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江苏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社会和谐进程中素质教育新发展研究”实施方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本课题已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为“十一五”重大课题(A/2006/07),计划于2009年上半年完成。一、前期已做的主要工作1.课题的酝酿与申报近二十年来,江苏的素质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基础教育研究所成立后不久,决定与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联手,将素质教育列入长期研究项目之一,力求随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不断推出新的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本所的研究优势与特色。本课题从2005年初开始酝酿,基教所办先后召开了三次专门的研讨会,在内部集中智慧,统一认识,形成研究方案。2006年年底,本课题获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为“十一五”重大课题。2.有关研究已先期进行素质教育是基教所长年研究的项目,因而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早在课题申报前后即已展开。主要工作和成果有:(1)有关的调查研究——关于全省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由省教育厅牵头,彭钢所长参加)——关于义务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杨院长牵头,彭、张所长参加)(2)全国素质教育研究的文献研究(《素质教育研究之研究》,孙)(3)素质教育相关问题研究——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彭,张,王)——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彭,张,王)——关于教育现代化研究(马)——关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研究(孙)——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彭,王)二、贯穿于本课题研究过程的基本理念21.关于核心概念和研究性质的把握“社会和谐进程”特指迈向党中央指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历史进程。社会和谐是社会各子系统及各类成员之间协调发展的状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展开过程,是不断增进积极因素,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稳步达到更高和谐境界的持续进程,也是不断为素质教育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提出新的发展要求的过程。“素质教育新发展”指素质教育内外部矛盾不断得到化解的过程,是素质教育在理论、政策和实践三方面持续稳步地扬弃与创新。具体包括:素质教育理论积极适应社会和谐的新要求,在自我建构和自我完善的同时,增强对现实热点问题的解释和指导效能;素质教育政策进一步调整、完善与落实,增强其作为社会公共政策改革的引导、规范和调节的效能;素质教育在更多学校和地区得到真正实施,在与和谐社区的积极互动中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新发展”是由“社会和谐进程”导向和推进,在“社会和谐进程”中实现和体现,最终由“社会和谐进程”检验和评价的。“社会和谐进程中素质教育新发展研究”,是一项以社会和谐进程为宏观背景,依据和谐理论和和谐思维方式,以解答和解决社会对素质教育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重点,旨在为素质教育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政策建议和典型借鉴,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的综合研究。2.关于本课题独特价值的认识我国素质教育从提出到今天,先后出现过多种考察角度。这些研究或侧重于社会本位,或侧重于个人本位;或过于重视现实功利,或过分偏重远大理想。本研究试图从“和谐”——社会和谐,人的和谐,社会与人的和谐,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等角度,从社会和谐“进程”这个动态角度,研究素质教育的新发展。这无疑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视角,可望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其次,本研究的价值还将体现在思维方式的转换。已往的研究多将素质教育置于应试教育的对立面进行,目的在于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在思维方式上强调的是对立、冲突、斗争与取代。然而由于现实社会尚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顽强地存在,素质教育似乎面临无可奈何的境地。这一态势需要我们转换思维方式。具体而言,就是要打破自我孤立、自我封闭,更多地注意矛盾背后的统一、包容与转化,注意从其他甚至对立的教育模式中吸取合理的成份,倡导不同模式的试验与比较,建构具有包容性的多元化的素质教育新模式。3.初步形成并将依据的主要观点(1)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及实际推进,将使素质教育在越来越成熟的外部环境中获得新发展,从而为素质教育研究确立起新的发展着的研究对象。