨间或餐前一小时喝一杯水大有益处,既可洗涤胃肠,又有助于消化,促进食欲。据调查研究,有经常饮水习惯的人,便秘、尿路结石的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常饮水的人。3、困了才睡: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才去睡觉。按时就寝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人的一生约有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只有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才能维持睡眠中枢生物钟的正常运转。还有的人甚至熬夜。4、急了才排:很多人只在便意明显时才去厕所,甚至有便不解,宁愿憋着,这样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粪便和尿液内的有毒物质被人体重吸收,可导致“自身中毒”。因此,应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尤以晨间为好,以减少痔疮、便秘、大肠癌的发病机会。5、胖了才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日逐增加。导致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进食过量,营养过剩,缺乏运动。而这几种诱因完全可以在体重超标之前加以预防,如控制饮食,防止暴饮暴食,调整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理想的减肥药,因此,减肥不如防止肥胖6、病了才治:疾病应该以防为主,等疾病上身,已经对身体造成危害。疾病到来时都是有信号的,比如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疾病的前奏。平时应该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感到身体的亚健康,就要引起注意,要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依据传统养生理论,提高现代生活质量的措施:在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对生命的长久和生活的质量更加重视,主动地保持和促进健康的要求也更加强烈。但人们对如何促进健康,如何合理饮食、调节心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寻找最佳运动健身方式却不是十分明了。传统养生理论是我国几千年劳动人民摸索的结果,在现代也应该宣扬其独特的功效,引导人民学会养生,提高生活质量。概括起来讲,传统的养生方法主要有:气功养生、太极拳健身、导引、按摩保健等。所谓“民以食为天”,食物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在不同的时候应该吃什么,吃什么东西补什么。中国传统医学里关于食疗的记载也是非常多的,像《皇帝内经》。应当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自然界在春夏季节,阳气由初盛至强,人体的阳气盈于外,此时为秋冬的收藏作准备;秋冬季节,阴气渐盛至大盛,人体的阳气藏于内而阴气盈于外,此时为春夏的生长作准备。春天,由于气候转暖,新陈代谢逐渐加快,消耗增多,吸收、贮存营养物质的能力也随之加强。冬季,由于气温明显降低,各种活动相应减少,人体的新陈代谢较为缓慢,营养物质易被吸收和贮藏。1、春天生发,阳气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正是调养身体五脏的好时机,尤其肝脏需调息生养。饮食宜选甘甜及温性的物质,以清谈可口为佳。忌酸涩,忌油腻生冷。辛甘之品可助春阳之气,温性食品有利于保护阳气,如葱、姜、芫要等均可多食,但不宜食大热及过度辛辣之食品。一般情况下,不主张在春天服用补药及服用过多的补品,清淡爽口的饮食更利于春季养生。2、夏天阳光照射,气温偏高,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食物的调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因此,饮食宜选择清凉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酷暑盛夏,出汗过多常口渴,适当吃一些冷食可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盐类及维生素,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如西瓜、绿豆汤、杨梅汤等,但切忌因贪凉而暴饮暴食,否则会使胃肠道受寒滞而引起疾病。3、秋季膳食增进补秋燥易伤津液,故秋天饮食要注意保护阴液,滋阴润肺,宜少辛多酸,宜多食芝麻、核挑、糯米、蜂蜜、乳品、甘震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生津的作用。秋季各种动物性食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种类齐全,是最佳饮食和进补季节。因此秋天的膳食原则是科学搭配,适量进食,既要易于消化吸收,又要营养滋补。4、冬天气候寒冷,饮食宜热,饭菜可适当浓厚一些,应有一定量肉类,同时注意多摄取蔬菜维生素,如多吃胡萝卜、菠菜、油菜、豆芽菜、大白菜等。冬季切忌硬、生冷食物,否则易伤脾胃。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是保阴潜阳,甲鱼、藕、白木耳、芝麻、核桃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冬季晨起宜食热粥,晚餐应适当控制饮食,食后可做腹部按摩以助消化。老师说过我们人的气是一定的,人的正常寿命是生长期的5至7倍。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传统养生理论并遵守,做到天人合一,顺其自然,不要违背自然规律,注重平衡,按时吃饭、睡觉,不熬夜,合理饮食,不暴饮暴食。这样才能健康,才能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才能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