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的原因探究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日本侵华的原因探究【摘要】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民族不平等;第二,社会未能实现工业化、近代化。民族不平等是由于外国侵略造成的,没有实现工业化和近代化是封建统治造成的。由于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并存致使中国逐渐趋于灭亡的境地。然而,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带来了近代文明,迫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且有主次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日本侵华过程中,日本的力量逐渐由强变弱,军事上也逐渐由起初的军事胜利到最后的彻底失败,相反,中国方面则由起初的不全面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军事上则由起初的相对失败变成最终取胜。那么,是何种原因推动日中双方向相反方向演变的呢?中日战争已经结束60多年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日本人对侵华战争的历史回避抵赖,死不认账,甚至颠倒黑白,美化战争。但也有不少有良知的日本史学家能做到秉笔直书,对日本侵华的事实毫不客气的加以揭露和批判。纵观日本侵华的全过程,日本侵华可谓蓄谋已久。早在明治年间,日本军国主义就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目标的大陆政策。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取胜,同时也使得日本步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成为西方列强在东方的侵略伙伴,并积极参加瓜分中国的罪恶活动。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成为军事帝国主义封建国家,接着又继承军国主义的传统,变本加厉的推行侵华政策。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步入了全面侵华阶段,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火。针对日本侵华的原因,本文试从日本国内政治、经济、人口和思想,以及国际关系和中国方面的态度等六个方面来探究日本长期侵华的历史原因,以便让读者对待日本侵华的原因有全面的科学化的认识。【关键词】:政治原因,经济原因,人口方面的原因,思想原因,国际关系方面的原因,中国的态度方面的原因。一、日本侵华的政治原因日本法西斯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1929至1933年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提供了良机。吉田松阴曾在1855年这样说:“俄美肯定讲和,我等决不能违次而失信于戎狄(欧美各国)。唯应严章程,笃信义,乘其间培养国力,换取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使失之于俄国之土地,偿之于鲜、满”①,“失之欧洲,取之亚洲”②。从这两段史料不难看出日本近代初期就已经存在的两种倾向:一是对欧美强国卑躬屈膝,唯唯诺诺,二是对中国、朝鲜这样的弱国处处掠夺,企图在牺牲中国和朝鲜的条件下弥补自己的损失,扩充自己的国力。“基于这一点,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就确定了对外扩张政策,宣称要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③。由此可见,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史书记载:“1890年12月,日本内阁首相山县有朋在第一届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公然宣称:国家独立自卫之道,一是捍卫主权线,二是防护利益线。何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域是也。何谓‘利益线’?即同我国主权线的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朝鲜和中国)是也④。”日本统治集团正是以这种强权主义为出发点,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开始走上大规模扩张道路。同年3月,山县有朋在给外务大臣的指示《外交政略论》中提到:“我邦利益线实在朝鲜、满洲⑤。”这也表明了日本的统治者所主张的不单纯是保卫国土,而是为侵略朝鲜和中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能更具有说服力。从日本发动的一系列重大的侵华事件,如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侵占华北等和全面侵华前日本政府的决策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日本侵华有着深刻的政治历史背景。1876年,日本海陆军开赴朝鲜,以武力胁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从而获得了在朝鲜的诸多特权和利益。“随着日本在朝鲜的势力不断膨胀,企图侵略中国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日本统治集团很快开始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⑥,但基于当时中国国内形势,日本军部才没有迅速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885年6月,日本政府采纳了伊藤博文等人的主张,继续向朝鲜渗透势力,同时还提出了一个以十年为期的扩军计划,作为发动对华战争的准备。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征讨清国策”,准备以主力进攻北京,并分并占领长江流域各战略要地,阻止江南清军北上;如果日本战胜,则将中国的辽东半岛、舟山群岛和台湾、澎湖列岛和长江两岸之地,都划归日本版图,同将中国其余地方则分割成若干小国,分别受日本监护。这份狂妄的计划还提出:“以五年为期作为准备,抓住时机准备进攻,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⑦。”此时,日本侵略野心已经跃然纸上,而且已经制成具体的行动计划,一场中日战争不可避免。为独霸中国,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袁世凯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的手段,历时五个月交涉,迫使袁世凯政府签订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从“二十一条”第㈤项内容上看,二十一条一旦实现,中国就要整个沦亡了!它遭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欧美列强的不满也就不难理解了。鉴于这一点,“日本寺内内阁上台后便主张采取比较隐蔽的侵略方式,即实行所谓的菊分根政策,也就是利用日本垄断资本在一次大战期间膨胀起来的机会,以投资的手段使中国殖民地化⑧。”东方会议时,日本形成了一个会议文件《对话政策纲领》。该文件中赤裸裸的声称,“中国东北是同日本的生存有重大关系的特殊地区,强调日本应当有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的思想准备⑨。”很明显“东方会议”的意图已经旨在“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来参与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⑩。”“东方会议”以后,会议上讨论决定的方针政策,被拟成一个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的秘密文件。奏折中提到这样一点:“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此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特殊区域⑾。”“日本占领了满蒙,“就可以用满蒙作基地”,征服全中国,“再利用中国的富源征服印度及南洋群岛,并进而征服小亚细亚及欧洲⑿。”继九一八事变之后,占领华北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日本关东军驻华北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给关东军司令部的秘密情报中也说:“现在满洲市场已臻饱和,短时期内亦难再行扩大,帝国原料与市场的解决,实不能不注意于进攻中国东北。