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体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的提出(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价值1、课题提出的背景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新一轮改革中,体育课程教学有了新的突破,在50多年来体育学科教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质的变化,一门崭新的课程---体育与健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三年多实验的基础上已经全面实施,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新课程给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促使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进展。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在体育教育方面,从思想认识到实践落实存在一定差距,怎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进步,更好的为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服务就是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①本课题立足于实践操作,运用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研究,积累教育经验,形成在场地小、器材小的条件下,有利于大班额体育课教学的、独具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体系,探索操作性较强的农村体育课教育教学实践模式。②本课题研究着力突出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③有助于构建体育课教学模式新的具体操作步骤。本课题研究以小学生为切口,构建有利于小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新的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1)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教育目的论。充分发挥和开发体育的多功能作用,通过体育课的教育教学,努力培养二十一世纪社会所需要的自主型、实践型和创新型的综合型人才。(2)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体育课教学的相关理论。本课题试图在实践的基础上作初步的理论概括,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体育课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二)省内外同类问题研究现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学校规模发展的相对不均衡,在经济发达地区早已进入研究优化小班教学的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多、教育经费少的状况,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较好的完成大班额、场地小、器材少条件下的体育课教育教学任务,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急需解决、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1、探讨如何加强体育教育思想认识。实施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应当建立在对时代特征和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科学认识基础上,还应当更加具有选择性、综合性和均衡性,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2、如何提高体育教育设施利用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在配齐体育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必备器材,使之配套,形成系列,提高其使用效率。3、如何在体育学科中形成现代化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综合性、时代性、实用性和地方性;在教学方法上,要探索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结合、欣赏和训练结合、陶冶情操和发展健康的个性结合;在教学目标上,要坚持从素质教育的宗旨出发,把开发潜能,提高素质,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体育教育的归宿。二、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思路(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现状研究关于现行农村体育课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关于“农村体育课教学---大班额、场地小、器材少”的基础理论研究。关于“农村体育课教学---大班额、场地小、器材少”的内涵与特质研究。2、目标研究从实践到理性探索,基本形成可操作的大班额、场地小、器材少条件下的农村体育课教学体系。4、策略研究完善“农村体育课教学---大班额、场地小、器材少”的一般策略和具体策略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科学界定“农村体育课教学---大班额、场地小、器材少”的内涵,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目标体系。2、构建促进“农村体育课教学---大班额、场地小、器材少”的相关操作策略,包括一般策略和具体策略。3、形成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农村体育课教学---大班额、场地小、器材少”的保障机制。(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及步骤1、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1)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研究课题,边实践边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过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2)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研究信息、研究资料。搜集、整理和运用省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农村体育课教学---大班额、场地小、器材少”的内涵、外延进行科学的界定,对“农村体育课教学---大班额、场地小、器材少”的目标作具体的描述,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3)采用问卷调查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各阶段的成果,掌握丰富的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2、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第一阶段:2009年9~2009年12月达成目标:(1)参加课题工作会议,了解研究计划及其基本精神。(2)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3)填写《景县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4)搜集文献资料。阶段成果: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及研究方案的设计。第二阶段:2010年1月~2010年7月达成目标:(1)做好现有农村体育课教学的现状问卷调查及统计。(2)做好学校现有体育课表的情况统计分析。(3)启动研究,重点研究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发挥,课题组成员做好记录,及时分析,定期参加课题观摩、交流、汇报,向课题组提交自己撰写的论文、教案。(4)做好中期问卷调查及统计。阶段成果: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第三阶段:2010年8月-2011年8月达成目标:(1)在原有基础上,重点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有效的促进课题的研究。(2)做好后期问卷的调查及统计。(3)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汇集教案。(4)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阶段成果: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三、课题研究的基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及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曾参与《如何转化学困生》的研究,社会评价效果良好。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一)课题组人员结构、学术背景本课题组共五人,都是现任教师,有三名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一名计算机科技专业教师,一名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其中有三人发表过学术论文,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负责人曾参加过教委组织的课题研究。姓名职务专业年龄论文题目发表时间刊物王建新教师小学教育40《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2008.5《教学交流》吴荣新教师计算机科教26张立华教师小学教育36《启思激疑,教会学生提问》2008.5《教学交流》葛立华教师小学教育3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2009.7《中国校外教育》。刘刚教师体育教育29(二)研究时间:2009年9月——2011年8月(三)研究经费:教委拨发。(四)研究设备:网络系统、学校体育器材。(五)参考资料我们首先借助网络系统,在“中国教育网”、“中国学校体育网”、“学校体育网”等网页上检索资料;其次,我们查阅了《中国教育报》、《体育报》、《新体育》、《教学与管理》、《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最新教学模式全书》等;再次,我们还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如下:[1]王崇喜等《体育科学研究基础》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2]金钦昌等《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顾渊彦等《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4]赖天德等《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5]李大春等《与体育教师谈心》[6]张天宝等《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7]毛振明等《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