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崔日明徐春祥(第3版)第2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发展崔日明徐春祥编著2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国际化经营企业本身不断演进为当今的跨国公司的形态。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本身的结构、特征和行业分布等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章主要就跨国公司及国际直接投资有重大理论影响的派别,特别是新近出现的几种理论进行阐述。3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三节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4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社会分工扩大和深化,生产更加专业化,导致对外投资出现。5第二节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西方学者关于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在1960年至1970年代主要沿着四个方向发展:一是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所拥有的净优势,如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二是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如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是根据生产区位理论,研究跨国公司为什么在某一特定国家而不是在其他国家进行投资;四是依据厂商理论,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如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优势理论。6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一、麦氏模型和“双缺口”模型二、垄断优势理论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四、比较优势投资理论五、内部化理论六、国际生产折衷理论7一、麦氏模型和“双缺口”模型(一)麦氏模型(二)“双缺口”模型8(一)麦氏模型国际资本流动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麦克道格尔(G.D.A.Macdougall)于1960年在其有关国际投资的论文“来自国外私人投资的收益与成本:一种理论方法”(TheBenefitsandCostsofPrivateInvestmentfromAbroad:aTheoreticalApproach)中提出来的,因此又称“麦氏模型”。9模型假设:(1)世界仅由甲国(接受外来投资国,假设为墨西哥)和乙国(对外投资国,假设为美国)组成,甲为资本稀缺国,乙为资本充裕国;(2)资本受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支配,即在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继续追加资本,则追加资本的单位产出率将递减;(3)两国国内经济均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资本的边际收益率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出率。10资本边际产出资本边际产出FEOCDJTNMHA乙国(美)拥有资本量甲国(墨)拥有资本量资本国际移动的经济效应资本允许流动前MPKMPK11在资本进行国际流动之前,甲国的资本存量由MA表示,乙国的资本存量由NA表示,整个世界资本存量不变,用MN(MN=MA+NA)表示。甲国由于资本稀缺,资本利率较高,资本市场利率为H;乙国则相反,由于资本丰裕,资本市场利率为T。甲国国内总产出为MECA表示的面积,其中资本产出为MHCA表示的面积,其他要素收入为EHC表示的面积,资本的边际产出为MH;乙国国内总产出为NFDA表示的面积,其中资本产出为NTDA表示的面积,其他要素收入为TFD表示的面积,资本的边际产出为NT。若甲乙两国均为封闭经济,资本不能跨国界流动,则资本相对稀缺的甲国的资本边际产出高于资本相对富裕的乙国,从而MHNT。12由于甲国的资本边际收益率MH超过了乙国的资本边际收益率NT,因此,如果允许资本在国际间流动,则只要甲国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高于乙国,则乙国的资本便会源源不断地流向甲国,直到两国的资本边际收益率相等为止,这时资本流动达到均衡,均衡点为O点,两国的资本边际收益率相等,为MI=NS,这时总计数量为AB的资本由乙国流向甲国。13资本边际产出资本边际产出FEOCLDBJSTNMIHA乙国资本存量甲国资本存量资本允许流动后资本国际移动的经济效应MPKMPK14资本的国际移动对甲、乙两国的产出产生了不同影响:甲国国内总产出变为MEOB表示的面积,乙国国内总产出变为NFOB表示的面积;甲国原资本所有者由于国内利率下降而使收益变为MILA,比资本流动前减少了IHCL,乙国资本所有者收益变为NSLA,比流动前增加了TSLD。资本AB从乙国流向甲国创造了收入ALOB,计入甲国的GDP,同时计入乙国的GNP。新增的资本收入中,甲国获取了LCO的收益,乙国获取了LDO的收益。15甲乙两国间的资本跨国界移动对双方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国民收入分配以及国际收支平衡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甲国看,虽然其资本收益率有所下降(由MH降到MI),但其原先国内资本稀缺状况得到了缓解。由于外资的引入,甲国的其他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等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GNP和GDP均将因此而上升,这将促进其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图中为甲国的新增收入LCO。在国际收支方面,若不考虑外贸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则短期内甲国的外汇收入会因外资的流入而迅速增加。但从长远看,随着外资利润汇出增多,甲国的外汇收入会有相应减少。16从乙国看,由于资本的输出,其他要素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其资本收益水平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GNP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图中表现为新增收入LDO。在国际收支方面,对外投资将会使乙国的外汇收入在短期内净流出。但在长期内,由于对外投资利润的不断汇回,乙国在国际收支方面的状况会得了改善。尽管各有利弊,但从总体上看利大于弊,双方均可获得新增收入,其总和为CDO(LCO+LDO)所表示的面积。17模型评价Macdougall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资本在各国间的自由流动,可以使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在国际间得到平均化,从而可以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全球财富总量,提高各国经济效益。限制外国直接投资的资本流动的经济代价是,世界经济效率的损失和各国的收入下降。由于上述模型对货币资本的国际运动作了高度简化,故对国际投资现实的解释能力是有限的。尽管如此,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理论分析,该模型还是以简单的形式提供了一个资本流动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18(二)“双缺口”模型资本国际流动的另一个重要模型是“双缺口”模型。“双缺口”模型最初是由世界银行的前发展政策副主席、美国经济学家H.B.Chenery(霍利斯·钱纳里)与以色列经济学家M.Bruno(米克尔·布鲁诺)于1962年在“DevelopmentAlternativesinanOpenEconomy:theCaseofIsrael”中提出的。