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品德的形成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的含义及构成1、品德的含义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的表现。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伴随道德认知而产生的,对人的到的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2、品德的构成二、态度与品德形成的过程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H.C.Kelman)【美】描述了价值内化的三个阶段:顺从、认同、内化。顺从(从众或服从):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相一致,而在认知和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同化(认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比顺从深入一层。认同不受外在压力的影响,而是主动接受他人或集体的影响。内化(信奉):内化是指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比顺从深入一层,主要表现是一致、接受和主动。三、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大众传媒等学校与集体家庭同伴自身的智力水平暴力的基础就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这是值得更深探究的问题,其中也有与暴力文化相关联的部分。现代影视作品在不断追求血腥场面极端真实、极其刺激的同时,也使暴力虚拟化了,使人们产生了再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如今孩子们喜欢玩的电子游戏更夸大了这一点。现在的电子游戏一般内容都是格斗、射击、打杀之类,在游戏中可以尽情使用暴力,因为在虚拟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受害者。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心四、社会规范及其学习社会规范:是社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的,用以调节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标准和规则,从而得以控制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社会规范的学习:指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第二节品德形成的理论对偶故事法一、皮亚杰(Piaget)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0-5岁儿童以“自我中心”考虑问题。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2、他律阶段(道德实在论)5-8岁,以行为结果来判断对错,尊重权威。3、自律阶段(道德主观主义)9-11岁,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开始考虑行为的动机。二、科尔伯格(Kohlberg)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根据道德两难问题研究得到如下阶段:1、前习俗水平2、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两难故事法海因茨偷药欧洲有个妇女患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治好,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这种药造价昂贵,要200元,而药剂师索价要2000元。妇女的丈夫海因茨尽全力只借到1000元。无奈,只好恳请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允许赊欠。但药剂师拒绝了,并说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只好在夜间偷走了药。海因茨应不应该偷药?法官该不该判海因茨的罪?为什么?海因茨偷药海因茨撬门进入药店,他偷到了药,给他妻子服用。第二天的报纸上就刊登了一则偷窃消息。布朗先生是一位警官,他认识海因茨。他想起曾看见海因茨从药店跑出来,意识到偷药的人就是海因茨。布朗先生想他是否应该告发海因茨是盗贼。布朗先生应该告发海因茨吗?为什么?1、前习俗水平(0-9岁)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从行为后果考虑问题:不能偷,抓住会坐牢。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是否对自己有利:应该偷,药剂师坏,不便宜。依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2、习俗水平(9-15岁)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按照“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求得比人的赞许。应该偷,否则妻子会死,别人会骂他没良心。第四阶段: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的定向服从团体规范,要尊重法律权威,有了法制观念。不该偷,人人都违法的话,社会就变得混乱。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社会的希望和要求: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尊重法制,但认为规则是可以修正的。应该偷,因为生命的价值高于药剂师对财产的所有权。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有独立的价值标准,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应该偷,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摆脱外在因素,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三、弗洛伊德(Freud)道德情感发展理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四、班杜拉(Bandura)的道德行为学习理论4161、抗拒诱惑【玩具实验】2、赏罚控制【攻击实验】3、模仿学习【饮水实验】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节品德培养的策略一、晓之以理,提高道德认识1、运用说服模型,提高说服效果2、小组道德讨论3、价值澄清1、态度改变的说服过程专业性说服者可靠性吸引力相似性信息的差异性强化信息内容信息的情绪性情境预警信息的组织性分心信息的重复性原有态度被说服者人格特征预防注射心理效应威信转移:一个领域的专家能否将影响转移到另一领域?睡眠者效应:低可信性对态度的影响是暂时的,信息本身的价值是影响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恐惧唤起及其回返效应恐惧唤起——唤起被说服者的恐惧有利于其态度的改变。