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负责人武宏亮单位蓟县侯家营镇三岔口初级中学日期2010年6月14目录1.课题立项通知。。。。。。。。。。。。。。。。。。。。。。。。。。。。。。。。。。。。。。。。。。。。。。。12.课题申请评审书。。。。。。。。。。。。。。。。。。。。。。。。。。。。。。。。。。。。。。。。。。。。。2-123.开题报告。。。。。。。。。。。。。。。。。。。。。。。。。。。。。。。。。。。。。。。。。。。。。。。。。。。13-164.中期报告。。。。。。。。。。。。。。。。。。。。。。。。。。。。。。。。。。。。。。。。。。。。。。。。。。。17-205.研究报告。。。。。。。。。。。。。。。。。。。。。。。。。。。。。。。。。。。。。。。。。。。。。。。。。。。21-326.其它主要成果。。。。。。。。。。。。。。。。。。。。。。。。。。。。。。。。。。。。。。。。。。。。。。。33-587.发表的论文。。。。。。。。。。。。。。。。。。。。。。。。。。。。。。。。。。。。。。。。。。。。。。。。。08.获奖的论文。。。。。。。。。。。。。。。。。。。。。。。。。。。。。。。。。。。。。。。。。。。。。。。。。59-1199.成果影响证明材料。。。。。。。。。。。。。。。。。。。。。。。。。。。。。。。。。。。。。。。。。。。120-14910.其它重要材料。。。。。。。。。。。。。。。。。。。。。。。。。。。。。。。。。。。。。。。。。。。。。。150-17215备注:1.课题立项通知课题组自己打印一份装入即可,日期以课题立项评审表批准为据,填写好本校及课题组应填内容,其他空着。4.中期报告填写一份中期报告,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和专家评估要点以现代化建设创建或复查回访(或责任督学检查)其中一次为准。10.其它重要材料(1).工作报告(2).调查问卷(3).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4).数据统计结果(5).课题研究出版物、增刊等6.其它主要成果(1).以课题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结果下发意见、条文等材料(2).实际工作中已应用的课题研究成果材料9.成果影响证明材料(1).以课题研究成果在大会上所作讲话、经验介绍交流材料(2).上级给予课题研究成果方面表彰、奖励材料《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经济日益繁荣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了,但思想观念却没能及时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即使在学校中,常规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缺乏必要的关注。由此直接导致部分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甚至有部分青少年在走上社会后做出了危害他人16甚至社会的行为。二、研究价值1、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校提供教育教学上的指导,为改革教育观念、教育实践铺路;2、实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少或避免他们存在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更加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三、研究目标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指导我校教育教学活动。四、研究内容1、调查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归类整理常见问题及原因2、探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有效方法3、研究学生心理健康与促进其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五、主要观点1、实施素质教育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3、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关系人的一生。六、研究方法调查问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经验总结等。七、实施步骤第一阶段:申报立项(2010年4月——2010年6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提出课题申请。第二阶段:调查分析(2010年7月——2011年6月)编写心理调17查量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统计分析所取得的调查数据。第三阶段: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7月——2012年12月)进行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及个案分析。第四阶段:撰写结题报告(2013年1月——2013年7月)撰写结题报告,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阐释(一)组成结构本课题的参加者正处于老中青结合状态,团队中所有参加者均在我校一线教学岗位工作,处理学生问题与校园突发事件出色。整个团队不仅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且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和成果曾有多人次获各级教育学会的各类奖项,这是我们能力的突出表现,同时也受到了校领导好评,更有部分研究经验在校内得到推广。(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研究资料:以校图书馆为依托,搜集互联网为辅助。2、研究经费:学校资助5000元,自筹1000元。3、研究时间:预定研究时间为两年,根据实际需要可能会有所浮动。九、预期研究成果1、教育研究成果集2、实验结题总结报告18《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武宏亮所在单位:侯家营镇三岔口初级中学19一、研究概况:研究的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指导我校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培养健康个性,预防、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研究的内容:1、调查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归类整理常见问题及原因2、探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有效方法3、研究学生心理健康与促进其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研究的方法:调查问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经验总结等。研究结果及价值:1、编写心理调查量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统计分析所取得的调查数据,完成前期调查;进行个案分析。