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矿井安全事故1、矿井经理决定以更快、更昂贵的方式挽救幸存者的生命,即使这会造成公司更大的开支,你认为这样做合理吗?为什么答案:从义务论的角度,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是每个人都享有的人权,不管代价多大都必须抢救。所以我认为矿井经理这么做是合理的。(1)能否采用如下等式:“某人生命价值=(年收入一年资源消耗量)×以平均水平统计人剩余寿命”进行生命价值的评估,如果不能,应当采用何种估价方法呢?答案:不能。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不能单单从经济角度对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进行衡量。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有时候不得不对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进行评估,某人生命价值=(年收入一年资源消耗量)×以平均水平统计人剩余寿命”只是对其劳动价值的评估,应该在此基础上加上精神价值。(2)应当如何对人的生命和金钱开支进行权衡呢?答案: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是不能用实物和金钱计量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生命永远处于第一位,而金钱只能放在之后。但是当个人受到伤害时,不幸已经发生,我们只能做出一点补偿,用金钱等对其家属进行安慰,帮助改善生活,最大程度的将伤害降到最低。(3)矿井经理招募志愿者从事救援工作,其中三名志愿者失去了生命。对于他们的死,与直接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相比,矿井经理是否应当承担相同的责任?答案:不应当承担相同的责任。矿井经理封锁安全隐患信息,没有采取任何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间接的导致矿工死亡,矿井经理有责任。而在招募志愿者时,志愿者心里清楚他们将要面对的环境,很有可能会死亡,而他们毅然选择前往,是因为他们高尚无私的奉献精神,如果他们死亡,矿井经理有一点责任,但是较于前者,责任要轻许多。(4)被困工人通过抽签来确定某个人被杀死和吃掉的行为是否合理?答案:从义务论的角度来看,吃人剥夺了其他人的生命权,是有悖于道德的,是不合理的。但是从功利主义来看,不牺牲一个人大家都活不下去,整个团体的利益将受到最大的损害。而选择抽签牺牲,大家机会都是均等的,可能牺牲一个人,但却能够让整个团体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是合理的。2、在矿井安全事故的案例中,如果有人事先预计将有八人以上的志愿者会在此次救援工作中失去生命,那么招募志愿者的行为是否仍然符合道德要求呢?请说明是或不是的理由。答案:招募志愿者的行为仍然是符合道德要求的。从义务论角度来看,一个行为在道德上是正确的或者正当的,当且仅当它出于对个人正当权利的尊重或者出于义务。志愿者自身对于所处的危险情况是了解的,他们的目的是救出被围困的矿工,是为了保障被困矿工的生命权,不管结果如何,这种行为本身在道德上是正确的,符合道德的要求。3、在矿井安全事故的案例中,安全事务主管在事故发生前,遵从经理的命令向矿工、经理的上司以及公众隐瞒了矿井安全隐患的真相,(1)他是否履行了其所承担的道义上的责任呢?答案:不是。安全事务主管向公众隐瞒了矿井安全隐患的真相,侵犯了矿工的生命权。从义务论角度看,他没有承担起道义上的责任。(2)在援救工作结束后,他是否有道义上的责任将事实真相公之于众呢?答案:有。在援救工作结束后,他有道义上的责任将事实真相公之于众。因为将真相公之于众,有利于社会了解实情,监督企业行为,更好的维护雇员的个人权利不受侵犯。(3)他是否应当选择向公司董事会或公司内部其他人而不是向新闻媒体吐露实情呢?是否遵命行事就是履行了道德义务?答案:从义务论角度看,他应当向媒体吐露实情。而遵命行事是为了保住自己工作,是以个人的功利为目的,没有履行道德义务。(4)告密现象的产生对公司的制度提出了严峻的质疑,为什么公司雇员以为自己有必要采取这种激烈的行动,甚至冒着失去工作的风险?答案:公司雇员对公司制度产生了严峻的质疑而告密,在此次事件中,从义务论的角度,公司的制度本身就违背了道德原则,而雇员其行为本身是正当的,是本着对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的目的而采取的。第三章案例1——经济危机1、美国1929年、2008年的经济危机究竟分别是怎么发生的?天灾还是人祸?答案: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引起了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直接原因是股票投机活动的空前猖獗,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2008年经济危机是一场次贷危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既是天灾也是人祸,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注定了必定会发生经济危机,但是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往往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由于人们股票投机活动的过度,从而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就容易引发经济危机。2、根据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这两次经济危机的发生是市场经济造成的吗?其原因有哪些方面。答案:是由市场经济缺陷所引起的,市场体制上存在着许多道德上的缺陷。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原因是:(1)资产和股市泡沫造成的过度消费;(2)科技和生产率大幅提高以后导致的供应急剧增加;(3)分配失衡造成劳动者收入增加远远低于生产的增加,导致的劳动者消费不能响应增加,进而导致社会的需求增加慢于生产的增加。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原因是:(1)主权债务危机史无前例,而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会让政府无力进行救助;(2)史无前例的资产泡沫,一旦资产泡沫破灭,会对金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让全世界的金融功能几乎瘫痪;(3)史无前例的内部债务,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债务规模,都是历史最高记录。一旦资产泡沫破灭,就会产生大量的负资产企业和个人。这些负资产企业和个人的大量出现,必定会导致世界需求进入无法想象的低谷;(4)由于美国倡导的超前消费加上泡沫经济,世界短暂的出现了消费历史高峰,而消费的高峰带来的必定是产能的扩张。2008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以后,各国的经济刺激,又增加了新的产能过剩。第三章案例2(1)2008经济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答案:2008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2)“真正的经济学理论,决不会同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产生冲突。经济学说应该代表公正和诚信,平等地促进所有人,包括最弱势人群的福祉。”为什么?答案:(1)经济决定道德。