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基础影响第一节城市人口第二节城市竞争力第三节都市圈第四节城市社会及城市问题第一节城市人口一、城市人口概念(一)城市常住人口城市人口通常专指城市常住人口。在我国,城市人口就是城市行政辖区内的市区与郊区的非农业人口,但不包括市辖县或市管县人口。现在,城市人口在我国还特定为居住在城市市区内并持有城市户口的人口。(二)城市流动人口常住流动人口指外地或外国来本市从事较长一段时间公务、商务的人员,也包括外来的临时工、季节工、借调人员等临时流动人口指前来开会、参观学习、工作出差、游览以及路过而短暂停留的人员。前者是对人口城市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的人口。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影响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直接牵涉到一个城市交通、商业、服务业等的规模与布置。它与城市的性质和规模有关,一般大城市、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风景旅游城市等流动人口数量较大,并且大城市中流动人口居住时间较长。城市流动人口与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密切相关。它具有两面性。二、城市人口迁居(一)概念城市人口迁居指的是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内的人口(往往是住户)移动。城市人口迁居有时也称城市内的迁移。(二)我国的城市人口迁居目前中国大中城市人口迁居的特点:呈短距离、蔓延式向外扩散,有别于西方国家以汽车为交通工具向郊区远距离扩散的郊区化。内在原因:家庭成员的成长、大量新家庭的形成和变动以及住户社会地位的变化等。外在原因: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第二节城市竞争力一、城市竞争力的内涵所谓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并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经济与社会财富的能力。本质上是城市在一定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它的战略目标是促进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高效运行和持续高速增长。参与竞争的主体是城市。二、城市竞争力的内容要素1城市综合经济实力2城市产业竞争力3城市品牌形象竞争力4科学技术竞争力和国际型人才开发与创新5对外、对内开放程度6基础设施竞争力7城市教育与国民素质8城市管理的竞争力9城市金融环境竞争力10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三、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必要性提高和巩固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寻求新的增长点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城市规划要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城市战略定位和城镇体系布局,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2004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排名,综合竞争力前十位的是: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厦门和天津。长三角城市的竞争力提升更快,长三角又以浙江最快,同时山东半岛地区城市竞争力明显提升,而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竞争力有所下降,初步表明以浙江城市为代表的内生、市场和开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更具竞争力。(二)香港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的排名,综合竞争力前23位的是:1.香港2.台北3.上海4.北京5.深圳6.广州7.澳门8.天津9.南京10.武汉11.杭州12.重庆13.苏州14.大连15.东莞16.沈阳17.成都18.青岛19.厦门20.佛山21.济南22.哈尔滨23.西安43.烟台49.威海第三节都市圈一、都市圈的概念都市圈概念产生于日本。美国:都市区。国内学者定义为:都市圈是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与若干个相关的周边城市组成的、在空间上密切联系、在功能上有机分工、相互依存并且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复合体。在空间上,都市圈有三个组成部分:核心城市、周边城市以及镶嵌其间的生态隔离带或都市农业带。二、发展都市圈的意义首先,都市圈内的城市优势互补,积极分工与协作,从而提高都市圈的整体竞争力。其次,都市圈带动提高区域经济的水平。第四节城市社会及城市问题一、住区阶层化城市住区是以住宅为主体,有一定的建筑规模、配套的公共设施和室外绿化等,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居住集合体。(一)现代城市住区的内涵按照人群活动和功能的不同城市社区可分为:生活居住社区、工业社区、商业社区、文教社区等,其中生活居住社区(简称住区)是城市基层社区中的主体部分,它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起点和归宿。现代城市住区指的是现代城市一定地域内享有现代生活方式并具有一定认同感的相对独立的人群聚居体,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一定数量和较高素质的人群;②一定面积的地域;③与现代城市社区生活相适应的规范;④满足现代城市社区生活需要的住宅和服务设施;⑤较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和互动的社区组织。(二)城市住区的类型自然型住区:内部居民的阶层组成混杂,异质性很高,即不同阶层的人住在同一小区内,其消费水平、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会有差别和冲突;阶层型住区:小区内部居民的阶层组成同质性高,同一阶层人入住同一住宅区,其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比较一致,居民之间有较多的共同理念和语言,易于沟通,容易形成和谐、融合的社区环境和社区文化。(三)住区阶层化的条件1基本条件:经济收入差距拉大中国社会转型导致经济收入差距的迅速拉大,同时也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这是形成阶层型住宅小区的基本条件。2必要条件:土地区位优劣导致房价差别住宅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土地区位的优劣。从而使不同阶层分居不同区位成为可能。3加速器:住宅市场化和职业流动的增大住宅的商品化与市场化才能使同一阶层的住宅消费者选购同一价位的住房住进同一住宅小区,组成阶层型居住社区。它提供了动力机制。4实践者和引导者:具有先进理念的开发商优秀的房地产开发商对于阶层型住宅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城市社区进步和发展的开拓者和引导者。(四)现状及趋势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新兴住宅小区和传统居住区并存。新兴住区又可以分为:平民型住区政府公务员和知识阶层住区成功人士和富裕阶层住区中高收入阶层的中产阶级住区高收入社会成员的别墅区趋势在居民的自主选择下,这些阶层型社区的雏形必将发展为成熟的阶层型居住社区。可见,我国大中城市居住小区正向阶层化居住社区迈进,住宅消费水平较高的人群正在向现代城市居住社区聚集,居住社区阶层化是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口迁居活动,一般情况下,它有助于新社区的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功能的优化。二、私人小汽车(一)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及其作用(略)1.促进产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2.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3.私人小汽车的发展也将持续推动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的提高。(二)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住宅郊区化使城市形态趋向分散2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面临持久的压力3停车场(库)的规划建设面临巨大压力4次级商业中心向城市边缘区转移5影响城市的视觉景观6城市环境规划要考虑小汽车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