故华北诚帝国之最好殖民地⒀。”这些充分表明日本蓄意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然后以华北为基地,向华东和华南扩张。1937年为全面侵华日本统治集团制定了所谓的“国策基准”:“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认为当前应该确定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⒁。”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综合其大陆政策和海洋政策,以全面进攻中国为突破,南攻南洋群岛,北攻西伯利亚的侵略扩张总纲领。这些事实充分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将随时掀起吞并中国并向亚洲其他国家扩张的侵略战争。二、日本侵华的经济原因近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原材料的严重不足。此时的中国已经成为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不可缺少的市场,1915年5月9日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经济侵略要求的具体体现,这也说明对中国各种经济资源的企图也构成了日本侵华的经济根源之一。另外,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经济危机也是构成了日本侵华的经济根源。1890年,日本出现第一次经济危机使得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国内的困境,把“激奋人心”导向国外,便加速了对外侵略的步伐。1937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日本处于内外交困的地步,最终决定了发动对中国的全面进攻。1937年6月近卫内阁一上台后,便明确提出“以战争来摆脱经济危机”的口号,因而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三、日本侵华时国内人口方面的原因近代的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国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伴随着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日本政府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即使有过把人口移民到巴西等行动,也未能扭转这种局面。据日本甲级战犯重光葵在二战后的监狱中所写的《昭和的动乱》一书记载:“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有三千余万人口,其后三十年增加了一倍达到六千万,每年人口增加近百万⒂。”一个小岛国,国内耕地面积狭小,矿物资源相对缺乏,如何供养众多的人口,这是可以动摇日本国策根基的大问题。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且近代中国当局落后无能,而日本在地理上与中国相距最近,文明程度又比中国高。侵华灭亡中国也成了解决日本人口膨胀的企图和幻想。日本近代学者、翻译家高田早苗以《帝国主义论》为名出版的书中提到:“人口之增加使土地增加成为必要,因此使彼等(近代民族国家)不能不以帝国主义取代以往之民族主义。亦即所谓帝国主义,无非彼等在力量与机会所允许限度内分割大量领土之一种希望⒃。”这同样说明了要为新增加人口寻找新的土地,侵略中国也是必然的了。四、日本侵华的思想原因日本是一个拥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日本军国主义者认定了近代中国的软弱、分裂,未看到被侵略的中国正在民族觉醒,固执的企图把中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从整个日本国名的战争认识来看,他们从战争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战争的侵略性,没有认识到日本发动战争使日本成为亚洲各国的加害者。到战争结束以后,这种思想也仍然存在。在一位日本历史学家眼中:“他们只觉得苦难的战争好不容易结束,现在可以安心的喘口气了,而没有去想被日本侵略过的亚洲各国国民⒄。”日本在侵略中国过程中,养成了蔑视中国和对中国的优越感,总是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力量,过低的估计中国人民的力量,这是日本敢于冒险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认识根源。五、从日本侵华前的国际关系角度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英国自张柏伦出任首相后,开始全面推行绥靖政策,美国则实行一种名为“中立”实为绥靖的政策。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威胁,法国也为英美马首是瞻,主张绥靖政策,社会主义苏联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和巩固内部、防御西方,斯大林也是积极避免与日本直接对抗。此时的国际社会正面临着德、意、日法西斯三国轴心的侵略威胁,反法西斯国家也迟迟未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对于日本来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日本提出了建立所谓的“大东亚新秩序”思想,企图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他的附属国,殖民地,作为被侵略国的中国此时还处于内战当中,国民党当局受到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思想的束缚,未形成反侵略统一战线。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日本法西斯集团决心抓住国际上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断然实行对华作战”,借此摆脱内外危机,实现全面灭亡中国的愿望。“为实行“南进”和“北进”的世界战略目标开辟道路,并加强日本与列强在亚太地区争霸的战略地位⒅。”六、从中国方面的态度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中国自张学良1928年“东北易帜”以后,中国方面实际上处于中国国民党完全统治时期。“七七事变”发生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在中国东部燃起,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猖狂挑衅,在中国国内,蒋介石发表了一系列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言论,一再宣称,国民党目前的任务,第一是“剿匪来安内”,第二才是“抗日来攘外”⒆。在这样的反动国策下,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不断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同时也加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西安事变以后,国民党方面正式由“攘外必先安内”转为准备抗日。当然,对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或多或少的努力支持过中国,然而由于蒋介石的私人恩怨,曾今也使得中美商谈受挫,中美军事合作趋于失败,为日本侵华间接的打开方便之门。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司令蒋介石的参谋——史迪威将军,曾这样的嘲讽蒋介石:“一个言而无信,动摇不定,诡计多端,不足依靠的老奸巨猾的家伙”,“二十世纪最诡计多端的政客”,“贪婪顽固,丑恶的小响尾蛇”⒇等等,可见蒋介石的个人原因的确也让日本人侵略中国减少了一定的阻力。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有国民党参加,才有全民族的抗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中华民族最终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是阶级矛盾并未因此而消除,一致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治势力最终朝相反方向演变。在日本侵华期间,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