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归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7、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9、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10、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11、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12、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13、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14、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15、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16、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17、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2、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3、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4、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5、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6、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在一种物品的生产者之间的比较。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在一种物品的生产者之间的比较。3、进口: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4、出口: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1、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3、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4、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5、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6、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7、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8、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9、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10、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11、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12、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13、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14、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15、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16、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17、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18、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的状态。19、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的状态。20、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1、弹性: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的衡量。2、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3、总收益(市场):一种物品买者支付的量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4、需求收入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6、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1、价格上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2、价格下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3、税收归宿:关于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1、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2、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3、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4、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5、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6、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7、平等: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1、无谓损失: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1、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流行的价格。2、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3、进口配额:对在国外生产而可以在国内销售的物品的数量限制。第10章外部性1、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2、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3、科斯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4、交易成本:各方在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5、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第11章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1、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2、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3、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4、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5、公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6、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支付的人。7、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利益的研究。8、公有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第12章税制的设计1、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2、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3、平均税率:总收入除以支付的总税收。4、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支出的额外税收。5、定额税:每个人等量的税收。6、受益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7、支付能力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8、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交纳更多税收的思想。9、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交纳等量税收的思想。10、比例税: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交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11、累退税: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12、累进税: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第13章生产成本1、总收益(企业):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2、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的市场价值。3、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4、显性成本: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5、隐性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6、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与隐性成本。7、会计利润:总收入减显性成本。8、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9、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10、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11、固定成本: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12、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13、平均总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14、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除以产量。15、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除以产量。16、边际成本: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17、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18、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19、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20、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性。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竞争市场: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2、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销售量。3、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4、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第15章垄断1、垄断企业: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惟一卖者的企业。2、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3、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第16章垄断竞争1、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2、垄断竞争:存在许多出售相似而不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第17章寡头1、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2、博弈论: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3、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4、卡特尔:一致行动的企业集团。5、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战略的状态。6、囚徒困境: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7、占优(优势)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1、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2、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3、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4、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5、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6、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2、贫困线: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3、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和劳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4、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5、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收入。6、功利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7、效用: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8、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的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9、最大化标准: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10、社会保障: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11、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进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12、福利:补贴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计划。13、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1、预算约束线: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2、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3、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4、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5、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6、收入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7、替代效应: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8、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