19模型的基本逻辑: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一般约束是用于投资的资源的短缺,而不是缺少投资刺激。因此,经济的开放一般通过两条渠道来影响资本积累:一是通过举借外债来补充国内储蓄不足;二是进口一部分用于投资的资本品。20根据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如果以Y表示国民收入,以C表示消费,以S表示储蓄,以I表示投资,则有:Y=C+I,Y=C+S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为:I=S表明,在封闭的两部门经济中,储蓄是投资唯一可能的来源,一国的投资规模受制于该国的储蓄能力。如想增加投资来发展经济,就必须减少当前的消费。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收入的低水平导致了储蓄从而投资的低水平,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形成了某种程度的恶性循环。21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情况会得到改善。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可由Y=C+I+X(出口)和Y=C+S+M(进口)两式导出;即:I-S=M-X。其中,I-S为储蓄缺口;M-X为贸易缺口。应该注意的是,该等式的成立是指双缺口事后的相等,而在事前,则无论投资、储蓄、进口和出口都是相对独立的变量,这意味着投资超出储蓄的数额不一定恰好等于进口超出出口的数额,故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对此进行宏观调控。22发展中国家若能积极、主动地引进和利用外资,则流入的外资既可以弥补贸易缺口,提供进口必须的外汇,又可弥补因国内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能力而形成的储蓄缺口。23二、垄断优势理论(一)理论的提出与主要内容(二)理论评价24(一)理论的提出与主要内容垄断优势理论也称特定优势论,是产业组织理论在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领域应用研究的结果,是关于跨国公司凭借其特定的垄断优势从事国外直接投资的一种跨国公司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海默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论。25海默认为,跨国公司垄断优势是外部市场不完全的结果。其中市场的不完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2)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3)政府干预经济而导致的市场不完全;(4)由于关税及其他税赋导致的市场不完全。海默认为,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能够说明证券资本的国际流动,但它不能解释二战后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及与投资相联系的企业技术和管理才能的转移。海默因此提出,一个企业或公司之所以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当地同类企业或公司有利的特定优势。这种“企业特定优势”(Firm-specificAdvantage),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垄断优势,拥有这种优势比在当地生产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存在于以下七个方面:(1)技术优势。(2)先进的管理经验。(3)雄厚的资金实力。(4)信息优势。(5)国际声望。(6)销售渠道优势。(7)规模经济优势。26(二)理论评价理论贡献海默等人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不仅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而且许多内容具有科学性。该理论首次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市场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并论述了市场不完全的类型;提出了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其实现对外直接投资,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的条件,并分析了垄断优势的内容;提出了知识的转移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过程的关键;提出了跨国公司的寡占反应行为是导致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这些理论对于研究当代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垄断优势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美国少数技术经济实力雄厚、独具对外扩张能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对于中小企业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进行分析。而现实情况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也积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加入到国际直接投资的行列中来。27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理论的提出与主要内容(二)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三)理论评价28(一)理论的提出与主要内容理论提出背景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SimonKuznets)和阿瑟•伯恩斯(ArtherF.Burns)就曾指出,各种工业产品一般都会经历一种有规律的发展周期,即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阶段。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维农(RaymondVernon)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Cycle)一文中,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于分析国际直接投资活动,并先后于1971年、1974年和1979年多次阐述和补充其理论。由于维农是从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阐述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故他的理论被称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LifeCycleTheory)。29主要内容提出了与国际投资密切相关的I产品创新阶段(NewProductStage);II产品成熟阶段(MatureProductStage);III产品标准化阶段(StandardizedProductStage)不同的产品阶段决定了公司不同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区位的选择。30ProductCyclea美国b其他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ⅠⅡⅠⅡ国内生产国内消费出口进口国内消费国内生产进口出口国内消费国内生产进口出口ⅠⅡⅢⅢⅢ31(二)理论的完善与发展1966年,维农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模型后,由于模型存在的不足而先后于1971年、1974年多次对模型进行了修正。1974年,维农在《经济活动的选址》(TheLocationofEconomicActiv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