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月亮》第二课时,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六方面十个环节进行说明。分类说课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策略1.本课到底要教学生什么内容、及其用途所选课文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走月亮》,这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主要描绘了了在秋天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月亮的美好画面。文章语言优美、韵味无穷、情景交融、情意深沉,体现了母女之间那种温馨、甜美的亲情。本文共有八个自然段,第一、第二自然段,作者以月、山、树、路等自然景象,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一幅山村月夜图,树与山融,月与人融,创设了一个静谧、美好、祥和之境。第三至八段主要写了“我”与阿妈一路走,所见之物、所闻之声、所想之事。小溪流水含香、水塘映月如抱、秋虫鸣叫似唱……直至抬头望见月亮与星星,恰似阿妈牵着我在月夜下散步,温馨甜美之情与自然景物和谐交融。本文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需着力引导学生加以品味。文中三次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看似重复,却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其次,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不仅增强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更使得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容相沫的爱。通过品味语言,文中句子所营造的意境、所蕴含的情感学生才能真切地体会到。2.本课内容选择依据1(它在整个课程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包括与课程标准的关系)选择依据2(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走月亮》一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与6课抒写乡情和友情的两首古诗,8课表现生命间舍身相救的童话《泥姑娘》,9课表达师生关爱之情的《难忘的八个字》,10课表达大作家高尔基与小男孩平等尊重之情的《小摄影师》一起,组成了本单元“感悟真情”的学习内容。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走进一个“人间处处真情在”的生活磁场,要让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浸泡在浓郁的真情中,使他们在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受到精神的熏染,从而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一腔真挚的情。由于本课是一篇散文,特点是形散神聚,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品味语言、想象画面和感情朗读的方式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情感。这样的目的,一方面很好的体现了文章的特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的特色,同时也充分落实了课标中“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和“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的要求。承德县第二小学三(4)班的学生,经过了两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初步的阅读基础,能文从字顺的读课文,但是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不强,品味语言和体验情感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学习本课之后,会更好的帮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的特色,从而更好的体会文章的意境以及母女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亲情。为学生以后读文章、写作文的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3.本课教学目标①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③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4.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存在的障碍、学生差异从整体上看,学生对月亮比较熟悉,但却不了解“走月亮”这一风俗;理解课文时,由于没有生活积累,对文章理解起可能不够深入,从而造成情感体验不到位。班级中的个别学生,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想当然地解释,会造成对文章理解的不正确。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接受比较快,对于课堂上的问题或是练习,经点拨完成较好;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出现问题,需要较多关注。5.本课的重点突破方法、难点化解方法文美是本文给我们最主要的感受,因此我把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领学生通过文字想画面,抓住词语理解文章解决教学重点。体会意境、品味语言、感悟情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词语的理解仍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文本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读与品味语言结合法,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体悟文章感情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6.阐述本课各环节的安排及其依据、情境引入约2分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文的兴趣。细读感悟30分钟,体会文章优美的意境、感受母女间浓浓的深情。整体回顾约5分钟,总结全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和精彩句段。时间分配拓展延伸2分钟,畅谈月夜布置作业约1分钟。7.本课教学活动设计⑴层次性⑵主体性⑶多样性此环节我将从(1)情境引入(2)细读感悟(3)整体回顾(4)拓展延伸(5)布置作业等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学开始,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孩子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月光的照射下的乡村景色美丽极了,真是令人陶醉。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的果香在明亮的月光下散步,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小作者发现的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大家是否曾经留意过。现在我们一定要用心读课文,体会作者是用了多么美丽的语言写出了我们也许曾经有过的感受。”二、细读品味,理解感悟。要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感受力,细微之处见精神,要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感情,用这种情愫的陶冶,让学生触景生情。新课标倡导:“以生为本”的新理念,要我们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所以,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诵读为主线,抓住了几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1)布置学生自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要求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思考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2)小组交流。这样富有诗意的文章,学生不仅喜欢自己反复诵读,更愿意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与他人交流,小组交流中给每个孩子充分的时间,他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争论,在生生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3)汇报交流。教师通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语言美,蕴涵的真挚的亲情。①“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问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流着”一词两次使用,朗读时要强调。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但正是这种语言,才将本无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欢快、幸福的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多少可爱”引导学生读出喜悦的心情。“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一个“抱”字: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影在水中的月景,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月亮、水塘和我们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好。②“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月光照在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而照在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团的了。小作者和妈妈伴着月光走过许多的地方,除了从重叠用“走过”这个词感受到,还可以从文中的“……”看出。引导学生想象:“我”和妈妈还去了那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孩子会有很多奇异和美丽的想象。这样的交流也是一种美的陶醉。)③学习反复句“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三次。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三、整体回顾、积累语言1.《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全文。四、拓展延伸,说月夜。读了课文,孩子们更进一步体会到乡村月夜的美丽,乡村月夜这是一种自然,宁静的美丽。让学生孩子们写几句广告语向朋友介绍乡村的月夜,邀请大家有时间去欣赏月景。五、布置作业:1.你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过什么或一起做过什么?想一想,说一说。2.搜集描写月亮的诗句或阅读吴然的其他作品。8.本课重点活动、及其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变方本课重点活动:品味语言、理解感悟;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一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二是在读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个性化朗读,同时更深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和文中充溢的母女之间的浓浓深情。通过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深刻感悟。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带有重点词语的句子,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和母法女之间的浓浓深情。预设方案及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变方法: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一需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本,学生恐怕抓不准,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中点拨,给学生方法,“授之以渔”;二在感悟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去品味语言,学生可能无从下手,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展开想象。9.本课教学资的选择、及其适切性的依据《走月亮》教学课件,图片(书中插图)、音乐和文中重点语句。符合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的认知特点,同时也符合文章语言所创设优美意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本课具体的评价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3.仿写片段仿照课文排比和反复的写法,写一个片段。评价方法:完成三项的为“优”,完成其中两项的为“良”,只完成一项的为“基本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