同3时,作为新时期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和谐社会理论”将为素质教育研究提供新的思想资源和新的思维方式,为本课题的突破性进展开辟最大可能空间。(2)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动力。在人的和谐与社会和谐之间,素质教育是重要中介。促进受教育者自身及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价值所在。(3)素质教育要成为人与社会和谐的中介,自身必须具备和谐品性,成为真正和谐的教育。这意味着素质教育既注意到整个社会和谐进程的历史规定性,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既坚持核心价值体系,保持自己与其他教育模式的区分度,又善于化解与改造对立面,最大限度地壮大自己,减小阻力;素质教育自身的各种关系(例如诸育之间、知情意、教与学、师与生、课内外等)逐步理顺,趋向和谐。(4)素质教育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解释现实,更在于介入现实,影响现实,改变现实。因而,从理论、政策与实践的结合上,揭示、分析、解答与化解教育内外部的各种矛盾,促进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将是本研究的终极关怀。三、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研究目标:以社会和谐进程为特定视角展开现状研究,形成对当前素质教育态势的基本估价;以社会和谐进程为宏观背景展开素质教育基本问题研究,形成一系列理论观点以指导实践;以社会和谐为终极取向展开政策研究,形成全省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素质教育提供政策建议;选择典型区域,从理论、政策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为全省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典型借鉴。本课题是在现有素质教育研究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力求以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使新一轮研究依托基础,遵循新思路,探索新认识,取得新突破。研究内容:1.实践研究(现状研究;实验基地推进素质教育经验总结)2.理论研究(关于社会和谐进程本质,特征及其对教育要求的研究;关于素质教育本质,特征,目标,重点,灵魂,基本途径的研究)3.政策研究(现状研究;《江苏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指导纲要》的研制)4.区域综合研究(南京市鼓楼区、吴江市、东海县推进素质的个案研究)研究重点:4素质教育一系列理论问题研究。在对各项成果综合的基础上形成《江苏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指导纲要》(为江苏省教育厅代拟)。四、研究思路、过程与方法本课题的4块研究内容相对独立性较强,整个研究拟采取“合——分——合”的路径。课题组统一坚持以社会和谐进程为宏观背景与研究视角,以促进素质教育新发展为现实的价值指向。在此前提下,各子课题级按照各自的方案分组研究,形成各自的阶段和最终成果。最后通过综合,形成研究总报告。此外,基教所和规划办各成员分别主持的其他若干课题(如教育现代化研究、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的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德育研究等),与本课题的联系十分紧密,其相关成果亦应整合进本课题研究成果。本研究将突破单一的逻辑演绎方法,开展包括思辨、调研、研讨、试验、应用、总结等在内的综合研究,同时借鉴生态学研究范式,探讨营建素质教育“生态圈”的有效途径,拟选择南京市鼓楼区、吴江市和东海县,既作为调查研究的基地,又作为区域推进的试验单位。研究过程拟分四步。(1)准备阶段。研究人员深入学习中央有关文件与相关的和谐社会理论,初步认识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与基本特征,领会和谐思维之精义;明确本课题的研究宗旨、总体设计与分课题研究方案。(2)分组研究。定期组织重大问题研讨与交流。(3)验证阶段。将理论和政策研究成果逐步在研究基地进行试验性推广,使之在实际推广中获得完善。(4)综合提升阶段,形成最后成果。四个阶段在时间上会有交叉。主要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基地试验,经验总结。(详见各子课题研究方案)五、核心组成员及初步分工核心组成员:彭钢张扬生王一军马维娜蔡守龙张晓东孙孔懿胡麟祥张廷亮王军赵联张德超章宏束鹏芳实践研究组组长:彭钢政策研究组组长:张扬生理论研究组组长:孙孔懿学术秘书(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及通讯联络等事务):孙向阳喻小琴5六、重大活动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名称活动内容主持人2007上半年开题论证论证实施方案,落实子课题研究计划彭钢2007下半年研讨会实践难点研究(吴江)彭钢2008上半年研讨会政策研究(镇江)张扬生2008下半年研讨会理论研究(无锡)王一军2009年初结题会课题总结,展示最终成果,组织论证彭钢孙孔懿七、研究成果及完成期限阶段性成果《素质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报告2007.6彭钢《素质教育政策与执行状况调查研究》调查报告2007.6张扬生《素质教育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2007.6孙孔懿《素质教育理论建设的热点问题研究》论文2008.6孙孔懿最终成果《社会和谐进程中的江苏素质教育》案例汇编2008.12彭钢《和谐社会建设中素质教育实施指导纲要》为教育厅代拟文件2008.12张扬生《论社会和谐进程中的素质教育》(暂名)专著2008.12孙孔懿《社会和谐进程中素质教育新发展研究》结题报告2009.2孙孔懿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