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陶渊明的隐逸情怀摘要:陶渊明是东晋诗人,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人物,被誉为中国隐士文化的代表,其开创的隐逸之风为历代文人所倾倒,本文旨在陶渊归隐田园的原因及其隐逸情怀进行释读。关键字:陶渊明归隐原因隐逸情怀正文: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阳柴桑人(今九江市)。自古及今,世人多论及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以追求静谧安逸、真诚无欺骗的古朴社会,追求淡泊高远、身无外求的人生,不肯沉浮应世,而选择辞官归隐,躬耕自励之路,来注解其隐逸。鲁迅先生更是誉其为“中国赫赫有名的大隐”。然而陶渊明并不是一个真正甘于贫贱寂寞,没有理想,没有人生追求的“隐者”他也想到过在政治场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胸怀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但现实社会的黑暗,将他这个出自书香门第,博学多闻的才子击得粉碎。矛盾之后,痛定之后,他最终选择“芳草田园”的生活了此一生,寻求内心的安宁与隐逸。归隐原因一、本性使然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然的本性。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庭和儒家思想较为明显,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职;他又饱读儒学经典,“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所以早年就有“佐君大业,大济苍生”的雄心,盼望建功立业,治国安邦。希望同其祖辈一样在政治场上有所作为耀其门楣,也许正是由于在这样的“光环”下,陶渊明开始像其他的文人一样有着渴望出仕的情怀。陶渊明追求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玄风扇炽的时代,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的品格。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应当说与东晋士族文人这种普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尚不无关系。就是这种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天然禀赋,使他不堪“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最终挂官归田。他写了《归去来兮辞》,在诗中他十分坦诚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切,违己交病”,超然的性格使他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在《归园田居》中,诗人歌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短短几句,对仕途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因“质性自然”“本爱丘山”,视仕宦之途为樊笼的陶渊明,终辞职归隐,抛离尘杂,返归自然。二、社会使然陶渊明归隐田园不仅要与他自身率真的个性结合考虑,更要从广阔的政治背景以及他的仕宦生涯去体察,他的入世与出世可以说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休戚相关。陶渊明作为封建社会一名接受正统教育的知识分子,自青少年时期就有猛志逸四海!的志向和壮怀,在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失败后陶渊明虽最终解职归田,但他少壮时,却是有一番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思想的。在《饮酒》、《杂诗》等诗歌中,他曾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表明了他并非一开始就有出世的想法。他出生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所处的东晋末年时局动荡: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二十九岁的陶渊明第一次出来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这期间,陶渊明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这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等诗中,他叹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诗中蕴籍着诗人太多的失望和悲慨,可以看出诗人也曾为是否归田有过痛苦的徘徊和犹豫,但终究“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终于找到了他最终的路——归隐田园。所以说,他的归隐是社会现实使然,是他的思想与社会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三、思想使然陶渊明所接受的思想也对他的归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在《命子》和《五柳先生传》里已经表露出对乱世多隐士这一历史现实的洞察:“纷纷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在丘。”他深受当时流行的老庄之学的影响。老子主张万物“复归于朴”,追求率真自然;庄子也主张“天道无为而自然”。对于道家来说,隐逸,除了躲避社会动乱,还有就是因不满现实黑暗的政治而在行动上采取的一种消极抗议;同时还具有本身内在的价值,即追求一种人生的解脱和精神上的自由。庄子隐逸思想的核心就在于解脱,讲究无功、无名、无己”,追求精神上的无拘无束,主张把自己从小我中解脱出来,与生生不息的宇宙大我融为一体。受其影响,陶渊明也非常注重精神上的超脱自由,把质朴自然视为人生理想的终极目标。儒家强调上古大同的世界学说和人身道德修养的理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在《时运》篇中表达了对孔子的羡慕,把“东鲁春风”的安谧生活与自己身边的农村世界融为一体,组成一个与乱世相对立的安静平和的小世界。此外,古代隐逸高士,如传说中的许山、务光,殷周之际的伯夷、叔齐,秦汉之间的商山四皓,都成为陶渊明树立了榜样,特别是在他仕途不畅的时候使他开始产生一种渴望寻求“无为”的精神慰藉,这些隐士对他的影响在《咏贫士》清晰可见。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