2、初步提出核心概念和基本观点,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依据所得研究材料,撰写相关论文;进行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及个案分析。3、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得到了加强,科研能力有所提升,最终形成教育研究成果集。形成了针对我校学生的第一手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基本上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对指导我校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培养20健康个性,预防、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能直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二、课题的政策、理论依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2、新课标的要求。《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14、主体教育理论。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5、人本教育理论。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教育者必须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6、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主要部分。三、研究过程:(一)切实负责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全面分析学生心理健康形成的诸多因素。1、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们课题组对我校2010级100名学生,作了调查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精心设计测试,这些题目包括面广,涉及到学生心理的多个角度。被测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是”和“否”。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本着学生完全自愿的原则进行独立地测试。然后根据学生的得分,来分析学生是否存在着心理上的缺陷,并统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我们测试的成绩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结果表明,我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7%。其中,性别的差异显著,男生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生检出率9个百分点。另外,调查发现,离异子女问题检出率高达42%,完整家庭的子女情况相对要好得多。222、将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个统计,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人际关系紧张,占39%;二是学习考试焦虑,占据28%;三是“自我”方面出现的问题,约占29%;其它各类问题占15%。进一步分析得知:首先,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涉及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或同学关系、异性关系等。其中,同伴或同学关系的问题最为突出,32%的同学不能正确认识,出现闭锁、防御、自卑等交往心理障碍。而离异家庭子女竟有38%的同学关系紧张。其次,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习上,具体分为:学习压力、厌学、学习困难、考试焦虑。再次,“自我”问题表现在:自我评价不准,或过高或过低;自我体验错误,出现自卑、焦虑或逆反心理;自制力差,易冲动、耐挫力弱。3、通过个案分析,学生不健康心理有如下几种类型:(1)骄傲自负心理: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好,或长期担任班干部,或经常参加比赛并获奖,或自恃父母有钱有权而骄蛮无理等。进入中学后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的成绩和外在的条件,不习惯中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又没有继续学习的决心和行动,他们就产生失落、怨恨心理,总认为自己“失宠”被“冷落”没有人“关心”等。(2)自卑孤僻心理:有的学生由于生理素质弱,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状况不如人家等原因,产生了自卑孤僻的心理,不愿与同学、老师交往,尤其不愿与条件比自己好的同学或是学习好的同学交往,他们心理压抑、行为孤僻,有时甚至有古怪异常的行为。23(3)贪图享受心理:现在的农村生活好过了,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长宠爱有加,不愿让孩子吃一点苦,使他们逐渐变得行为懒散,好逸恶劳,学习上怕苦、生活上讲究吃穿、抗挫能力差。(4)过分依赖心理: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上过于被动,遇到难题就等老师讲解,考不好就闹情绪;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往往容易造成流生。(5)任性自私心理:很大部分学生有这种不健康心理,他们在家中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顶撞父母,不孝敬长辈,在学校里吃不得一点亏,不礼让同学,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6)虚荣妒忌心理:有的学生无法正确对待比自己强的同学,对比自己强的同学、对被老师表扬的同学总是心存忌妒。(7)盲目从众心理:有些学生无法正确看待其他同学的违纪行为,总认为“别人可以抄作业,我也可以抄”、“你敢抽烟、我也敢”等。4、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家庭情况、当前的社会情况,对这些问题的出现作了深入的分析,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金钱至上”的消极思想,妨碍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传统“应试教育”留下的弊端,不可避免地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家庭的不和谐,导致学生出现种种问题。二是内部因素,初中生是理想、信念迅速变化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时期,开始了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这时候,学生的生理也迅速成熟,而心理的发展跟不上生理的发展,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与依赖,错综复杂的矛盾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