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6.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7.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8.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9.溢血:外出的血液进入到组织内。10.贫血: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11.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12.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且颜色灰白。13.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14.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15.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16.血栓: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17.透明血栓:在微循环小血管内形成的由纤维蛋白构成的、见毛细血管内充满红染、均质、无结构的团块或网状纤维蛋白的血栓。18.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正常的凝血与抗凝血机制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所导致的一个病理过程。是指在致病因子作用下,机体凝血机制被激活,在微循环中有大量微血栓形成,随后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引起出血;最后由于激活纤溶系统和其他抗凝机制,导致机体弥漫性的微小出血。19.休克: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20.细胞与组织损伤:指致病因素引起组织细胞的物质代谢障碍、机能活动改变与形态结构异常,是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21.变性:指细胞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类形态学变化。22.颗粒变性:是一种常见的轻微的细胞变性,其特征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细小颗粒。23.水泡变性:一般由颗粒变性发展而来,因变性细胞内水分明显增多,在胞浆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细胞呈空泡状。24.脂肪变性:是指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25.槟榔肝:肝脏由于慢性淤血发生脂肪变性时,淤血明显处呈暗红色,而变性部位呈灰黄色,其表面和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纹理,形似槟榔花纹,故称此变化的肝脏为槟榔肝。26.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内外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或斑点,与正常暗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皮状斑纹。27.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28.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由于蛋白质凝固、水分减少而变成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物。29.液化性坏死:以坏死组织迅速溶解成液体为特征的坏死。30.坏疽:组织坏死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或腐败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变化。31.干性坏疽:多发生于体表皮肤,尤其是四肢末端、耳壳边缘和尾尖。32.湿性坏疽:主要发生在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眼观坏疽组织为污灰色、暗绿色或黑色,常有恶臭。33.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菌引起的坏死,特征是坏死组织崩解彻底,眼观灰黄色,质较松软易碎,如干酪样物质。34.蜡样坏死:是肌肉组织的凝固性坏死。眼观坏死的肌肉干燥坚硬,浑浊无光泽,呈灰白色,形似石蜡样。35.脑软化:脑组织的液化性坏死。36.脂肪坏死:是指脂肪组织的分解变质变化。37.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自主而有序的死亡过程。38.溃疡:皮肤和黏膜的坏死灶腐离脱落后留下的缺损,较深的为溃疡。39.糜烂:皮肤和黏膜的坏死灶腐离脱落后留下的缺损,较浅的为糜烂。40.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内外环境持续性的有害刺激所作出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是非损伤性的、可复性的。41.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减小或数量减少而使其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42.病理性萎缩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的萎缩,可分为全身性萎缩和局部性萎缩。43.代偿: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家畜体内某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或结构遭到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的变化来进行代替、补偿的过程。44.修复: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包括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进行的修补以及对病理产物加以改造的过程。45.化生: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转变成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46.再生:机体体内死亡或损伤的细胞、组织,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殖来完成修复的过程。47.创伤愈合:是指创伤造成组织缺损的修复过程。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都是以组织的再生和炎症为基础的。48.钙化:若坏死范围较大,则增生的肉芽组织形成包囊,包囊内的坏死物可逐渐变干,甚至有钙盐沉着,即发生钙化。49.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强。50.肉芽组织:是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51.机化;是指机体内的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栓及血凝块等病理性产物。52.炎症:是动物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53.炎症介质:是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54.变质变化:55.渗出变化:56.增生变化:57.变质性炎:是指炎灶内组织和细胞变性、坏死或凋亡的变质性变化很突出,而渗出和增生过程比较轻微的一类炎症。58.增生性炎:是指以细胞增生过程占优势,而变质和渗出性变化较轻微的一类炎症。59.渗出性炎:是指发炎组织以渗出性变化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和轻微增生过程的一类炎症,是比较复杂又较为多见的炎症类型。60.卡他性炎:61.浓肿:指组织内发生的局限性化脓性炎,表现为炎区中心坏死液化而形成含有脓液的腔。62.蓄脓:即积脓,脓性渗出物大量积与体腔。63.蜂窝织炎:是指皮下和肌间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64.纤维素性炎:是以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炎症。65.出血性炎:是指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红细胞的一类炎症。66.