回返效应——态度在当时是改变了,但后来又回到了原来的态度上。睡眠效应高可信度提醒赞同不提醒程度不提醒低可信度提醒即时三周后睡眠效应Kelman和Hovland发现,态度改变的持续时间并不依赖于对该论点细节的记忆,而与说服者的可信度有很大的相关。在一项实验中他们操纵说服者的可信度,事后立即测量态度改变量,发现可信度高的说服者引起较多的态度改变。但是三个星期之后这种差异消失了,此时可信度低的说服者的影响力与可信度高的说服者的影响力相当。Kelman和Hovland把这种低可信度的说服者的影响力随时间推移而提高的现象叫做睡眠效应。但三周时如果提醒被试有关说服者可信度的信息,则由可信度所引起的差异将恢复。可靠性与说服效果说服检察官者的影响罪犯力减少执法者权力增加执法者权力可靠性沃尔斯特(Walster1966)等人就证明了可靠性的效果。在实验中他们让罪犯和地方检查官支持增加或减少执法人员的权利,并且假设当他们支持的观点对自己不利时,说服效果最好。结果确实证明了这一点:检察官的说服力在要求增加执法人员的权利时有所下降,而罪犯在这方面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要求减少执法人员的权利时的说服力。逆反心理对态度变化的心理上的抗拒。原因:——确保行动的自由。——好奇心驱使。——说服宣传不当。2、小组道德讨论(Blatt)安排分组:包括道德发展水平不同阶段的学生,8-12人。选择道德两难故事引发良好的心向:说明意义、讨论规则等呈现两难故事引导讨论:引发“失衡”和“冲突”讨论结束后的工作每周一次,连续6-10次。3、价值澄清法(L.Raths)选择——自由地选择——从各种不同的途径中选择——对各种选择途径的后果三思后再作选择赞赏(珍视)——重视和珍惜所做的选择——公开表示自己的选择行动——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重复根据自己的选择所采取的行动二、动之以情,培养道德情感情感感染,以情育情情境引发,因境育情引导理解,以知育情舆论强化,以群促情三、导之以行,促进道德行为激发愿望组织训练自我强化适当奖惩树立榜样四、综合培养法4281、案例研究法2、游戏和模拟第四节矫正品德不良行为的心理学方法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及原因4321、过错行为指学生个体或群体所发生的违反学校中校纪校规的行为。2、不良品德行为指学生个体或群体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严重违反道德规范的、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3、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433外部原因:家庭(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学校社会内部原因:一般心理特点不良行为者心理特点二、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一)行为矫正法强化法模仿法厌恶法代币制强化法给予取消正强化物正强化(考试优秀,当众表扬)惩罚(上课捣乱,没收昨天发的小红花)厌恶刺激惩罚(考试不及格,罚抄书)负强化(罪犯表现好,给予减刑)模仿法的种类电视电影录像模仿现场模仿想象模仿案例:运用代币制使小华养成爱做家务劳动的习惯确定目标行为:每天完成整理床铺、整理玩具、清除垃圾、整理桌子4项任务。分析起点行为:每天只能完成整理床铺1项任务。选择代币(如纸牌、小红花、塑料片等)和支持强化物。拟定代币交换系统。实施。分析行为改变的效果。脱离代币:逐渐取消代币;逐渐降低币值。小华的代币制内容表我的日常工作表:点数1、整理床铺12、把玩具放在架子上13、清除垃圾24、晚餐后整理桌子2我的报酬表(我赚的点数可以换取下列支持强化物)1、选择所喜欢的电视节目32、选择我最喜欢的食物33、买新玩具204、短途旅行40爸爸和我同意我的工作表和报酬表。签名:(二)理性——情绪疗法A—B—C模式ABCDA:存在的一件事实B:个人对A的看法和信念C:当事人的情绪反应,反应可能适当,也可能不适当D:治疗【案例】16岁的男孩,个子矮小,身体瘦弱。——这是A“男孩子应该强壮高大,否则任何女孩子都不会喜欢。”——这是B。否定自己、自卑、郁郁寡欢、退出正常社交。——这是C。非理性的信念过分概括化:“我考试失败了,我是个没用的人。”“他昨天骂了我,他是个大坏蛋。”绝对化的要求:“我对他那么好,他一定要对我好。”“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糟糕至极:“我是天下最倒霉的人。”“我竟然失败了,太可怕了。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1、教导ABC观念: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会有不同的感觉。2、驳斥:先找出非理性想法再加以驳斥。可询问当事人下列问题,协助他们学习如何驳斥自己的非理性想法: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我的想法是来自事实还是假设?有什么证据证明我的想法是真实的呢?那一件事情真的那么可怕吗?我真的不能忍受吗?为什么那件事情必须是如此呢?我一定要得到我想要的吗?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3、实证上的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找出证据,加以分析,以驳斥非理性想法。4、理性的自我陈述:辅导者可以先示范,再让当事人复读或默念一遍。例如:“虽然我不喜欢……,但是我仍然……”“虽然到目前为止……但是我仍然……”“即使我碰到很多困难……但还不至于……”5、家庭作业:将学得的理性陈述用于日常生活。【偷窃行为的合理情绪疗法】1、找出非理性想法:我不能得到我想要的,我是个失败者,偷东西能让我觉得好些。这世界不公平,为什么他们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而我得不到?反正你们不关心我,我就坏给你们看,这样你们就会知道,还有我的存在。只要我有钱,我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别人也就会重视我。2、进行驳斥有什么证据证明你是一个失败者?为什么学业不好,就表示自己一无是处?世界是绝对公平的吗?别人都比你公平吗?你怎么知道?有钱别人就会重视你吗?没有人重视你你就活不下去吗?3、实证上的分析可利用团体辅导证明当事人仍有许多值得自信的地方。如“优点轰炸”汇集一些幼年生活穷苦但成年后事业有成的例子。阅读伟人传记,共同讨论书中人物所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并试着分析他们的想法。共同讨论同学中那些未受重视却又活得很自在的同学。4、理性的自我陈述不能得到别人的重视只会让我不愉快,并不会让我不能忍受。我曾有过偷窃行为,但并不表示我就是一个坏人。我希望世界公平些,但如果我得不到我想要的,并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有些东西并不是一定要得到。5、家庭作业记录一周内所碰到的事情、想法及感觉,驳斥非理性信念,写下理性的自我陈述。加菲猫减肥531、加菲是一只相当快乐、知足的猫怎么办呢?我会不会胖死呢?2、医生断定,如果加菲还是每天好吃懒做的话,会得肥胖病死去的3、加菲体验到失调,促使加菲想要减少这种不舒服的感觉4、应该怎么办呢??我要减肥!!!4、也许加菲开始不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