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说明“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学的一个概念,是质量管理中致力于对达到质量要求提供信任的部分。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学校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原理和方法,设置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将各执行单位、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职能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作、互相促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有机整体。其核心内容是学校要建立满足学生对教育服务要求、政府和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标,并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个层次的内部组织机构中去,同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通过过程控制的方法,逐步实现质量目标。一、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学生、社会更加满意树立“教育即服务”、“教育社会性”的理念。教学就是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学生是关注的焦点,要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因此,在体系中要求进行学生、社会满意度测量,了解和确定学生、社会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并争取超越学生、社会的期望。(二)“过程方法”的原则——使教学管理更加流畅将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过程来管理,要系统地识别和管理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服务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每一个过程要按照PDCA(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和改进等活动)循环实施闭环管理,确保管理目标的分级逐步实现。(三)“全员参与”的原则——使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全校全体人员的充分参与,才能使学校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教学质量保证工作,不单是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和各二级学院的工作,全校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都有保证教学质量的职责,全体教职员工都是教学质量保证工作中的一员。(四)“持续改进”的原则——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持续改进既有对过程的及时改进,也有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通过分析评价现状,识别改进机会,确定改进目标,寻找解决办法,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适应学校、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建立起学校的竞争优势和良好声誉。二、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框架(一)明确了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本模式(附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模式)一方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始于国家、社会和学生需求,终于国家、社会和学生满意的质量管理模式。学校首先应识别和了解社会、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将这些要求输入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目标和各项质量要求设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要充分考虑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学校自身也面临着发展与竞争的压力,这些都促使学校要关注相关方的满意度,评价相关方感受的信息。因此,在基本模式确立时考虑到了学校与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采用过程方法,系统地识别了学校所应用的过程,将影响教学质量的活动列为四个过程构成:一是实现教学服务的主过程即教学过程管理;二是为实现教学过程配备资源而构成的教学资源管理过程;三是对以上两个过程的策划、管理构成了质量目标、管理职责过程;四是对教学过程管理、资源管理实施的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和改进构成了支持过程,使每一个过程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也使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改进。这确定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保证、循环闭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其目的是保证各类教学资源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质量目标。国家、社会和学生满意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国家、社会和学生要求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和改进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模式信息输入信息流政策指导工作反馈(二)明确了四个主要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及其质量标准首先,明确了影响教学质量的18个一级观测点和38个二级观测点。这些观测点的设立既考虑到了外部教学质量保障评价工作的指标,又突出了我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和目标定位。譬如,我校是教学型学校,因此对教学过程管理更加重视,在一级观测点日常教学管理中设立了3个二级观测点,在一级观测点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中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与服务,体现了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外部评价工作的相对应。又如,我校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此在有关观测点中强调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其次,对38个观测点确立了质量标准。因为确立质量标准是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在“教学质量标准一览表”中既确立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质量标准,也确立了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质量标准,使教学质量保证工作有依据。(三)明确了各观测点执行“质量标准”的责任人、执行人及其在学校教学质量保证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内容明确了校长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及其在体系中应承担的职责。校长应从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质量目标、专业设置、管理职责、管理评审等方面提出要求,确保学校提供满足学生、社会要求的教学服务,以及通过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分管副校长对第一责任人负责,主要负责分管范围内的教学质量的保证工作,领导、监督、协调分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统一领导分管单位制(修)订教学质量保证框架、流程、实施细则;监督分管单位将学校教学质量标准和本单位内部教学质量保证框架的每项内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并根据教学评估和管理评审情况,制(修)订提高本单位教学质量的政策和措施,实现持续改进。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在学校分管校长领导下做好有关教学质量保证工作。制定相应的质量子目标及其质量标准,制定实现质量子目标和达到质量标准的计划、规范、流程,组织本单位具体实施,根据监督系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和改进。明确各执行单位内部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责任人及其各自职责,明确各执行单位内部执行质量标准的工作内容及其质量要求、执行人、执行流程等,理顺内部各岗位之间的工作接口,明确教学质量控制的责任人、监督内容和质量指标,从而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四)明确了监控系统及其主要监控内容和监控单位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为了掌握自身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状况、教学服务质量状况、学生和社会满意程度等,需要进行测量和分析,并对其中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事项督促改进,以促进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监控系统包括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和改进。教学质量监测是监测教学质量保证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主要有日常监督和定期监督。日常监督主要包括各执行单位内部的常规教学检查、专项教学检查、保证项目运行情况监督和公众监督,通过对执行教学质量保证项目的情况实行动态、适时、有效的监督,及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纠正,体现预防为主。定期监督主要包括教学评估和管理评审,通过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包括学年审核、专业评估和专项评估等),对学校教学情况、教学管理情况等进行检查、评估、审核,评定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审核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通过定期开展管理评审包括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评审、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的管理评审,确保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实现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可持续改进。数据分析包括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根据日常监督情况对教学质量保证项目执行情况、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教学评估,对学校教与学的情况及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确定其与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目标的符合度以及预防措施和改进机会;通过组织开展专项调查分析,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管理评审,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改进和资源需求作出分析,评价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识别改进机会,向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提供改进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的建议。持续改进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在学校整个教学服务过程之中。教学质量改进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各执行单位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针对教学评估、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制订预防、纠正和持续改进的措施,并落实到位。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根据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对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提出改进意见,并实现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五)明确了教学质量保证工作流程“总流程”是针对教学质量所涉及的若干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为使教学达到质量要求而形成的一个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链。总主线是按照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教学质量活动培养出的人才,能使国家、社会和学生满意。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一是建立质量目标和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提供资源保障;三是提供教学服务;四是对以上过程的监测、分析、改进。“总流程”以质量控制点为重点,以持续改进为目的,明确了教学质量监控结果的反馈途径。各执行单位内部日常监控信息要及时反馈,在子系统内部及时解决改进;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要将定期监控的信息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反馈至校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督促各执行单位改进,使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能够持续改进、有效运行。学校教学质量保证工作流程中主要有“总流程”及以上四个主要过程的分流程。(六)明确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明确了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以及各自的职责,确保质量目标贯彻实施。学校校长负责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是在校长主持下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并监督各个工作机构的执行情况;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是学校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执行教学质量标准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是工作机构,在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框架下,构建自身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具体实施,并根据监控系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和改进。三、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特点(一)系统化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集成系统,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并不是对原有制度的否定,而是根据现代质量管理理念,进行优化、整合、补充完善,进一步提高现有制度的推行力、执行力。其内容包括观念、目标、管理、资源、组织机构等要素;涉及范围包括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育辅助单位和每一位教职员工;中心任务是围绕“教学为中心”,统筹协调各系统间的关系,优化资源,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二)科学化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模式。首先,体系明确了教学质量标准,以及执行“质量标准”的责任人、执行内容等,是一种内在的自我优化、自我保证系统,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其次,它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相对超越于教学服务执行过程的质量监控,以一种外在的眼光全方位、全过程客观审视教学服务过程,全面掌握信息资料,并结合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督促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实现质量管理方式、手段的科学化。(三)规范化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一种规范的管理系统。由于体系要求重新整理、组合并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理顺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之间的工作接口,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确定工作基本程序,对每个岗位设立目标值,并通过质量记录对其中的重点环节加以控制,使得管理有依据、工作讲秩序、评价重证据。总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尽力达到标准科学、要求明确,职责分明、各负其责,依法(文件、程序)办事、以事实(各种记录等)为依据,预防为主、持续改进,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当然,任何制度最终都是要靠人来执行的,所以树立全员质量意识、调动学校的一切积极因素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也是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