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现代中日关系的思考(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纲要六组——近代史纲要第六小组关于近现代中日关系的思考近现代中日关系的五个阶段甲午战争到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日本投降到中日建交中日建交至今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一、明治维新到中日甲午战争一八六八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新政权以天皇的名义发布《五条誓文》,明确提出要“求知识于世界”。从此拉开了中日近代关系史的序幕。返回下一页上一页1.1、近代日本的第一次侵华战争1874年4月,日本政府组织“台湾生番探险队”,任命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藩地事物督署。5月7日正式进犯台湾。台湾人民以原始武器英勇抗击日军。清政府任命福州船政大臣沈藻侦,率大军渡海保卫台湾。本来日本已渐感国力不支,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美、英、法三国公使的“调停”下,与日本和解,1874年10月31日达成协议,李鸿章与日本全权大使大久保利通签订中日《北京条约》。返回下一页上一页台湾同胞奋起抗击日寇的侵略殖民。图返回下一页上一页返回下一页上一页1.2、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本偷袭中国运兵船,挑起事端。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返回下一页上一页《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近代以来,台湾问题成为中国最大的国殇、最大的乡愁。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甲午战争中最残忍的一页——旅顺大屠杀返回下一页上一页二、甲午战争到九一八事变甲午战争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强国,战后,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扩张,为其在上世纪30年代大举侵华埋下伏笔。总之,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尝到胜利滋味的日本显然再也停不住侵略的步伐,又开始了对中国新的一轮侵略。返回下一页上一页2.1、日军充当八国联军的先锋20世纪初,列强认为瓜分中国的时机已到,立即出兵企图瓜分中国,1900年七月13日八国联军进攻天津,联军出动兵力5055人,其中日军为2700人。8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投入战斗的八国军队共15000余人,其中日军7200人。日军是八国联军的主力军,也是洗劫北京城、绞杀义和团等反帝武装的骨干。日本兵威所至,到处抢劫钱财,残害人命!返回下一页上一页被八国联军洗劫后的北京城与往日的繁华相比确是凄凉衰败的人间地狱。返回下一页上一页2.2、中国怎么成了日俄战争的战场1904年2月8日,日军向旅顺俄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10日,日俄正式宣战。经过一系列的恶战,俄军沙俄军队战败向北败退。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在美国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背着中国,擅自在中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条约签订后,日、俄两国立刻逼迫清朝政府给与承认。1905年12月,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除了接受日、俄《朴次茅斯和约》中的所有规定外,还额外给日本一些些权益。返回下一页上一页日俄海战日俄在中国东北交战两恶魔交战,中立国成为一片焦土中国平民被日军当做间谍处决返回下一页上一页2.3、济南惨案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更加强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1928年,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试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炮轰济南城,与中国北伐军发生交战,造成济南惨案,杀害了中国外交部山东交涉员蔡公时等十六人。返回下一页上一页三、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什么时候爹娘啊爹娘啊才能欢聚在一堂松花江上戴玉强返回下一页上一页3.1、鬼子来了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的“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干的,悍然对附近的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并撤至山海关内。19日,日军侵占沈阳。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军更加得手,迅速进攻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返回下一页上一页九一八事变,日军在沈阳城墙上向中国军民射击。返回下一页上一页3.2、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我十九路军战士奋起抗击。返回下一页上一页1933年初,日本攻占山海山、热河之后,又进一步向长城沿各军事要口发起进攻,长城抗战爆发。图为长城抗战中我二十九军大刀队。返回下一页上一页日军侵占长城。返回下一页上一页1933年,日本关东军借口热河伪满洲国国土的一部分,挑起战争,热河抗战爆发。图为日军越过长城,进攻热河。返回下一页上一页1936年11月15日,绥远抗战爆发。中国军队开抵绥远抗战前线返回下一页上一页3.3、一场蛇吞象的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中国驻屯军借口一个兵士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要求。日本军阀遂开枪开炮猛轰北平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卢沟桥事变爆发。至此,日本从局部侵略中国转向全面灭亡中国的侵略。中国也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返回下一页上一页七七事变的图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返回下一页上一页3.4、倾国之痛!视频:南京大屠杀!返回下一页上一页万人坑——千万冤魂在呼唤!返回下一页上一页七三一部队的暴行!返回下一页上一页重庆大轰炸!返回下一页上一页四、从日本投降到中日建交油画:日本无条件投降返回下一页上一页4.1、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声明对日本采取“以德报怨”的方针。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到第二年八月二十一,国民政府在运力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动员大量运输工具和船只,遣返共计三百一十万多名日军俘虏及日本侨民,还允许每人携带三十公斤行李。这是古往今来战胜国对战败国从所未有的优待。后来,国民政府还放弃了对日国家索赔。返回下一页上一页4.2、冷战时期中日政治敌对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对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而日本实行的是对于美国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日两国因分属不同的阵营,而陷于敌对的立场,两国无外交。日本不但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还与退居台湾岛的蒋介石政权发展外交关系。返回下一页上一页1951年9月8日,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以及“日美安保条约”;1952年4月28日,日本与台湾当局签定“日华和平条约”。这三个条约,就把中日两国的不正常关系固定化,从而堵塞了政府之间往来的“邦交”道路。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经过中日双方的努力,中日民间外交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日本甲级战犯岸信介上台组阁。他推行亲美、反华的外交路线。中日关系急剧逆转,民间交流出现曲折。池田勇人组阁,对华采取积极姿态。民间经济交流完全恢复。4.3、曲折的中日民间外交佐藤荣作组阁。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方针,从而使得池田内阁时期得到改善的日中关系局面,再度冷却下来。1950年代中期1957年2月1960年7月1964年11月1950年代中期1957年2月1960年7月1964年11月返回下一页上一页五、中日建交至今1972年7月7日,田中角荣组阁。在中日复交运动历经20余年、已经水到渠成的情况下,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积极推动下,和美国“越顶外返回下一页上一页交”的冲击下,田中首相果断调整日本的对华政策,加快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5.1、中日邦交正常化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田中角荣返回下一页上一页1972年9月,周恩来同田中角荣会谈。随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返回下一页上一页5.2、中日关系的新面貌中日两国政府于1972年9月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战争状态,实现邦交正常化。1978年8月,中日两国政府又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由于种种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中日关系迅速好转,两国高层领导互访频繁;一系列会议、机构、制度形成;两国友好关系在各条战线上突飞猛进。返回下一页上一页中日建交后高层往来频繁邓小平访日邓小平会见日本总理大平正芳1992年江泽民访问日本明仁天皇夫妇访华,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1998年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胡锦涛抵日开始暖春之旅返回下一页上一页5.3、冲突和摩擦1989年以后,日本右翼势力崛起,中日关系由于多种原因,在文化上互相不理解的一面突出,政治上的矛盾和摩擦加剧。返回下一页上一页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之后连续参拜五次。日本右翼团体成员连续四次登上钓鱼岛,引发中日钓鱼岛风波。日本政府允许台行政院副院长徐立德赴日出席广岛亚运会开幕式,引发中日广岛亚运会风波。1994年9月1996年7月起2001年8月起返回下一页上一页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