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本资料(2012最新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资料—————————教育心理学资料————————教育心理学资料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一、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二、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瑞士的裴斯泰洛奇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德国赫尔巴特提出“四段教学法”开创了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桑代克,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着重探讨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是教学反思的三大类型。维果斯基,强调教育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文化发展说”“内化说”鲁宾斯坦,主张在儿童具体活动中去研究心理现象。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廖世承心理发展的含义:1,时间跨度:毕生发展内容: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方面。3,性质: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影响因素:心理发展是天性与教养或生物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性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半成熟,半幼稚,指初中)2,青年初期(生理,心理向成人接近,指高中)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学习准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格塞尔成熟机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的教学,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即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二)关键期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阶段。洛伦兹把”小鹅认亲“这种无需强化,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现象如,2-3岁时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认知发展理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通过哪几个过程实现的:(1,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2,同化和顺应(同化是主体把新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顺应是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地改变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情境的过程。3,平衡(皮亚杰认为,当个体原有图式能同化环境中的新知识时,他的心理就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则不平衡,个体正式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促进认知和智力发展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具有不同的质的四个主要阶段:(1感觉运算阶段(2岁儿童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以及手的动作,简单的反射,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直觉思维表现出集中化,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化倾向,)(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最突出的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果斯基被公认为是当今学习理论中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1)强调儿童外部的社会文化规律对发展的作用(2)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内化是指个体将外在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成自己内在的表征,语言在内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中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1)观察发展的特点:(自觉性,概括性)(2)记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记,意义识记,抽象记忆)(三)思维发展的特点:(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突出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性”,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中学生认知发展带来的影响极其教育措施(1,喜欢争论(耐心等待,给时间考虑,不能强加思想。)2,理想主义(正确引导,以免走向极端)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教学促进认知发展(给予教学支架,帮助他们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人格发展——*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分为八阶:(1婴儿期,2,幼儿期,3,儿童早期,4,儿童晚期,5,青少年期((12-18)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6,青年期7,成人期,8,老年期)**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四种类型:专制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2.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实现的)3.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为其提供了社会模式或榜样)***健康人格的建构人格统合的三个方面:自我统合、自我与社会、自我与实践活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含: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从自我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皮亚杰——青少年两种认识歪曲:“假想的观众”和“个人的虚构”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不能建立则产生角色混乱或叫同一性危机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2.帮助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中学生的认知差异一)认知方式的差异(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2,冲动型与沉思型3,整体型与序列型)二)认知能力的差异(1,智力及其测量2,智力的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质和量的不同)3,成熟时间的差异,4,群体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种族差异)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对教学的启示)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性格的特征差异: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性格的类型差异1,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2,向性说(内向型和外向型)3,独立型和顺从型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的学习)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结。联结学习理论主要有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作用两种联结学习理论主要有:试误论(强调在“做中学”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泛化(对相似的反应)3,辨别(即分化)(对差异的反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个体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正强化)3,回避条件作用(负强化)4,消退(无强化)5,惩罚(惩罚一种不良行为与强化一种好行为的结合,或惩罚与负强化结合)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塑造和促进良好行为2,消除不良行为:(1餍足(重复)2代价(有得必有失)3结合消退与强化(积极行为的增加,使不良行为无法继续)认知学习理论有哪些:1)格式塔的顿悟学习苛勒:主要观点:1,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2,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基本观点: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学习分类:1,根据学生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从学生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实现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的心向2,材料有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具有的适当观念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接受学习2,先行组织者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重视对关系的了解2,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发现学习的特点:1学习的过程2直觉思维3内部动机4信息的组织,提取)建构主义学习论维果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生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地位。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1,研究型学习,2,合作学习,3,教学对话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三种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1.学习需要(内驱力)2.学习期待(诱因)学习需要时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学习动机的种类:1.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可表现在两个方面:影响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结果。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启动,定向,和维持的作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学习动机理论有哪些:1,强化论:斯金纳(强化是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人有五种需要:缺失需要(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成长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3,动机的归因理论,维纳(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归究。)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成败与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4,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个人的成就动机可分为:1,追求成功倾向2,避免失败倾向)成就动机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驱动力。5,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学习动机的培养: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从潜在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一,树立自信心(1)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适当的预期,2,活动中体验成功3,提供挑战性任务)(2)设置合理的目标。(将长远目标分成多个近期子目标,提供有效反馈,注重自我纵向比较。)(3)进行归因训练。(消极的归因,即“习得性无助”,指学习者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并由此产生沮丧,“丧失动机”,甚至不去避免失败,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通过归因训练,即强调失败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由于缺乏努力等可控的,不稳定因素,可以改变由于遭遇反复失败而产生的习得性无助。)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一)使任务更有趣(根据学习任务满足学生需要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价值:1,成就性价值(即好的成绩)2,内在价值(即兴趣),3,利用性价值(即目标实现(奖学金,找到好工作等)(二)引发认知冲突(引发认知冲突的方法:1,认知观念与他人观念的冲突(人---人冲突)2,认知观念与客观世界的冲突(人---物冲突)(三)合理使用表扬(学生受到肯定,表扬和鼓励,可使之体验成功,产生能力感。)1,有效地应用表扬2,以目标结构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四)合理的反馈(具体的反馈兼具信息性和激发性。)问: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用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妥善进行奖励,表扬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问: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其学习效率就越高嘛?为什么?(因为,过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之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于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降低了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