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八首【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意思是说国家统治者如果能唯贤是用,举贤任能,那么这个国家就能昌盛,相反如果不能唯贤是举,奸佞当道,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灭亡。但是由于古代门第制度严格,许多有识之士因为出身贫贱而怀才不遇。在这种背景下,墨子大胆的提出为政者要尚贤事能、礼贤下士。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楚辞·卜居》墨子的学说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2020/5/2732020/5/274學術思想倫理觀政治觀宇宙觀經濟觀兼愛尚賢非攻尚同天志非命明鬼節用節葬非樂墨家十大主张三、尚贤第六单元《墨子》选读题解尚,崇尚尚贤,崇尚贤才1.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2.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3.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4.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目标1.通假字①今上举义不辟.贫贱________________②四鄙之萌.人闻之________________③谨.上为凿一门________________④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莫不敬惧而施.________________⑥美章.而恶不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________________“辟”通“避”,回避“萌”通“氓”,民,百姓“谨”通“仅”,只,仅仅“罔”通“网”,用绳线等结成的捕捉鸟用的器具“尚”通“倘”,倘若“施”通“惕”,警惕“章”通“彰”,明显,显著2.一词多义①肆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②尚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尚.何言哉手工业作坊延伸、扩张店铺、市场崇尚通“倘”,假如。尚且、况且自负、骄傲还,仍然③祖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吾祖.死于是至易水上,既祖.,取道④薄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效法祖父出行时祭路神治理不好接近减轻,减少3.古今异义①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今义:区别于孩子的成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上之所以..使下者今义:连词,表结果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指在高位者表凭借或依据,用来……的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①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________________名词作状语②则是本.失其所欲________________③谨上.为凿一门________________名词的使动用法④无能则下.之________________任用从根本上在上面使……降职(2)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然则众.贤之术________________⑥必将富.之贵.之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作名词⑦美.章而恶.不生________________使……增多使……富有,使……尊贵美好的事,丑恶的事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________________②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________________③是其故何也?________________④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____________判断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5.文言句式第一段:者:第一个:用在“今”“昔”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表示:“………的时候”,第二个:……的人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治:治理得好,太平本:从根本上是其故何也:宾语前置在:在于事:让……做官(任用)将:就众贤:使贤众,使动用法理清思路•1、“王公大人本失其所欲”的原因是什么?不能尚贤任能•2、墨子指出王公大人的要务是什么?众贤1、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先生墨子说:现在王公大人治理国家,都希望国家富强,人民众多,刑政治理,然而结果却国家不得富强而得贫困,人口不得众多而得减少,刑政不得治理而得混乱,完全失去所希望的,而得到所厌恶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先生墨子说:这是因为王公大人治理国家不能做到尊贤使能。在一个国家中,如果贤良之士多,那么国家的治绩就大;如果贤良之士少,那么国家的治绩就小。所以王公大人的急务,将是如何使贤人增多。①段:众贤之的:国家富、人民众、刑政治《尚贤》内容要点第二段1.释义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术:方法奈何:怎么办2.归纳本段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段。翻译:那么,使贤人增多的方法是什么呢?3第三段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第三段释义并翻译富:使……富有(形容词使动用法)贵:使……高贵(形容词使动用法)将:才厚:纯厚乎:在(介)辩:有口才道术:治国方法固:本来就是(副词兼有判断作用)珍:比喻人才佐:辅佐的臣子然后:这样……才(含义: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后)3、众贤之术在哪里呢?•“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即尚贤事能)换言之,“尚贤事能”可以使“国之良士”“得而众也”3、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说:譬如要使一个国家的善于射御之人增多,就必须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之后国家善于射御的人就可以增多了。