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三复习教案《寡人之于国也》教师版一、文学常识孟子及《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非常激烈的战国中期,他主张行“仁政”,统一天下。曾游说各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著书立说,有《孟子》一书(现存七章)传世。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都以“四书”为命题依据之一。《孟子》现存七章,全面反映了孟子思想。孟子一向被认为是儒学正统的继承者和捍卫者,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元文宗封他为“亚圣”。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论语》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以雄辩著称,文势磅礴,感情激越。所以说《孟子》给人的感觉是侃侃而谈。《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情感强烈,文笔犀利,论辩性强;(2)论证手法灵活善变,或开门见山,或迂回曲折,巧妙控制论辩方向,驱诱论敌就范;(3)巧用比喻,使枯燥理论具体、生动,富有可读性和说服力;(4)文辞方面富于铺陈扬厉,时露尖刻,句式喜用排偶,笔锋咄咄逼人,文章酣畅淋漓。《孟子》语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什么东西都这样,人心更需要这样。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和天下的人一起快乐、一起忧愁,如果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这是从来不会出现的情况。●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乐民之乐,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二、文章分析及重点默写(),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第二段:(),(),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基础积累(一)字音:曳(yè)兵胜(shēnɡ)食数罟(cùɡǔ)洿(wū)池丧(sānɡ)死鸡豚(tún)狗彘(zhì)畜(xù)庠(xiánɡ)序然而不王(wànɡ)者饿莩(piǎo)孝悌(tì)四、文言实词系列(一)通假字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直木受绳则直与“弯”相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正确的、正直的与单于相直面对、遇到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后写作“值”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副词,仅,只是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副词,径直、一直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仓廪也副词,竟然句式:“直……耳,是……也”(只是……罢了,这也是……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二)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2.名词的为动用法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动词的活用1.动词当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2.动词的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三)、古汉语句式1、判断句①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非我也,兵也。(……也,表判断)是亦走也(……也,表判断)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2、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①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②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2.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②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宾结构)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介宾结构)⑤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为介宾结构)3、省略句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4、、特殊结构(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作小结)1.“或……或”(有的人……,有的人……)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2.“直……耳,是……也”(只是……罢了,这也是……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3.“是何异于……”(这跟……有什么不同呢)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四)一词多义凶数胜斤申检发斯食夺1.数数,读音一:shù:(1)名词①数目,数量: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触龙说赵太后》)——希望能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数目,来保卫王宫。②算术: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第三叫作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知识和技能)。③法则,规律,命运: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那么谁胜谁负的命运,谁存谁亡的道理,在和秦的较量中,或许还不容易估量。④技艺、方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学弈》)——下棋作为一种技艺,是一种很小的技艺,如果不专心致志,也还是学不会。(2)数词,表示约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读音二:shǔ:动词:①点数,计算: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刘表训练水军,大小战船多得竟然用千来计算。②列举罪状,加以斥责: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列举吕师孟叔侄叛逆的罪状。读音三:shùo:副词,屡次: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范增屡次给项王使眼色。读音四:cù:形容词,密,与“疏”相对: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不用细密的鱼网到池塘里去捕鱼,鱼鳖也就吃不完了。2.发fā(1)动词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矢十中八九。”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2)动词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3)动词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人众,多载资粮。”(4)动词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民凿十二渠。”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5)动词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于畎亩之中。”(6)动词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几。”(7)动词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命,遽兴姜戎。”(8)动词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书至赵王。”(9)动词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其志士之悲哉。”(10)动词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⑾动词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荆轲刺秦王》:“~图,图穷匕首见。”⑿动词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⒀动词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于声。”⒁动词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穴,靡记不施。”⒂动词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房出了差来到严家。”⒃动词开放。《醉翁亭记》:“野芳~而幽香。”3.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五)文言虚词1.于于【本义】语气舒缓的样子——语气舒展。【假借义】1.用作介词①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可译为“在”“从”“到”。【成语举例】无敌于天下——立于不败之地——不安于位——一年之际在于春【成语例释】安于一隅: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经典文言】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劝学》)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⑤繁启蕃长于春夏,蓄积收藏于秋冬。(《荀子·天论》)②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向,可译为“向”。【经典文言】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③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③引进动作行为的趋向或所从,可译为“从”“到”。【经典文言】青,取之于蓝……(《荀子·劝学》)积于今六十岁矣。(柳宗元《捕蛇者说》)④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对”“对于”“给”等。【成语例释】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经典文言】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师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⑤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成语举例】急于星火——冰寒于水——重于泰山【成语例释】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哀莫大于心死: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悲观绝望,麻木不仁。【经典文言】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苛政猛于虎也。(柳宗元《捕蛇者说》)⑥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放在动词之后,可译为“被”。【成语例释】见弃于人: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经典文言】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君幸于赵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⑦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由于”。【经典文言】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⑧“在……方面”“从……中”【经典文言】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⑨与,跟,同。【经典文言】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④室西连于中闺2.助词,用于句中,无实际意义。【经典文言】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固定词组】【于是】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③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④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③于是为长安君约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