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三批合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1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5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8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3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9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24肺痿病(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29自发性气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341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病史及发病特点: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四季发病,以冬春多见。(2)临床表现:发病初起,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咳痰不爽、头痛、舌边尖红、苔薄黄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或高热烦渴、咳喘胸痛、咯痰色黄或带血丝、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3)主要体征:肺部局部叩诊可有浊音,听诊呼吸音降低或有湿罗音,或有支气管呼吸音。(4)主要辅助检查:肺部X线可有炎性改变;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或中性增多。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邪犯肺卫证:发热重,恶寒轻,咳嗽痰白、口微渴,头痛,鼻塞;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2.痰热壅肺证:高热不退,咳嗽,咳痰黄稠或咳铁锈色痰,胸痛,呼吸气促,口渴烦躁,小便黄赤,伴见大便干燥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3.痰浊阻肺证:咳嗽,咳声重浊,胸闷,咯白粘痰,伴有疲倦纳呆,腹胀,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滑。4.正虚邪恋证: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腹胀,神倦纳差;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二、治疗方案2(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邪犯肺卫证:治法:宣肺透表,清热解毒推荐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银花、连翘、桔梗、荆芥、麻黄、石膏(先煎)、北杏仁、甘草。中成药:银翘解毒丸(颗粒、片)、连花清瘟胶囊、银黄颗粒(片)、板蓝根颗粒等。2.痰热壅肺证:治法: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炙麻黄、石膏(先煎)、瓜蒌皮、黄芩、浙贝母、鱼腥草、苇茎、北杏仁、桔梗、法半夏、甘草。中成药:鲜竹沥口服液、清开灵颗粒(胶囊、片)、蛇胆川贝液等。3.痰浊阻肺证: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推荐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法半夏、陈皮、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茯苓、甘草。中成药:祛痰止咳冲剂、蛇胆陈皮口服液、橘红丸(颗粒、胶囊、片)等。4.正虚邪恋证:治法:养阴益气,清散余邪推荐方药:生脉散、沙参麦冬汤、竹叶石膏汤、六君子汤等,沙参、麦冬、党参、五味子、茯苓、白术、陈皮、青蒿、黄芩。中成药:生脉胶囊、养阴清肺丸等。(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三)其他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中药保留灌肠法、刮痧法、拔罐法、针刺清喘穴、经络刺激法等疗法,可配合选用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等设备治疗。(四)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如吸氧。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药物选择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五)护理:3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1.情志调护: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给予耐心的开导、热心的抚慰与鼓励,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保持心情舒畅,了解治疗的过程与方法,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生活调护:应注意经常改变体位、翻身、拍背、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避免衣物潮湿;保持室内干燥、温暖、空气新鲜;禁止吸烟,避免疲劳、酗酒等诱发因素,加强体质锻炼,预防感冒。3.饮食调护: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品,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甜腻肥厚之品。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根据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方热病急症协作组、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修改、制定的《风温肺热病诊疗标准》,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总体评价: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在10天内全部消失,X线检查肺部阴影基本吸收。显效: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在10天内大部分消失,X线检查肺部阴影大部分吸收。好转:10天内部分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或X线有所减轻。无效:10天以上症状和体征未减轻或加重者。(二)评价方法1.疾病疗效评估方法:主要针对患者的症状、体征为观察指标,其中对于“痰”指标包括了痰色、痰量、痰质的改变;壮热的观察指标包括了持续时间、热势、退热时间、热型改变;咳嗽的发作持续时间、咳嗽的剧烈程度;患者的主观感受;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作为参考。2.中医证候疗效评估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判定方法如下:中医证候积分分级量化指标(1)发热:_分0分=0级;2分=Ⅰ级;4分=Ⅱ级;6分=Ⅲ级;8分=Ⅳ级。(2)咳嗽:_分(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前24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计分表进行判断,并记录于患者日记卡)4计分日间咳嗽症状夜间咳嗽症状0无咳嗽无咳嗽11~2次短暂咳嗽仅在清晨或将要入睡时咳嗽22次以上短暂咳嗽因咳嗽导致惊醒1次或早醒3频繁咳嗽,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因咳嗽导致夜间频繁惊醒4频繁咳嗽,影响日常活动夜间大部分时间咳嗽5严重咳嗽,不能进行日常活动严重咳嗽不能入睡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3)咯痰:_分0分=0级;1分=Ⅰ级;2分=Ⅱ级;(4)胸闷痛:_分胸闷痛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VAS调查采用一条长10cm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被测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在该直线上做相应标记,距“无痛”端的距离即表示疼痛的强度。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为“可”,“8”分为“差”。临床治疗前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即可较为客观的做出评分,并对疼痛治疗的效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5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属于急性或亚急性咳嗽的患者(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控制以后迁延不愈的一类咳嗽。(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3)主要体征:肺部无阳性体征。(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诱导痰检测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2.5%。(二)证候诊断1.风邪犯肺证:咳嗽气急,或呛咳阵作,咽痒,遇冷空气、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或夜卧晨起咳剧,多呈反复性发作,干咳无痰或少痰,舌苔薄白,脉浮,或紧、或弦。2.风寒恋肺证:咳嗽日久,遇风或寒加剧,少量白稀痰,有夜咳,口不干,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浮弦。3.风热郁肺证:咳嗽日久,口干,咽干,日咳较多,食辛辣燥热之品则咳,少量白黏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弦。4.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邪犯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止咳利咽。6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风咳汤加减,炙麻黄、紫苏子、紫苏叶、炙枇杷叶、紫菀、杏仁、射干、牛蒡子、蝉蜕、地龙、僵蚕。中成药:苏黄止咳胶囊等。2.风寒恋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散寒止咳。推荐方药: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干姜、细辛、五味子、杏仁、桔梗、白前、苏叶、紫菀、甘草。中成药:通宣理肺丸等。3.风热郁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清热止咳。推荐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杏仁、桔梗、白前、紫菀、鱼腥草、黄芩、僵蚕、甘草。中成药:麻杏止咳片等。4.风燥伤肺证治法:疏风宣肺,润燥止咳。推荐方药:桑杏汤加减。桑白皮、杏仁、沙参、麦冬、五味子、桑叶、浙贝、枇杷叶、甘草。中成药:养阴清肺丸等(二)针灸根据病情可选择大椎、肺俞、定喘、风门、天突、合谷、尺泽、足三里等穴。(三)药物贴敷根据病情可辨证选择药物贴敷治疗。(四)砭术、刮痧、拔罐疗法万花油或甘油涂搽后背暴露部位,用砭石反复刮、擦背部膀胱经、督脉,以微现红瘀为度,可配合风门、大椎、肺俞等穴闪罐,达到疏通经络、驱散风邪的作用。每日1~2次。(五)其他疗法根据临床情况选用雷火灸、热敏灸疗法,也可配合使用经络刺激法,伴有咽痒、咽部不适等症状时,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六)健康教育1.生活、饮食指导。2.心理辅导。7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以咳嗽症状计分为疗效评价标准。痊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降至0分)。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有效:咳嗽症状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二)评价方法咳嗽症状计分: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前24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计分表进行判断及记录:总分值=日间计分+夜间计分。计分012345日间咳嗽症状无咳嗽1~2次短暂咳嗽2次以上短暂咳嗽频繁咳嗽,但不影响日常活动频繁咳嗽,影响日常活动严重咳嗽,不能进行日常活动夜间咳嗽症状无咳嗽仅在清晨或将要入睡时咳嗽因咳嗽导致惊醒1次或早醒因咳嗽导致夜间频繁惊醒夜间大部分时间咳嗽严重咳嗽不能入睡8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