何况还有贤良之士,德行醇厚,言谈辩给,道术宏博的人呢!他们确实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良佐呀!也必须使他们富裕,使他们显贵,尊敬他们,赞誉他们,这之后国家的良士也就可以增多了。①段:众贤之的:国家富、人民众、刑政治②③:众(尊)贤之术: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尚贤》内容要点4、古代圣明的君主是怎么做的?列德而尚贤有能则举之举公义,辟私怨4、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2),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所以古时圣王为政,说道:“不义的人不使富裕,不义的人不使显贵,不义的人不使相亲,不义的人不使接近。”所以国中富贵的人听到了,都退下来商议说:“当初我所依靠的是富贵,现在上面举义而不避贫贱,那我不可不为义。”有亲的人听到了,也退回来商议说:“当初我所倚仗的是与上有亲,现在上面举义而不避疏远,那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3)、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4),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相近的人听到了,也退回来商议说:“当初我所倚仗的是与上相近,现在上面举义而不避远人,那我不可不为义。”远处的人听了,也退回来商议说:“当初我以为与上面太疏远而无所倚仗,现在上面举义而不避远,那我不可不为义。”一直到边鄙郊外的臣僚,宫庭宿卫人员。国都的民众,四野的农民听到,都争先为义。这是什么原故呢?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这是因为君上用来支使臣下的是一件事,臣下用来侍奉君上的也是同一条道。这好比富人有高墙深宫,墙已经立好了,仅只在上面开一个门,有强盗进来了,关掉他进入的那张门来捉拿,强盗就无从出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在上面的得其要领。①段:众贤之的:国家富、人民众、刑政治②③:众(尊)贤之术:富之贵之敬之誉之④段:举贤之要:亲疏远近---皆可为义臣庶众萌---皆竞为义《尚贤》内容要点因果推论•思考:尚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5、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所以古时圣王为政,任德尊贤,即使是从事农业或手工、经商的人,有能力的就选拔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即是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对他就不会敬重;俸禄不厚,民众对他就不信任;如果权力不大,民众对他就不畏惧。拿这三种东西给贤人,并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要把事情办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5),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所以在这时,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功劳定赏。衡量各人功劳而分予禄位,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不会永远贫贱。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黜他。举公义,避私怨,说的即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尧把舜从服泽之阳拔举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大治;禹把益从阴方之中拔举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统一;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6),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7);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汤把伊尹从庖厨之中拔举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计谋得行;文王把闳夭、泰颠从狩猎者中拔举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西土大服。在这些时候,即使处在厚禄尊位的大臣,没有不敬惧而不邪的,即使处在农业与手工、经商地位的,没有不争相勉励而崇尚道德的。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8),则由得士也。所以贤士是用来作为辅佐和接替的人选的。因此,得到了士,计谋就不会困乏,身体也不会劳苦,名立而功成,美的更加彰著,恶的不会产生。这都是因为得到贤士。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尚贤》内容要点因果推论⑤段:尚贤之效:6、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所以墨子说道:“得意之时不可不举用贤士,不得意之时,也不可不举用贤士。如果想继承尧舜禹汤的大道,就不可不尚贤。重尚贤良之才是政治的根本所在。”⑥段:尚贤政本:推出结论。《尚贤》内容要点因果推论尚贤的具体内涵•反对任人唯亲。•不分贵贱、不论亲疏,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让底层百姓和富贵子弟有同等机会参政。38墨子的文章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可以说我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如何展开论证的?①段:众贤之的:国家富、人民众、刑政治②③:众(尊)贤之术:富之贵之敬之誉之④段:举贤之要:亲疏远近---皆可为义臣庶众萌---皆竞为义⑥段:尚贤政本:推出结论。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尚贤》内容要点因果推论⑤段:尚贤之效:1:是什么?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2-4:为什么要尚贤事能,阐述了“为什么”的问题。5:如何尚贤事能,阐述了“怎么办”的问题。6:结论:尚贤,政之本也。逻辑思维行程附:板书设计(1段):“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反面论证)(2段)承上启下(3段)“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尚贤事能)可使贤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