败血症: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持续存在、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机体严重物质代谢障碍和生理机能紊乱,呈现全身中毒症状并发生相应的形态学变化。67.菌血症:细菌进入血液的现象。68.毒血症:指细菌的毒素或炎症灶中各种有毒产物被吸收入血而引起机体中毒的现象。69.脓毒血症:脓性的渗出,侵入到血流引起的全身性变化。70.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71.浮肿:皮下组织的水肿。72.心性水肿:心衰引起的水肿,通常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水肿。73.肝性水肿: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硬变引起的水肿。74.渗性水肿:中心环节是低蛋白血症,因组织结构疏松,皮肤伸展度大,容易容纳水肿液。75.积水:液体积于体腔内。76.脱水:细胞外液容量减少。77.高渗性脱水:动物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升高。78.低渗性脱水:动物脱水时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均降低。79.脱水热:细胞外液容量减少,使皮肤水分蒸发减少,影响散热,细胞内脱水可引起分解代谢的增强,以增加内生性水,但同时也使产热增加。80.水中毒:由水过量引起的低钠血症。81.酸中毒:82.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由于体内固定酸增多或碱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NaHCO3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病理过程。83.呼吸性酸中毒:是指由于CO2排除障碍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84.缺氧:是指当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或其利用氧的过程发生障碍时,机体的代谢、功能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85.低张性缺氧: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PaO2降低、C-O2减少和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所造成的缺氧。86.血液性缺氧:是指由于Hb含量减少或其性质发生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导致组织细胞供氧不足而引起的缺氧。87.循环性缺氧:是指因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减少,使组织细胞供氧不足引起的缺氧。88.组织性缺氧:是指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过程发生障碍引起的缺氧。89.发热:由于内生性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这样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90.发热激活物: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从而引起发热的物质。91.内生性致热原:产内生性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物质。92.肿瘤:是在体内外致瘤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细胞异常分裂、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93.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分裂增生,侵入周围这种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94.膨胀性生长:肿瘤往往呈结节状,向四周组织挤压,分界清楚,周围常有完整的包膜。95.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96.黄疸: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或胆汁分泌与排泄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巩膜、黏膜、皮肤以及骨膜、浆膜和实质器官黄染的病理过程。97.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血清中非酯型胆红素生成增多而发生的黄疸。98.实质性黄疸:由于肝的实质发生严重损伤,对胆红素的代谢发生障碍所引起的黄疸。99.阻塞性黄疸:由于胆管阻塞所引起的黄疸。100.尸僵:动物死后10-24小时时,从头部-后肢逐渐僵硬。101.尸斑:坠积性淤血。二、简答题1.皮肤局部发生充血的病理变化?答:组织或器官体积轻度增大,局部色泽鲜红,在活体充血部位的温度升高,充血组织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充满血液,2.引起局部缺血的原因?答:动脉痉挛、动脉管腔阻塞和动脉受到压迫。3.肺淤血的病理变化如何?答:肺脏膨胀,回缩不良,呈暗红色或暗紫色,在水中呈半沉浮状态。切面常有暗红色血液流出,支气管内有灰白色或淡红色泡沫样液体。4.贫血性梗死的病理变化?答:多发于血管吻合支少、组织结构较致密的实质器官,这些器官的动脉分支闭塞时,由于侧支循环不充分,使相应部位缺血,红细胞含量减少,梗死灶内残留的红细胞溶解后,血红蛋白被吸收,其颜色变为灰白色,在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之间常见暗红色充血出血带。5.湿性坏疽的多发部位及临床症状?答:主要发生在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如肺、肠、子宫和乳腺等。坏疽组织为污灰色、暗绿色或黑色,质软脆呈糊粥样,常发出恶臭。坏疽区与健康组织之间的分界不明显。可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6.肺水肿的病理变化?答:7.列举炎症的类型?根据渗出物的不同,分为哪些类型?答:1.变质性炎症、渗出性炎症、增生性炎症。2.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非化脓性炎、出血性炎。8.实质器官脂肪变性的眼观病理变化?萎缩时心冠状沟脂肪和肾脏周围脂肪的剖检病变?答:1.变性器官眼观肿大、表面光滑、黄红色或灰黄色,质地脆软,触之有油腻感。2.脂肪组织被灰黄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的胶样物质所取代,即表现为脂肪组织的浆液性萎缩。9.影响再生的因素有哪些?答:10.创伤愈合的种类及特点如何?答:1.创伤第一期愈合:愈合所需时间短,形成的瘢痕小。2.创伤第二期愈合:愈合时间较长,形成的瘢痕较大。11.炎症的本质是什么?说明理由。答:本质是全身反应的局部表现。炎症的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到动物整体,引起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同时它的发生与发展又受机体全身状态的制约。1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答:表现为红、肿、热。13.败血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答:病畜可出现高热、寒战、抽搐、昏迷等全身中毒症状,并伴有心、肝、肾等实质器官细胞发生严重变性或坏死。14.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如何?说明理由。答:1.发热;2.白细胞增多;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机能加强;4.血清急性期反应物形成。15.高渗性脱水的临床症状?答: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升高、病畜步态不稳、肌肉抽搐、嗜睡、甚至昏迷。尿量减少、尿钠浓度增高。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16.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答:照片!17.恶性肿瘤如何命名?答:1.由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之为“瘤”;2.由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3.来自未成熟的胚胎组织或神经组织的一些恶性肿瘤,称为“呈XX细胞瘤”或‘XX母细胞瘤”;4.结合形态特点命名。18.试述急性淋巴结炎的类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