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何针对课程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总结了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恰当比喻,提高教学效果;寓教于乐,学与玩同进课堂;自主探究,体现主体地位;互助学习,发挥团队作用。关键词:兴趣比喻寓教于乐自主探究互助学习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伴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结构和教育方法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使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和创造欲,顺利建构学生的信息文化结构。这其中包括三个层次: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学习;2、电子作品的设计;3、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知识的整合。使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工具,充分体现在学生学习完每个模块后,都能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并能有效、方便的应用到其他相关的知识领域中去。为此,如何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从总体上我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目标和特点(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与目标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信息文化即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而必须具备的收集、处理、交流、分析和呈现信息的知识和能力。这种知识和能力既是“信息文化”水平高低和信息素质优劣的具体体现,又是当今社会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最基本要求。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将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生活、工作和竞争的需要,就会被信息社会所淘汰。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就相当于信息社会的“文盲”。可见,最充分地体现信息文化的这种内涵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努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就是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1.基础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基础文化教育。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信息素养的养成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普及信息技术使学生初步培养信息文化的素质,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实用性。小学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这一信息时代的主要工具进行信息的收集、利用、交换、共享、制作和发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3.简易性。我们知道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或心理上发育都没有成熟,所以3小学信息技术课必须注意简单易懂,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上注重参与性,形象性,生动性,让学生轻轻松松的学习。4.趣味性。由于小学生进行学习多数依赖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基于这个规律,信息技术课必须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让“趣味”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通过学习有关书籍,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上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和创造欲,顺利建构学生的信息文化结构。这其中包括三个层次: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学习;2、电子作品的设计;3、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知识的整合。使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工具,充分体现在学生学习完每块知识后,都能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并能有效、方便的应用到其他相关的知识领域中去。但是如何更好去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语”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起到“激趣”的作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教师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图工具”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班级通讯录……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整堂课,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中了。2、恰当比喻,提高教学效果由于计算机有许多生硬、枯燥的电脑专用语。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往往理解起来似懂非懂,教学效果欠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适时运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也可以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涉及到许多计算机术语,4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但如果运用比喻教学,就会使教学内容容易理解和记忆。从根本上说就是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例如讲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我首先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然后在黑板上写出“2+3=?”这道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读“2加3等于几?”,你又是怎样知道的呢?告诉学生: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2、通过自己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这时学生就会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像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像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硬件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就能记住。3、寓教于乐,学与玩同进课堂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许多同学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充满了好奇。但一开始使用计算机的“指挥器”----鼠标,便感觉遇到了拦路虎:鼠标不听指挥。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尽量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法,使枯燥单调的训练变为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鼠标的练习可通过有趣的“玩纸牌”或“打蜜蜂”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玩纸牌的游戏,向学生演示如何运用鼠标,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没有比玩游戏更让学生感兴趣的了,当学生得知要玩游戏时,甭提多高兴了,都跃跃欲试。我们先从如何选取游戏,再对游戏规则和操作要领进行介绍,最后做了一遍演示。演示中,顺便介绍了鼠标的操作和菜单的概念。演示后,让学生独立进入游戏,按规则玩起来了;玩的过程中,允许邻桌之间进行讨论,及时交流玩游戏经验;少数没有搞懂的学生通过他们的讨论或老师再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规则。这样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右击,还会利用菜单操作改变扑克牌的背面图案。从而使这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用”的技能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刚迈入计算机天地的孩子们就这样在相互讨论和游戏中认识了计算机,迷上了计算机,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转变5为“主动探求”,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思想中的求知火苗得以燃烧和发展。4、自主探究,体现主体地位无论教师的怎样循循善诱,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主体角色,能够主动去学习,自主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动手去试,不要怕,只有动手去做了,才会有机会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己摸索,从而实现他们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更进一步地让知识牢固地印在脑海中。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如在PowerPoint的教学中,我先示范做了一个贺卡实例,内容有文字、图片、艺术字等。然后告诉学生艺术字如何插入,图片的插入及格式设置等基本要领。整个讲课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剩余的时间是学生上机练习制作,内容可以是一份请柬,一张明信片,一个广告设计等。整个课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味,知识的掌握既牢固又全面。此外,让交互式多媒体网络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主体性的充分体现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局域网上开辟聊天室,让学生在聊天室中发表文章和看法,有时把其变为英语角锻炼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和指法;建立共享文件夹,让学生利用网络查看其他计算机的信息,相互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果学生在上机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进行解答等等。实践证明,学生利用学到的网络知识,通过交互式多媒体网络进行交流,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使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从而实现了“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5、互助学习,发挥团队作用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孩子,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造成学生个体之间很大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我发现就是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机的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一点就通,举一反三,但是还有不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愿意动手操作,或者接受能力不强,对教师的授课听不明白,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接收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就会无事可做,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接受不了。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6在教学中的观察,发现学的好的学生,并注意培养,让他们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和老师分配的任务去帮助那些操作上有困难和操作不当的同学,起到一个小老师的作用。由于同学之间语言贴近、易于沟通,使得所有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都掌握了课堂知识。同时,在教学中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副小组长。在授课过程中,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小组长就会在他所在的小组中担当起小老师的责任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每个小组的人数在四、五个人为最佳。分组教学也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7结束语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素质教育进一步的推进和深入,全新的信息技术将为素质教育提供崭新的视野。随着信息化网络教育的普及和运用,教育的信息化的内容也将日趋丰富,教师从网上获取的知识和内容也将不断地扩大。这势必会引起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刻变革,给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让信息技术课堂时刻充满生命的活力,让信息技术教育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新亮点。乐8参考文献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