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堂四步曲语文是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应该让学生借助语文课本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获取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强调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程资源的有效发掘与利用作为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教师也意识到新课程的实施需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才能有效实施有效教学。语文教师要做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心人,敢于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超越文本,想尽一切办法挖掘一切资源,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各种实践能力。一、利用课程资源,培养人文素养新课标是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作为根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学生才是教学真正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学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其今后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本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化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以“让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为核心,树立大语文教育教学观,积极设计开发资源的环节,以便教学中能充分利用一切有用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取新知。例如学习了《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文中的狐狸有什么看法及读文后的感受。结果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狐狸是狡猾的动物,两只老狐狸与正太郎产生感情是因为利欲熏心,是为了骗取正太郎的信任,救回自己的孩子。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动物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它们跟人类一样,也同样有父爱和母爱,不管什么样的动物,只要人类善待它们,它们也会与你和睦相处,甚至会主动关心你,保护你。针对这两种观点,我让学生围绕这个“争议的角色”展开激烈的辩论。这时,学生的思想就在各抒己见中交汇、碰撞、升华。在争辩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人类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共同营造美丽的大家园——地球。从而,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促进了生命的健康发展。二、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创新能力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留下了空白,给人设置了悬念。“空白”是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未明确展示内容、意蕴、情境,其目的在于给读者留下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引导读者进行阅读建构,使作品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客体走向主体,从接受走向建构。“空白”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化虚为实,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像,使教学处于动态的生成中。积极有效地利用这些空白,对我们指导学生想像练笔是很有帮助的,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凭借。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空白”资源,大胆利用与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小珊迪》后,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要求学生分小组表演课本剧——以“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他死了……”为开头进行续编故事,并让学生说出这样编的理由。通过一演、一编、一说,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这个感人故事的场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想像、创新、表演的能力。三、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实践能力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所以我们要改革,要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加强学科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新编语文教材第十册里面的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通过口语交际,同学们交流了对春天的感受。大家对春天的景物,又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请你把这些发现、体会写下来。根据要求,我制定了作文教学三步曲:第一步,让学生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天。然后把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以及对春天的感受,和同学进行交流,看谁说得好。第二步,布置学生阅读课外书,收集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并联系自己的观察所得,将春天里的发现和体会写在周记上,作为一次小练笔。第三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心灵感受,展开合理的想像,把春景图画在白纸上,再依图写文。无形之中,把口语交际课、美术课、作文课贯穿起来,达到学科间的整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写作能力。然而,作文教学并不到此结束,还将继续挖掘、拓展、提升,达到整合利用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的目的。我还结合以“美丽的春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收集一切与春天有关的资料,设计出版“美丽的春天”的专辑。学生有了习作训练时查找的资料作铺垫,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不亦乐乎。一两个星期下来,一本本设计奇特、内容精彩纷呈的专辑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亮得逼你的眼。里面融合了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绘画、春天的故事、优美的词句、歌曲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操作和实践能力,做到较好的学科整合。四、利用课程资源培养想像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运用意识,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语文信息,有着无数可挖掘的资源。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文本内容,让学生在交流与对话中,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如学完《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后,学生明白了: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季节,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给大地带来一曲丰收的歌。这时,我根据文本提供的条件,设置了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像: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水果成熟的香味,带来了冬天要来的信息,也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和欢乐,你想对秋雨姑娘说些什么?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说:“这时候,庄稼渴得要命,它们病蔫蔫的,秋雨姑娘来了,让它们喝个痛快,我替庄稼向你说声谢谢。”有的学生说:“秋雨姑娘,你真好,让农民伯伯又获得一个丰收年,我爱你!”这样的想像设计,既让学生达到实践语言,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的目的,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一再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教师重视教材内外资源的开发,巧用语文课程资源,“小课本”一定能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大天地”,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青春的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完整的人的教育。