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执教人杨朗课型新授教案类型自主主备人杨朗集体备课日期合作释疑2、读一读,写一写。cuò肇(zhào)埋没(mò)彷徨(páng)(huáng)不知所(措)使用日期主管人华裔(yì)论语(lún)儒家(rú)3、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课题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研讨意见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学习目标1.掌握格物致知的含义并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2.抓住论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并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不知所措: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神的人。【自学目标】(9分钟)(1)再次认真朗读课文独立思考: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本文的中重点目标1、3心论点是什么?(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哪三个问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难点目标3有疑难的地方同位或小组局部交流。检查反馈:(1)a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教具Ppt课件b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过程(2)a什么是格物致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1-2)提出问题明标自学(一)导入新课:b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3-12)分析问题首先视频导入引出新课。然后出示学习目标并检查预习情况。c怎样才能做到格物致知?(13)解决问题1、了解作者。【合作交流】(15分钟)【知识链接】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自由读课文,先自主思考,有疑难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完成下面问题:(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点拨拓展的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达标训练【检测环节】当堂检测。(5分钟)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3)本文主要运用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检查反馈:(1)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1)a《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第2节)(2)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b“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3)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消极地袖手旁观。(第13节)2.儒家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2)原因有以下三点: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是指《诗》《书》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礼》《易》《春秋》。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3.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什么问题?作者的论点是什么?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第13段)板书设计主要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点)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据、对比论据(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堂堂清天天清1、完成学案上全部内容。三、课堂小结。(2分钟)结合对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完成填空。2、整理并处理本课练习《补充习题》《同步练习》。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3、把错的字词整理在错题集上。学习它,不只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清的对象的合格人才。四拓展延伸教后感“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你能再举一些例子来证明吗?联系实际,体验反思: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吗?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