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观念也会相应变化,会推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2)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道德作为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规范,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之后,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力量,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由经济学与道德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经济学说只有符合道德规范才能长久。(3)“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为什么?答案:社会的经济发展源于企业的发展,带动这个社会的生活水平,增加劳动力社会向企业购买各类产品,服务,社会向企业提供了财富,使企业的实力越来越强,资金积累而企业又服务于社会当然企业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如增加就业、慈善捐助等,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道德的血液,只为一己私利那么他的企业也不会长久,社会责任是一个大的社会趋势,对个人可能影响不是非常大,但是放大到整个行业、这个社会,影响却是深远而广泛的。同时,对于那些讲究诚信“流淌道德血液”的企业来说,这也是一种无形资产,让人么都觉得这个企业靠谱,从而有利于吸引大量的忠实客户,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来说也是很有利的。因此,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第三章案例3(1)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制度能够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制度吗?答案: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制度不能够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的一个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是一次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传统经济学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理论和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都不认为社会主义能搞市场经济。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传统体制下我国经济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及时吸取了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实现市场经济的思想。它不仅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产生了巨大冲击,而且也为人们深入认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考。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互对立的传统观念。(2)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制度尚有哪些方面的严重不足而需要完善?答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一些缺陷,其主要表现如下:(一)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艰难。一是国有资产仍大量分布于一般竞争性领域,严重制约了国有经济竞争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国有资产仍大量分散于中小企业之中,户数比例高、资产规模小;三是在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基础教育等方面需要国有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国有资本却投入严重不足。(二)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社会信用严重缺损。无论在商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都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和违法、违规行为,如地区封锁,部门垄断等,社会信用严重缺损,政府、企业、个人的信用体系残缺不全,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引起的诚信缺失,比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缺失更有害,不仅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国家整顿市场秩序的努力,往往受到部门垄断和地方政府保护行为的干扰,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和执法监督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三)收入分配制度问题突出,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目前,我国收人分配制度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国有单位之间收入差别过大和内部平均主义严重的局面并存,有的收入分配约束不力,部分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失控,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调整未能真正分离,职工工资外收入过多、过滥,职务消费不受制约,分配秩序混乱;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不高,监控体系不健全,政府运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差距的力度不够。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对国有企业老职工的原有欠帐还未完全弥补,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的新机制不完善,突出的问题是:覆盖面仍然狭窄,缴费率过高而影响覆盖面扩大;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不牢固,国家、单位和个人负担的比例不够合理,个人帐户多是空帐;制度设计过于复杂且不统一,管理成本过高。(四)政府职能转换滞后,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明显薄弱。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与职能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在发展观念上,存在着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忽视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偏向;在政府职能上,直接干预市场较多,项目审批职能较多,战略导向和创造外部环境的职能相对薄弱;在组织结构上,存在纵向管理层级多,横向部门相互分割和掣肘现象,管理成本高,效率低;在约束和激励机制上,有些责任不明确,存在权力与利益挂钩、权力与责任脱钩的现象,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健全;在决策方法上,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亟待建立;在工作作风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